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日報發布者:時間:2023-11-17
記者 魏 濛
每到冬季,醫院就診的咳、喘、“透不過氣”的患者明顯多起來。其中,老百姓俗稱的“老慢支”病人占了相當一部分。人們常說的“老慢支”“肺氣腫”就是臨床中的慢性阻塞性肺病即慢阻肺病。
冬季是呼吸道疾病的高發季,慢性阻塞性肺病在冬季寒冷來襲之際,會出現高發期、急性期,困擾著不少患者。慢阻肺是一種高患病率、高致殘率、高病死率的疾病。目前我國慢阻肺患者約1億人,慢阻肺患病周期長、反復急性加重、有多種合并癥,嚴重影響患者的預后和生活質量,造成沉重的醫療負擔。
慢阻肺病究竟是啥病?主要癥狀有哪些?如何做好防護?為提高公眾對慢阻肺疾病認知,有效防控慢阻肺,鹽湖區人民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首席專家韓玲愛,為我們介紹和解答了關于慢阻肺的問題。
“沉默殺手”危害大
咳嗽、咳痰、氣喘是慢阻肺病的主要癥狀,但慢阻肺病早期癥狀極易被患者忽視,多數患者確診時,肺功能損害已不可逆,因此慢阻肺病常被稱為“沉默的殺手”。
韓玲愛介紹,她接診的一位患者48歲,是一位“老煙民”,他不僅從小暴露在家庭“二手煙”中,而且自己從十幾歲就開始抽煙,來醫院就診時已經是慢阻肺并存在多發性肺大皰。在治療過程中,他一直無法完全戒煙。隨著慢阻肺病程加長,這位患者出現了多次急性加重情況,并合并過幾次肺部感染,甚至2次進入ICU搶救。“現在他的肺功能只有百分之二十幾,非常差了。”韓玲愛說,今年3月份他出院時還可以自己行走,但前些天到醫院復診時已坐著輪椅,隨身攜帶著便攜吸氧機。對于慢阻肺患者來說,僅一次急性加重就可能導致肺功能加速惡化、日常活動能力下降。目前這位患者大部分時間需要家人照顧,狀態不好的時候,只能在床上躺著。
韓玲愛介紹,慢阻肺會導致肺功能逐漸下降,最終發展為肺心病和呼吸衰竭。數據顯示:目前我國約有1億名慢阻肺病患者,40歲以上人群每8人中就有一位慢阻肺病患者,慢阻肺病已成為危害人們健康的第三大疾病,僅次于中風和心血管疾病。
慢阻肺的初期癥狀并不是很明顯,“不動聲色的隱形殺手”是對它非常形象的比喻。韓玲愛說,慢阻肺早期僅僅表現為輕微的咳嗽和輕度的呼吸困難,大多數癥狀不被患者和家屬注意和重視。很多病人往往在出現嚴重的氣喘、胸悶、呼吸困難等癥狀時才會到醫院就診,此時很可能已經貽誤了最好的治療時機。臨床上很多患者在確診時已經到了疾病的重度階段。
韓玲愛說,慢阻肺的高危人群是35歲及以上伴有慢阻肺主要癥狀,有吸煙史、職業粉塵暴露史、化學物質接觸史、生物燃料煙霧接觸史、慢阻肺家族史等的人群。日常生活中吸煙、空氣污染,甚至炒菜油煙等都暗含著慢阻肺的致病因素,我們要引起高度的重視。
吸煙。吸煙是導致慢性阻塞性肺病出現的最主要原因之一,這是因為煙草中含有大量有害物質,比如焦油、尼古丁、氫氰酸等,這些物質都會對人體的呼吸道造成嚴重破壞,尤其是呼吸道上皮細胞,會使得其纖毛運動減退,同時也會導致支氣管黏液腺肥大,造成黏液分泌增多,導致氣道凈化能力下降。而且煙草燃燒所形成的煙霧還會導致氧自由基增多,造成中性粒細胞釋放蛋白酶,破壞肺彈力纖維,從而誘發慢性阻塞性肺病的出現。
感染。常見的感染源以流感病毒、腺病毒、肺炎鏈球菌、呼吸道合胞病毒等為主,同時如果患者在恢復期間沒有及時控制病原體,還會導致病情復發或者加重。
環境。多見于職業性患者群體,比如長期接觸粉塵、化學物質的人群,都會造成呼吸道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傷,導致呼吸道相關保護作用下降,使得黏液分泌增加,為病原體的大量繁殖提供有利環境。目前常見的粉塵和化學物質有煙霧、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氯氣等。
氣道高反應性。這種情況主要與遺傳有關,出現氣道高反應性的人群很容易受到周圍環境影響,導致肺部出現破壞,從而引發慢性阻塞性肺病。
肺臟發育生長不良。當患者處于胎兒生長期、新生兒期、兒童期等多個階段時,如果受到某些因素影響造成肺臟發育、生長出現異常,則很容易導致日后出現慢性阻塞性肺病等相關肺部疾病。
家族聚集傾向。主要是由家族遺傳所導致的疾病。根據現在臨床研究發現,家族中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人群其發病率是普通人的數倍。
別忽視了這些癥狀
反復地咳嗽、行動后氣喘、睡眠中突然呼吸困難被憋醒……這是很多慢阻肺患者的經歷。
