來源:運城晚報發布者:時間:2024-02-02
一條條通達漂亮的道路,關乎城市功能和品質的提升,更關乎民生福祉。
2023年,我市堅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的理念,把城市道路建設提升作為“惠民生、補短板、促發展”的重要內容,持續開展城市更新行動,實施了多條道路的提升改造建設工程,并快速打通城市“斷頭路”,中心城區九縱九橫的骨干路網日益完善。同時,我市加快推進“鹽臨夏”一體化路網工程建設,“鹽臨夏”半小時通達圈日趨成型。
更平、更通、更好、更美的城市道路,不僅讓品質城市面貌煥然一新,市民出行體驗更美好,更為品質城市高質量發展注入澎湃活力。

河東東街延長線 記者 薛俊 攝
加快城市更新 老街煥新顏
“民有所呼,我有所應。”市區南城墻街和人民南路因建設年代較早、使用年限長、雨污未實現分流,已滿足不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需求,周邊居民反映強烈。為此,2023年,根據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市城市管理局堅持為民辦實事,將兩條老街列入當年城市更新行動中,實施了雨污分流及道路提升改造工程。
城市更新,老街煥新顏。經過幾個月的施工,2023年9月底,人民南路(禹都東街至南城墻街)、南城墻街(人民南路至西城墻路)提檔升級完工。道路雨污分流、路面平整開闊、路燈嶄新明亮、立面干凈整潔……整個老街煥發新顏,周邊居民出行體驗感更舒適、更順暢。
提升城市道路品質,讓市民生活更幸福。在兩條道路提升改造過程中,城市管理部門采用改性瀝青和無縫銜接工藝,從細微處入手,堅持“平、穩、黑、耐”的施工標準,做到了井蓋和路面齊平,整個路面更加平整,駕駛感更舒適。此外,同步推進人行道的提升,融入海綿城市理念,采用新型透水磚,讓雨雪天行人漫步不濕腳,出行體驗感更加愜意。
城市道路有“里”有“面”。在兩條道路提升改造過程中,城市管理部門同步推進地下管網建設,實現了道路三線入地、雨污分流,使天際線更舒朗,道路排水能力得到大幅提升。同時,實施渠化島、港灣式公交站臺等配套設施的建設完善,讓出行更加文明、安全、有序。此外,一體化推進臨街立面的綜合整治,拆除破舊廣告牌匾,采用現代化的藝術漆,融入河東特色傳統文化,使得臨街立面更時尚、更和諧、更文明。
路好燈明,夜行更安全。在兩條道路提升改造過程中,城市管理部門采用新型節能景觀燈,在重要節點布置景觀小品,同整個道路環境融為一體,不僅讓道路夜間更加明亮、出行更加安全,還使得整個道路成為夜間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運臨路 記者 茹雅 攝
完善路網建設 通行更順暢
城市道路工程建設,為幸福生活加碼。
2023年9月1日,開學首日,市區魏風街(周西路至形意路)、臥云街主車道建成通車,市民出行不再繞行,出行更便捷、更高效。
魏風街(周西路至形意路),是市區東部連接中心城區的主要通道之一。該路的打通,盤活了運城博物館、運城體育館、體育公園、魏風小學等周邊路網,實現道路微循環暢通,提高了道路通行效率,極大方便了群眾出行;臥云街是中心城區圣惠片區一條重要的城市支路。該路西起阜財路,東至貨場東路西線,主要解決圣惠小學、周邊幼兒園及附近居民通行問題。
城市道路工程建設,為區域發展添活力。
在黃河金三角(運城)創新生態集聚區,2023年槐東北路、中銀北路等道路建成通車,完善了集聚區交通路網結構,緩解了現有道路交通壓力,更為區域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新建道路既要“面子”更要“里子”。在道路建設過程中,相關建設部門除了建設電力管廊解決三線入地的問題,還專門新建雨水、污水管道,實現雨污分流。同時,還建設了中水管道工程,實現水資源的可循環利用。此外,為避免城市道路后續“拉鏈式”開挖的問題,相關道路工程還協調供水、供熱、供氣等部門同步推進了相應管道的鋪設工作。
加快路網工程建設,實現區域互聯互通。
2023年9月4日,“鹽臨夏”一體化重點工程河東東街延長道路通車。該段道路位于運城經濟技術開發區和夏縣境內,起于港東二路,止于夏縣縣道埝裴線,全長3.64公里;
2023年10月1日,“鹽臨夏”一體化重點工程209國道臨猗段改造工程主線通車。該段道路起點位于臨猗北環路與209國道交叉口,終點止于臨猗縣與鹽湖區交界北孫塢村處,全長13.81公里。
兩條道路工程,是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建設“鹽臨夏”一體化發展決策部署的具體實踐。在項目的實施過程中,相關部門堅持高起點謀劃、高標準布局,定位是打造綠色景觀長廊和生態文化長廊。整個道路不僅建設了高標準的路面、配套完善了路燈等設施,還按照“四季常綠、三季有花”的標準進行綠化、美化、彩化。同時,209國道臨猗段還進行快速化改造,改造8個交叉口、新建8座橋梁,打造一體化進程中的城市快速路。
兩條道路的通車,不僅完善了區域交通路網、方便周邊市民出行,還實現了“鹽臨夏”半小時通達圈,為實現區域一體化高質量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交通支撐。

