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日報發布者:時間:2023-06-26
本報記者 范 娜 張劍冰
提升果園機械化作業能力,降本增效;實行水肥一體化,達到高產、優質、高效;更加精細化的管理,讓果品深受消費者歡迎。
日前,記者走進鹽湖區鳳梧水果種植專業合作社,探析機械化、智能化、精細化管理之于梨樹生長的重要作用,了解該合作社歷時10年打造“智慧梨園”的發展歷程。

薛鳳梧用自己研發的彌霧機為梨樹打藥。 本報記者 陳方斌 攝
“只要風到,藥就到了”
機械化助力降本增效
進入6月下旬,梨樹管理進入關鍵期,管理水平的高低對梨樹的產量和果品質量都會產生重大影響。
6月24日,在三路里鎮一個梨園里,運城市鹽湖區鳳梧水果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薛鳳梧駕駛著一輛農藥噴灑彌霧機為梨樹打藥。
隨著彌霧機的緩緩前行,藥罐里的藥液以氣霧的形式被噴到兩側的梨樹上。遠遠望去,紅色的機身,白色的氣霧,彌霧機猶如一只美麗的蝴蝶在梨樹間飛舞。
“只要風到,藥就到了。”噴完一罐藥,薛鳳梧邊配第二罐藥邊介紹,該彌霧機通過對風向、風速、風力、風量的調控,使藥液通過藥泵達到彌霧狀態,再通過風力輔助把藥液送得更遠,它的優勢是彌霧狀態好,而且省工省力。
如何省工省力,薛鳳梧進一步介紹道,農藥噴灑彌霧機上的一罐水可達1500公斤,半個小時內就能完成6畝梨樹的噴施作業。像三路里基地這100畝梨園,他一個人噴施,每天作業7個小時,兩天就能很輕松地完成。“以前沒有農藥噴灑彌霧機時,都是駕駛載有藥泵的三輪車,人工操作兩個噴帶打藥作業,既費時又費力。即便是現在,一些農戶使用裝有1600斤水的藥罐打藥作業,2個人一天才能打完6畝地,兩種作業方式效率大不一樣。”他說。
運城市鹽湖區鳳梧水果種植專業合作社成立于2014年1月,地處上王鄉垣峪村,目前有社員111戶,主要以種植梨樹、山楂樹為主,種植面積有1600余畝。其中,薛鳳梧家以經營梨園為主,除了在上王鄉的近百畝梨園,2019年他又接管了三路里鎮一個百畝大的梨園。
他說:“搞農業,必須深入進來,只有深入進來,才能發現問題。現在梨樹已經掛果,我用農藥噴灑彌霧機打藥時發現,機子會掛住梨枝,有可能把梨磕掉。所以,打完藥后,得安排人工扶枝。”
除了農藥噴灑彌霧機,在合作社院內,由薛鳳梧發明、研制的樹干切片粉碎還田機、割草覆蓋還田機、果園深耕機、果園深旋機等新型果園機械一應俱全,十分壯觀。
“我已經向國家知識產權局申報了11項發明專利、2項實用新型專利申請,目前已獲得了1項發明專利、2項實用新型專利。”薛鳳梧因發明和研制出多種類型的新型實用果園機械,而成為第一批306名入選全國農機使用一線“土專家”名錄中的一員。
薛鳳梧說,從200畝優質玉露香梨示范基地的生產和管理中,他深深體會到,只有不斷提高果園機械化的作業水平和能力,才能真正降低生產中的勞務成本,增產增收,增加經濟效益。下一步他將會在以前研發的基礎上,與廠家合作生產新農機,將專利變為生產力,服務更多梨農。