韓玲愛介紹,慢阻肺病早期沒有癥狀或只有輕微的癥狀,當患者出現氣短等癥狀時,往往肺部已經受到嚴重損傷,因此,早期發現慢阻肺病十分重要。如存在慢性咳嗽、咳痰、氣短、反復呼吸道感染,或有慢阻肺病的危險因素接觸史,應盡快到醫院呼吸科門診就診,在醫生的指導下明確診斷。生活中由于對疾病缺乏認知,僅有不足3%的慢阻肺病患者知道自己患有慢阻肺病,慢阻肺病公眾知曉率不足10%,不少患者延誤了診療時機,甚至多次經歷急性加重而入院,嚴重影響個人生活質量,甚至危及生命。
正在醫院接受治療的張姓大爺是一個有40多年煙齡的“老煙槍”,平時總是咳嗽,但他和家人都覺得是吸煙引發的氣管發炎,并沒有放在心上。最近,張大爺在走路、上下樓梯時總感覺氣喘、呼吸困難,以為是心臟出了問題,去醫院檢查后沒有發現心臟有問題。醫生問診后建議到呼吸科去檢查一下。在呼吸科做了肺功能檢測和CT檢查,結果顯示,張大爺患的是慢阻肺病。
韓玲愛說,因為慢阻肺病早期幾乎無癥狀,所以大家對這個疾病的警惕性普遍較低,常忽略甚至忽視了去醫院進行檢查,等到出現癥狀時,組織器官一般已發生了嚴重功能損傷。所以,對在長期暴露于空氣污染環境中工作與生活的人,及有長期主動吸煙或者被動吸煙的人,都應在40歲后定期進行肺功能的檢查,生活中還要多加留意慢阻肺病的癥狀。
慢性咳嗽。咳嗽是被忽視的慢阻肺癥狀之一,初期清晨加重,后來夜里也明顯,這極有可能成為慢阻肺的誘因。因此,無論長期咳痰還是干咳,都是不可以掉以輕心的。
氣短。氣短也是常被忽視的慢阻肺癥狀之一,氣短隨病情逐步加重,在運動后更加明顯。氣短與呼吸困難是慢阻肺的標志性癥狀。剛開始是勞動時易氣喘,隨著病情的加重,甚至于休息時也會感到呼吸費力。有時還會出現胸悶等癥狀。
喘息。重度患者會出現喘息,患者及家屬一定要密切留意,千萬不能大意。
全身性癥狀。還有一些全身性的癥狀,其常見于病重的患者,例如體重減輕、食欲衰退、外周的肌肉萎縮及功能障礙、精神抑郁與焦慮等;合并感染后還可能咳血痰或者咯血。
做好自我管理
慢阻肺是一種常見的,可預防和可治療的疾病。同時慢阻肺冬季也更容易發作甚至急性加重。很多慢阻肺病人在冬天會因呼吸道感染而入院,而每一次感染都會加重慢阻肺的病情。那么,得了慢阻肺該怎么辦?
“慢阻肺就像高血壓和糖尿病一樣為慢性病,慢阻肺病患者要做好‘長期作戰’的思想準備,需要戒煙、堅持用藥和定期復診,全程與醫生溝通合作,規范化調整治療方案,才能改善預后、提高生活質量。”韓玲愛介紹,慢阻肺包括急性加重期和穩定期兩個階段,穩定期病人癥狀比較輕,急性加重期病人出現咳嗽、咳黃痰、呼吸困難等癥狀會多于平時,特別是冬季溫度不斷下降,慢阻肺更容易急性加重。急性加重會使患者肺功能急劇下降,并且對肺部的損害是不可逆的,常常導致患者住院和死亡的風險增加。
面對慢阻肺威脅,我們能做什么?
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對于預防和減輕慢阻肺有重要意義。無論是否已診斷為慢阻肺,大家都可以通過一定的預防和治療手段保護我們的肺。個人要降低慢阻肺患病風險、延緩慢阻肺的進展,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
戒煙。慢阻肺患者多數是吸煙的,尤其在我國,吸煙是慢阻肺的最重要病因。無論是吸煙還是吸入“二手煙”,都可能造成氣道上皮的損傷,所以慢阻肺患者無時無刻都要記得戒煙。
接種疫苗。在天氣轉冷之前接種流感疫苗和肺炎疫苗,防止因病毒或細菌感染而導致慢阻肺急性加重。因為慢阻肺急性加重的主要原因就是感冒。
規律用藥。在慢阻肺穩定期,就要像得了高血壓、糖尿病一樣,即使在病情穩定的時候也要按照醫生的要求規律用藥,以減少慢阻肺急性加重的次數。
減少出門。慢阻肺患者應在冬季減少出門,尤其是溫度變化較大、下雪等惡劣天氣時。必須出門時要戴好口罩,注意保暖,避免呼吸道受涼。
預防感冒。對于慢阻肺患者來說,小小的感冒就可能造成嚴重后果。慢阻肺患者一定要注意保暖,預防感冒,可以接種流感和肺炎疫苗。
適當運動。雖然慢阻肺患者不能劇烈運動,但做些舒緩的運動對于保護肺功能也有好處。如打太極拳、慢走、八段錦、肺功能康復操、呼吸操等都非常適合慢阻肺患者。
進行氧療。氧療可緩解慢阻肺患者的癥狀,但做氧療需監控血氧含量,千萬不要盲目吸氧。
改善工作居住環境。從事有粉塵和有害氣體暴露工作的人群需要做好職業防護,減少生物燃料燃燒造成的傷害、有害煙霧粉塵的吸入。室外空氣污染嚴重天氣減少外出或做好戴口罩等防護措施。提倡家庭中進行濕式清掃。
每個人都要重視慢阻肺防治,做好日常生活管理,順暢呼吸,幸福生活!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