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日報發布者:時間:2024-01-26
記者 陳永年
向改革要動力,善于用改革的辦法解決發展中的問題;向開放要活力,堅持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促創新。
去年以來,我市統籌推進深層次改革和高水平開放,充分釋放發展的動力與活力,搭建區域競爭新優勢——
“政府+鏈主+招商”、田長制改革、開發區改革、能源革命、“房證同交”民生改革等重點領域改革深入推進……
運城航空口岸通過國家驗收正式開放,運城邊防檢查站揭牌運行,芮城通用機場通航運營;運三公鐵黃河大橋連接線建成通車,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建設有序推進……
作為內陸欠發達地區,運城市要想實現追趕超越,根本出路在于深化改革、擴大開放。
2023年,我市堅持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持續用好“五抓一優一促”經濟工作主抓手,全力破解制約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問題,推出一批基礎性、牽引性、標志性重大改革,不斷提升對外開放的質量和發展的內外聯動性。改革開放迸發的區域競爭新優勢,正為全市高質量轉型發展注入澎湃動力。
深層次改革成果喜人
回望2023年,我市的改革工作蹄疾步穩、縱深推進,多點突破、全面發力的良好態勢已經形成,改革動能不斷增強,改革紅利不斷釋放。
這一年,聚焦“深水區”“硬骨頭”,一批原創性、集成性改革試點不斷推出——
全年重點謀劃部署了10項重點改革試點工作。其中,國家級6項、省級2項、市級2項。積極承擔全省市縣轉型綜改牽引性集成改革試點,芮城縣在全省促進生態產業化和產業生態化集成改革試點工作中,集成推進生態修復、污染防治、節水增效、文化傳承等“八大行動”,全縣10個鄉鎮全部建成“省級生態鄉鎮”,7個成為“國家級生態鄉鎮”,成功申報“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臨猗縣構建現代鄉村產業體系改革試點,緊盯重點領域、關鍵環節推進產業轉型升級,北辛鄉蘋果入選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鎮,廟上鄉冬棗入選全國鄉村特色產業產值超10億元鎮。能源革命綜合改革試點,針對全市缺煤少煤實際情況,重點發展光伏、抽水蓄能等新能源,建設抽水蓄能項目3個,數量全省第一。一刻鐘便民生活圈試點,中心城區建成21個試點生活圈,網點數量2467家,帶動8000余人就業,服務居民20萬余人,拉動社會投資約18.8億元。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國家智慧教育示范區、區域再生水循環利用等試點都取得了可復制推廣的先進經驗。
這一年,全面深化改革更重實效,事關企業和百姓切身利益的改革接踵而來——
“放管服”改革成為全省第一批優化營商環境創新示范案例,運城市“一業一證”改革在全省率先落地,首次破解“不準營”難題。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試點全省首家進入市場交易,有17個入市主體申請入市,面積382.01畝,交易面積全省第一。“承諾制+標準地+全代辦”改革,全年供地26宗,1761.58畝,數量全省第一。“房證同交”民生改革,在全省率先開創新建商品房從預售到拿證全程“零見面、零申請、零要件、零跑腿”模式,辦理“地證同交”項目131個,頒發證書4114本,項目數量全省第一。
2023年,我市堅持創新驅動、破立并舉,各項改革成果喜人。省考核4項改革任務,國家和省10大改革試點,年度10大重點改革任務,全面完成。全市一批標志性、牽引性、重塑性改革落地見效,農村綜合性改革等23項改革走在全國前列,“省市合作打造區域醫療中心”入選中國改革2023年度地方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隨著一批叫得響、立得住、群眾和經營主體認可的改革硬招不斷深入,我市高質量發展的成色不斷提升,發展的動力活力不斷增強。
高水平開放聯動內外
封閉沒有出路,開放才能發展。要帶動創新、推動改革、促進發展,必須不斷提升開放的能級。2023年,我市對外開放的能級更高、聯動內外的能效更強。
建設對外大通道,出省選擇更豐富——
2023年9月22日,運三高速公路三門峽公鐵黃河大橋連接線順利通車。這標志著經過3年建設,我市與三門峽市之間的高速公路“斷頭路”被徹底打通,中心城區市民南下出省,可以更方便地通過高速公路直接進入連霍高速。
而在記者發稿時,我市另一條出省大通道、全省最長的跨黃河大橋——臨猗黃河大橋主橋鋼箱梁也將合龍。該橋通車后,將成為運城通往陜、甘、寧地區的重要通道。屆時,運城市至陜西省銅川市的通車時間將從4個小時縮減至2.5個小時,運城市通往西安市的車程也可縮短至兩個小時。
加快發展跨境電子商務,開放紅利成亮點——