薛鳳梧利用水肥一體化設備澆水施肥。 本報記者 陳方斌 攝
“只要水到,肥就到了”
水肥一體化按需供給
現代化機械進果園,大大提升了作業效率,降低了生產成本。而水肥一體化的實施,提高了肥料和水分的有效利用率,改善了果園的土壤環境,防止了土壤板結,滿足了梨樹各個階段的生長發育需求,在提高產量和品質的同時,還實現了節本增效。
進入薛鳳梧在三路里鎮的百畝梨園,每一行梨樹下都鋪設著滴灌管道,雖不起眼,但作用不小。
“三路里基地全是滴灌,滴灌雖然慢,但在水源能保證的前提下,效果是最好的。”薛鳳梧說,三路里基地百畝梨園的施肥作業,已經實現了“人在泵房坐,肥隨水入地”的美好愿望。
在梨園地頭,記者看到一個大水池,還有泵和攪拌機。薛鳳梧詳細介紹了這道工序的工作原理:“肥料放進攪拌機攪拌均勻后通過泵,把肥料壓到水管中。這樣,只要水到,肥就到了,省力、省時、省錢。這樣最大的好處是施肥均勻,這是人工施肥沒法比的。”
“微噴和滴灌的效果是一樣的,成本也是一樣的。只是地勢不一樣,所以采取了不同的水肥一體化設備。”薛鳳梧介紹道,上王基地的水肥一體化設備是去年花費20萬元安裝的,現在肥料已經到位。“一年施四次肥,這兩天準備進行第三次中氮、中磷和高鉀及中微量肥混施作業”。
進入控制室,三個黃色攪拌罐一字排開,旁邊是控制臺。為了減少深井泵的壓力,薛鳳梧在控制室后面增設了一個加力泵。“加力泵的作用一是減少深井泵的壓力,水出了井口,這個泵就能把水吸過來;二是給了噴灌帶足夠的壓力,既能卸壓,又能增壓。”
而在去年之前,薛鳳梧的梨園采取的是大水漫灌式的灌溉方式。因為上王基地位于坡地,每次澆灌,用水量很大,地勢高的地方澆不上,地勢低的地方卻存了很多水,還容易造成土壤板結,且費工。
安裝了水肥一體化設備后,澆灌效果有了質的提升。薛鳳梧高興地說:“特別好,可以控制水量和肥量,還省工。現在施肥我總結了三個環節12個字,即清水開道、按需施肥、清水壓肥,一組4畝至6畝地一個人一個小時就能施完。然后根據土壤墑情合理澆灌。”
在去年之前,薛鳳梧采取的是撒施顆粒肥到地里,然后澆地,肥料撒施不均勻,利用率低,需水量還大,用工多,澆一畝地需要2個人好幾個小時,且根本由不了人,水必須到地那頭才能停。
“現在澆地,一人操作,非常輕松。”薛鳳梧說,下一步,他要在自己設計、安裝水肥一體化滴灌、噴灌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提升和改進系統的智能化,變人工操作為手機設置智能操作,變地頭操作為遠距離遙控操作,達到基地高端管理智能化。

薛鳳梧正在調制農藥。 本報記者 陳方斌 攝
“生長期分成9個階段11期”
精細化管理效益更高
農業不是憑借滿腔熱血就能經營好的,也不能盲目地勇往直前,它的發展,必須建立在科學規劃和精細管理的基礎上。
2014年,薛鳳梧決定成立合作社專心搞農業時,曾經以為“農活不用學,人家咋干咱咋干”,但經過10年的摸爬滾打,他意識到,農業生產雖受自然環境影響,但人為因素也十分重要。在多年的實踐中,他漸漸總結、歸納、形成了一套自己的管理模式。
“為啥我的梨好吃,因為全年12個月,我把它分成了9個階段11期,管理更加精細了。”在薛鳳梧保存的一沓資料中,有這樣一段話:“梨樹的生長規律和周期,是與陽歷日期相隨。所以,科學掌握梨樹不同時段的不同需求和其生長的特點,是必須了解和熟知的基本常識。梨樹的生長分9個階段11個期:3月上旬——3月中旬,萌芽期,20天左右;3月下旬——4月上旬,開花期坐果期,20天左右……11月上旬——次年2月下旬,休眠期,120天左右。以此周期,日月輪回,年復一年。了解和掌握了這一自然規律時間段里樹體所需水、肥的生理需求,針對性進行管理,適時澆水,合理施肥;滿足所需,營養平衡;樹勢強壯,優質豐產。”
經過精細化管理,合作社主打的玉露香梨系列取得了不錯的收成,大多銷往了上海、江蘇等地,且主要走高端市場。合作社生產的玉露香梨,還在2019年中國·北京世界園藝博覽會國際競賽優質果品大賽中獲得了金獎。
“梨子成熟季節,都是客商過來直接拉走。前年一斤3.2元,去年一斤3.3元,今年價格應該還會走高。”薛鳳梧說,合作社成立以來,先后注冊了“上王”“薛鳳梧香梨”以及以薛鳳梧肖像為商標的三個商標。綠色生產、品牌打造,是合作社追求的目標,合作社先后獲得了國家農業農村部無公害、綠色食品認證和產地認證。
10年來,合作社先后建設了千畝富硒梨示范基地和玉露香梨產銷服務中心、玉露香梨示范園、新梨七號示范園、高枝改優嫁示范園等,建設了“區域特色化、品種多樣化、管理機械化、適度規模化”的上王、三路里兩大示范基地,其中三路里示范基地已經初具規模,被確定為鹽湖區農業領域3個科技示范園之首、鹽湖區農業領域20個精品示范基地之一。合作社也先后被評為區級示范社、市級示范社、省級示范社,去年又被評為國家級示范社。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