南城墻街 記者 茹雅 攝
街邊綠化升級 生活更美好
層次分明的綠化景觀、蜿蜒伸展的休閑步道、豐富多元的景觀小品、炫酷好玩的夜景亮化……2023年,這些發生在市區河東東街的新變化,不僅使整段道路煥發新姿,還使其成為品質城市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為努力打造宜居、韌性、智慧城市,完善品質城市功能,根據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2023年市城市管理局實施了河東東街東段兩側綠化提升工程。該項目西起學苑路,東至禹都公園北門,全長約2.7公里,提升改造面積約6.98萬平方米。
在項目具體施工中,結合道路綠化實際,城市管理部門將雜亂無章的花灌木、長勢較差的小喬木等移走,增加了火棘、夾竹桃、紅梅、山杏、碧桃、雪松、松針樹等72種喬灌花草品種,放置了170余塊景觀石。經過綠化提檔升級,整段道路基本打造成了“點線面”融合、“喬灌花”搭配的立體綠化景觀,實現了綠化、花化、彩化的完美結合。
綠化管理更精致、更人性化。在提檔升級過程中,城市管理工作人員還為街邊花木掛上了科普牌。牌子上不僅有植物的名稱和詳情介紹,還附有二維碼,方便市民在觀賞的同時,更好地了解不同樹種知識,從而接近自然、走進自然,有助于提升廣大市民愛綠護綠的意識。

魏風街 記者 茹雅 攝
整個工程不僅厚植了生態的本色、提升了綠化品質,還新建了8個小而精致的口袋公園,讓市民“推窗見景、開門見綠、出門進園”逐漸成為現實,真正感受到城市綠化提升帶來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完善的同時,更要兼顧市民的體驗感和舒適性。整段道路上的“彩虹長廊”“翻轉墻”“書香里”等網紅打卡點,讓城市更加時尚;隨處可見的坐凳、吧臺等充滿現代設計感的便民設施,不僅方便了市民休息,還凸顯了這座城市的包容和友好。特別是一到晚上,在不同燈帶、氛圍燈的映射下,整段道路點綴的景觀小品和便民服務設施則呈現出別樣的視覺效果,很漂亮、很浪漫。
城市是個“有機生命體”。隨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城市邁向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城市更新行動將持續深入實施,未來,越來越多的城市道路將得到品質提升改造,一些新的道路或“斷頭路”也將建設貫通,城市道路品質和形象也將得到高質量提升,人們的城市出行體驗也將更加幸福美好。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