自2022年11月我市獲得設立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批復以來,我市成立工作專班,建立管理機構,并以最快速度編制《中國(運城)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建設實施方案》(草案)。同時,挖掘各縣(市、區)優勢產業,積極推進跨境電商產業帶培育工作,目前正在培育的跨境電商產業帶達到6個。綜試區的建設,將依托運城張孝機場、保稅物流中心和特色產業的資源稟賦,建立立足運城、服務全省、輻射黃河金三角的跨境電子商務發展格局,助力全市“開放高地”建設。
著力推進高層次開放,開放能級再提升——
2023年11月,運城航空口岸對外開放順利通過國家驗收組現場驗收。這標志著我省第三個航空口岸正式對外開放,將大大提高運城及周邊人員出境商務、旅游、留學、探親的便利程度,促進我市對外招商引資工作。同月,運城出入境邊防檢查站揭牌儀式舉行,這是繼省會太原之后,我省第二家出入境邊防檢查站。該站的成立將為我市進一步內聯外拓、融圈入群、走好開放必由之路,提供有力支撐。
2023年6月,芮城新南張機場舉行首航和招商項目集中簽約儀式。作為全省首家由縣級政府主導新建的A1類通用機場,該機場填補了我市通用機場領域的空白,對我市充分利用通航優勢、釋放空域資源、開辟臨空經濟新賽道具有重要意義。目前,該機場已安全起降6000多架次,飛行近1000小時,開展飛行培訓、短途運輸、通航物流、通航旅游等業務。
高質量發展步伐加快
2023年,我市以改革作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手段,以開放破解發展的內外聯動問題,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更高質量,經濟增長態勢優——
近日,市統計局發布2023年11月經濟運行數據,全市工業生產穩固提升、新興動能不斷成長。2023年1月至11月,全市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2%,其中新能源汽車增長55.9%、節能環保產業增長36.9%、生物產業增長6.2%,均明顯快于全市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速;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2.1%,其中醫療儀器設備及儀器儀表制造業、電子及通信設備制造業、醫藥制造業增勢良好,分別增長82.2%、23.8%、10.3%;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增長12.3%,比1月至10月提升0.6個百分點。高技術產業投資保持增長。2023年1月至11月,全市高技術產業投資完成25.0億元,同比增長2.4%。其中,高技術服務業投資完成8.9億元,增長26.6%。
更多紅利,百姓生活得實惠——
持續深化就業、養老、醫療、社會保障等民生領域改革,進一步釋放改革紅利。為破解就業難,搭建全省首家零工市場,解決靈活務工人員“匹配難、吃住難、交通難、維權難”等實際問題,先后提供就業崗位兩萬余個,獲得國務院表揚。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和城鄉一體化,2022年投入3.49億元用于學校項目建設,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達到95%,公辦園在園幼兒占比持續保持55%以上,位居全省前列。全面推廣社區“嵌入式養老”模式,建成“嵌入式”養老機構52個,全市建成農村日間照料中心1468個,數量全省第一。為破解看病難、看病貴,探索鄉鎮衛生院人事自主管理、定額資金支配、項目規劃實施、技術能力提升、服務功能拓展5項權力下放。
運城航空口岸、運城邊防檢查站開放運行后,將有利于爭取到更多國際航線,運城乃至周邊城市群眾出境旅游更加方便。運三公鐵黃河大橋連接線的通車,以及臨猗黃河大橋的不日通車,也都會推動運城市的人流、物流更加便捷、高效。而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的建設,更是可能培育新的產業體系。2023年12月1日,以運城張孝機場為依托,運城保稅物流中心開工建設。該中心的建設,將繼續開拓我市對外開放布局,擴大農產品、新材料、紡織、汽車及汽車裝備出口業務。
更加堅定,改革開放再出發——
運城區位特殊、交通便利,是黃河中游腹地城市,是山西對外開放的南大門。我市將立足自身優勢,進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創新,持續擴大對內對外開放,加快構建更有活力、更加開放的現代化產業體系。
已過千山萬水,仍需跋山涉水。下一步,全市上下將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接續實施一批具有戰略性、創新性、引領性的改革舉措,提高對外開放的質量和發展的內外聯動性,不斷為全市高質量發展拓展新空間、創造新優勢、增添新動能,為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運城新篇章貢獻改革力量。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