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日報發布者:時間:2023-05-31
張志斌
去年以來,鹽湖區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以黨建為引領,充分發揮組織、農業農村、財政等職能部門和鄉村兩級黨組織的能動作用,在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過程中,勇于探索,創新實踐,扎實開展“百企興百村”專項行動,推進各行政村黨組織與企業結對發展實體經濟,帶動更多村民就業,促進農民共同富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助力鄉村振興,初步探索出黨建引領、村企結對、合作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的新路徑。去年,鹽湖區農村集體經濟收入為12755.69萬元,在13個縣(市、區)中排名第二;233個行政村集體經濟收入全部突破10萬元;收入30萬元以上的村達68個,占比30.49%;收入50萬元以上的村有45個,占比22.42%。他們的具體做法是:
黨委高度重視,清理集體“三資”,有效夯實農村集體經濟基礎。根據運城市委的部署要求,去年鹽湖區扎實開展了以清理經濟合同、化解債務、對新增資產資源收費為主要內容的農村集體資產“清化收”工作。一是摸底排查。鄉村兩級干部對原任村主干、承包合同簽約人、經營者、新增資源開墾者等群體逐一走訪,詳細核實,摸清底數;區級領導干部分別包聯鄉鎮(街道),深入走訪調研,對債務存量大、涉及資源多的重點難點村、矛盾問題突出村進行重點督導,并成立工作專班全程跟進。二是分類整治。鹽湖區“清化收”工作專班,統一設計了8類表格,詳細統計每個村各類合同、資源、債務等具體情況,認真分析整改難易程度,按照“先易后難、迅速推進、合力攻堅”的思路,細化工作時間表、路線圖,逐條逐項明確責任人和整改措施,對問題較大、矛盾較深、自身難以化解的,實行提級辦理,由包聯領導和單位負責,限時辦理,逐一銷號。三是跟蹤問效。鹽湖區“清化收”工作專班人員定期深入各鄉村進行政策指導、化解難題、重點督辦,確保“清化收”工作扎實有序進行,按要求全面完成任務。經過嚴格檢查驗收,去年全區共摸排各類經濟合同9645份。其中,問題合同4095份,已整改完善4053份,整改率達98.97%,為集體挽回經濟損失3574.19萬元;清收債權1509.2萬元,化解債務4318.14萬元;新增土地791.22畝,發包后可增加收益81萬元。安邑街道辦湯里村把村集體的480畝灘涂地收回后,與運城市三馨食品有限公司合作發展牧草和肉羊養殖加工業,每年可為村集體經濟增加收入50萬元。“清化收”工作有效化解了制約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歷史遺留問題,夯實了農村集體經濟家底,為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奠定了良好基礎。
職能部門牽線,村企合作發展,進一步增強農村集體經濟活力。去年初,鹽湖區委、區政府制定了《“壯大集體經濟、助力鄉村振興”五年行動方案》,并創新實踐、大膽探索,開展了“百企興百村”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專項行動,促進企業與行政村精準結對、合作發展、互利共贏。一是區級統籌。區工信局列出220家工業企業和13家商貿企業名單,區委組織部按照就近就便的原則,拿出村企“一對一”結對建議名單。二是雙向調研。村企雙方根據區工信局、區委組織部初步擬定的“兩個名單”,結合駐村企業、企業法人所在村等實際情況,選擇二至三個意向結對企業(村),開展雙向調研座談,交流合作內容,達成合作意向。三是五級研判。按照村支委會討論、鄉鎮(街道)黨(工)委會議研究、包聯鄉村的區領導把關、組織部門審核、區委常委會審定的程序,形成村企結對名單,“一村一策”制訂合作方案,明確合作開發項目、推進舉措和完成時效。全區233個行政村共結對企業186家,其中有30家企業分別與兩個村結對,4家企業分別與3個村結對,兩家企業分別與4個村結對,一家企業與5個村結對。山西榮河壹加壹連鎖超市有限公司與5個村開展合作,分別與北城街道辦東留村聯建大型超市,與陶村鎮寺家卓村合作銷售葡萄,與泓芝驛鎮郭半村合作銷售酥梨,與上郭鄉上段村合作銷售蘋果,與上王鄉子諫村合作銷售豆制品,有力地推動了泓芝驛酥梨、上郭蘋果、陶村葡萄等特色產業發展,增加了村民收入。
