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晚報發布者:時間:2023-09-28
□記者 崔萌 文圖
核心導讀
東家一盤菜,西家一碗肉,南家一盆湯,北家一壺酒……9月24日下午,鹽湖區姚孟街道五洲觀瀾社區聯合仁和·五洲觀瀾物業服務中心,舉辦了“花好月圓慶中秋,和諧五洲團圓宴——我們的節日·中秋”主題活動。
中秋,一個闔家團圓的日子。在五洲觀瀾社區,300余名居民在濃厚的節日氛圍中歡聚一堂,吃百家宴、納百家福,熱熱鬧鬧、團團圓圓喜迎中秋。

品嘗美食
拼廚藝 秀美食
當天上午,仁和·五洲觀瀾物業服務中心工作人員蒸花饃、吹氣球、擺水果、掛中國結、鋪紅地毯,忙得不亦樂乎。
每一張圓桌上,鋪著印有“福”字的紅油布,插著印有“中秋快樂”“國安家圓”的氣球,擺放著花饃、月餅、點心、葡萄、橘子等食物和水果。
一場盛宴就此開場。下午,五洲觀瀾小區廣場上,居民們喜笑顏開,端著一盤盤美味佳肴欣然趕來。
這是一場美食盛宴。
有居民做了土豆燉雞塊、京醬肉絲卷、奧爾良雞翅、梅菜扣肉、大臉雞排、爆炒花甲、魚香肉絲、黃燜雞、紅燒肉、燉排骨等葷菜,有居民做了西紅柿炒雞蛋、紅燒茄子、醋溜白菜、萬榮蒸菜、燒秋葵等素菜,也有居民熬了南瓜粥、做了排骨玉米湯,還有居民做了拔絲紅薯、紅棗晉糕、千層酥、蛋撻等甜品。
居民古紀紅做了一屜蒸菜,很受歡迎,而她對鄰居做的萬榮拌菜也連連夸贊。
居民楊娜、楊俊柒、王云是鄰居,她們相約參加此次活動,三人分別做了魚香肉絲、骨湯麻辣串、宮保雞丁。飯桌上,楊俊柒做的骨湯麻辣串廣受好評,大家紛紛品嘗并討要做法。
“這種活動特別棒,節日的儀式感、氛圍感、隆重感直接拉滿,大家熱熱鬧鬧的,這才叫過節呀!”楊娜說,買房就是買鄰居,鄰里之間和諧友愛,通過分享美食加深了解,不僅生活快樂,還加深了鄰里感情。
五洲觀瀾物業服務中心負責人趙培妮告訴記者,第一屆中秋節百家宴活動于2019年舉辦,此后3年因新冠疫情影響而中斷。今年是第二屆中秋節百家宴,更是疫情結束后的首次大團圓。

載歌載舞
拼才藝 展風采
臺下是廚藝比拼,臺上則是才藝展示。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在五彩繽紛的燈光中,居民張茜深情演唱了歌曲《但愿人長久》。這首節奏舒緩、醉人心扉的歌曲,不僅迎合了節日的氣氛,還表達了月圓、人圓、萬家團圓的美好祝愿。
接著,有居民用笛子演奏了歌曲《大魚》,有居民表演了詩歌朗誦《喊黃河》《永不消逝的聲音》,一群活力四射的孩子們跳起了動感的街舞,小區舞蹈隊的阿姨們也表演了精彩的舞蹈《祖國你好》……
現場氣氛熱情洋溢,期間穿插著有獎問答、游戲互動。臺下居民一邊品嘗美食,一邊觀看臺上演出,聽到熟悉的旋律時,有的人會不自覺地放下碗筷跟著一起唱。
雖然天公不作美,活動進行中突然下起小雨,但居民并沒有散場,節目仍在進行。他們撐開雨傘、披上雨衣,將這場盛宴進行到底,仿佛連雨都有了快樂的味道。
節目最后,所有居民揮舞著手中的紅旗,唱起歌曲《我和我的祖國》。
趙培妮表示,小區就是一個大家庭,居民就是一家人。在這場活動中,美食共享是“前菜”,才藝展示是“甜品”,鄰里溝通才是“主菜”。這種具有煙火氣的形式,營造了歡樂、喜慶、文明的節日氛圍,搭建起居民溝通的連心橋。
促消費 雙受益
這是一場促進消費的盛宴,讓居民和商戶雙受益。
在這場活動中,不得不提的是社區、物業聯合轄區眾多商戶,設置了農產品展銷攤位、贊助商攤位,以促進居民家庭農產品交易、提高轄區商戶經濟收入。
當天,在女兒家照看外孫的居民嘉運霞忙著銷售自家的梨。嘉運霞是鹽湖區上郭鄉人,種有10多畝梨樹。趁著活動招募,她為自己占了一個攤位,在活動中賣出一大筐梨。
來自臨猗的張永兵在小區照看孫子,家有幾十畝桃樹。當天,他售賣的是黃桃,雖然只賣了幾單,但他覺得“放羊拾柴——捎帶,能賣一些是一些”。
此外,還有居民售賣中秋月餅,以及剪紙、香包等手工藝品。
不僅如此,轄區干洗店、瑜伽店、口腔診所、舞蹈培訓機構、播音主持培訓班、超市、游樂場等親情贊助,為居民提供各種優惠券,以及瑜伽墊、熱水壺等實物,讓居民盡享實惠,為促進轄區商圈經濟火爆積攢人氣。
該社區黨支部書記、主任李旭表示,此次活動以“五洲一家親,愛在鄰里”為理念,從小家小團圓到社區大團圓,促進居民從“陌鄰”到“睦鄰”的轉變。同時,為轄區居民和商戶搭建起消費互惠的平臺,打造15分鐘社區生活圈,滿足居民衣、食、住、行等日常需求,助力社區和諧、商圈繁榮發展。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