堅持因村制宜,發揮自身優勢,多途徑促進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在開展“百企興百村”專項行動中,鹽湖區初步探索出5種合作發展路徑,帶動村企雙方在農業、工業、服務業、文旅融合等領域合作發展,共同開發建設110多個產業型集體經濟項目。一是農業合作發展路徑。村黨組織結合本村優勢產業,與結對企業共建標準化種養基地、農產品加工廠房、農貿市場、食品倉儲冷庫等,為企業提供產前生產資料供應和產后農產品加工、銷售、儲藏等條件,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二是工業合作發展路徑。企業結合自身優勢和發展方向,與結對村共建原材料生產基地,讓村集體承擔原材料生產、產品零配件加工或購置企業產品安裝生產設備等業務,降低企業生產成本,擴大生產規模,實現雙方互利共贏。三是服務業合作發展路徑。村企雙方結合各自需求,由村集體給企業提供餐飲、保潔、水電維修等后勤保障服務;由村企共建實習實訓基地,采取“定向訂單式”培訓家政服務、特色技能等勞務人員,促進農民轉移就業;由村集體創辦物流新業態,為企業提供便利、快捷的物流配送服務,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四是文旅業合作發展路徑。充分用好本村優勢資源,與企業聯合開發休閑觀光、農耕體驗、康養民宿、藝術傳承、農家樂等文旅融合發展項目,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五是其他合作發展路徑。充分利用村集體“三資”,通過租賃、托管、入股等形式,與結對企業開展合作經營項目,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目前,已建成的村企合作項目62個,總投資2.1億多元,除財政扶持和村集體自籌資金外,撬動社會資本投入1.6億元,打造了常平村、貴家營村等一批發展集體經濟示范點。這批項目全部運營達效后,一年可為村集體經濟增加收入約900萬元,帶動3000多名村民穩定就業,每個人月均增收2000多元。北相鎮李村與運城市怡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建設食品凍干加工項目,每年為村集體經濟增加收入20萬元,帶動100多名村民在家門口就業。
健全保障機制,實行獎懲并舉,激勵發展農村集體經濟內生動力。為了確保“百企興百村”專項行動收到良好效果,鹽湖區委采取了切實可行、保障有力的硬性措施。一是建立資金保障機制。通過財政扶持、村集體自籌、村民入股、社會投資等方式籌措項目資金。去年整合區級財政涉農資金4000萬余元,結合項目實際,針對性地予以扶持。區委規定,村“兩委”主干每人入股不低于3萬元,其他村干部和村民自愿入股總數不低于5萬元。二是嚴格工作推進制度。“百企興百村”專項行動領導組建立了月調度、季觀摩、半年總結工作制度,每月召開一次區級調度會,各鄉鎮(街道)匯報工作進展情況、存在問題及建議,區直相關職能部門明確任務,限時化解;每季度進行一次觀摩評比,互相學習、取長補短,激勵先進、鞭策后進;每半年進行一次工作總結,對成功的做法,學習推廣、示范帶動,對存在的問題,有的放矢、予以解決。三是切實做到獎懲并舉。每年年終以項目投資額、年化收益率、收入增幅率為重點,結合推動產業發展、帶動村民就業等情況進行綜合考評,并分類排出名次,然后對分別排名在前10%的鄉鎮、行政村、企業、鄉鎮黨委書記、村黨支部書記、企業法人,分一、二、三等獎予以表彰獎勵,并為受獎企業優先提供政策、項目、技術等支持;對考核排名后三位的,給予通報批評,連續兩年排名后三位的,對鄉村兩級黨組織書記分別予以誡勉談話、調整撤換。
一年來的實踐探索充分說明,鹽湖區以黨建為引領,在全區扎實開展“百企興百村”專項行動,是發展壯大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的有效途徑,是引領農民共同富裕、促進鄉村振興的有力抓手,它激發了鄉村兩級領導班子不斷創新實踐、狠抓工作落實的積極性,增強了鄉村兩級黨組織書記致力集體經濟發展、助力農民共同富裕和鄉村振興的緊迫感。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