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發布者:時間:2022-09-01
□記者 張建群
前不久,蒲景苑里排演現代戲《紅白喜事》,主演趙振以英俊的扮相、頗富穿透力的唱腔、飽滿的情緒和比較完整的人物塑造,給戲迷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人們不禁悄悄詢問:趙振,是前不久剛捧回杏花獎的青年演員嗎?是原市蒲劇青年實驗演出團扮演關公的小伙嗎?是在山西衛視《走進大戲臺》獲“全國十佳青年演員”的“關公”嗎?是代表山西省參加全國武戲展演的“艾千”嗎?回答是肯定的。最近幾年,“90后”演員趙振在各種賽事與展演中嶄露頭角,吸引了廣大戲迷的目光。

趙振近影
8月24日,記者見到了趙振。眼前的趙振陽光且健朗,清澈的眼神透著樸實與直爽。1990年,趙振生于萬榮縣漢薛鎮懷介村。孤峰山東北一個安靜而古老的小村,給了他質樸與剛健的性格。因為父親在運城市區工作,他在家鄉上完幼兒園后,便來到市區讀書。市區解放路一小,是趙振的母校。小學畢業后,他升入鹽湖區實驗中學。然而,在幾乎所有學生都懷揣高考夢與大學夢的時候,趙振卻對舞臺、對戲曲,產生了濃濃的興趣和深深的愛戀。
興趣引領方向
也許是媽媽愛戲,而且還是唱功不錯的鐵桿票友,從小跟著媽媽看戲的趙振,每當看到舞臺上那些威風凜凜的將帥,翻滾騰挪的兵士,都會心生羨慕。他在想,有一天,我要是能像他們那樣,也在舞臺上叱咤風云該有多好啊!
這樣幾乎毫無功利的愛好,指引著趙振,向著他心中的舞臺一點點靠近。
2004年,趙振剛剛讀完初一,得知運城市藝校面向社會,為原運城市蒲劇青年實驗演出團招收蒲劇定向班,他毫不猶豫地報了名,并且軟磨硬泡說服了家里人。在大多數人的心目中,學戲演戲是個苦差事,在衣食無憂的當下,一般家長并不愿意讓自己的孩子去學戲。然而,趙振向媽媽保證,他不怕苦,因為愛就不會感到苦。那一刻,13歲的他,把自己的前途與命運緊緊系在了蒲劇藝術之上。
7月,趙振便進入了藝校預科班。進校之后,趙振才知道,藝校招收這屆定向班,與時任學校副校長、蒲劇名家景雪變大有關系。她深知蒲劇演員青黃不接,立主招收定向班,強化規范教學,培養可造之才,解決人才問題。知道了這個背景,趙振更珍惜學習機會了。
那年,趙振雖然只有13歲,但是個頭比老師還要猛些。大家對他并不看好,擔心他年齡偏大,個子偏高,影響練功。100多名學生,需要提前兩個月進預科班,根據表現再決定去留。趙振興高采烈地到了藝校,他比同學們更加刻苦。在經過兩個月強化訓練后的預科班匯報上,老師發現,高個子的趙振與小他四五歲的孩子一樣靈活,很有潛力。于是,他被留下來了。
5年的學習,拿大頂、壓腿、下腰、走臺步等基本功,還有蒲劇種種程式,唱念做打,趙振在練功房練功的時候,也是最釋放自我的時候。汗流浹背、騰挪閃躲、跳躍滾爬,他練得刻苦,練得投入,也練就了比較扎實的基本功。
藝校畢業后,趙振又考入山西省戲劇職業技術學院京劇班,完成了兩年的學習。其間,他在原市蒲劇青年實驗演出團實習,以武功見長的他,常常演一些武把配角,開始了寶貴的蒲劇演出實踐。2009年,從省戲劇職業技術學校畢業后,趙振正式進入青年團工作。
勤奮綻放華彩
“勤奮成就天才。”這是景雪變團長發給趙振的一條短信,是對他的鼓舞,也是期望。在她眼里,當年專門為青年團定向招收的那一批孩子中,趙振的勤奮,是她看得見的。
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雖然是老話了,但是趙振覺得,這話什么時候都不過時。“你一天不練功,上臺就覺得笨。”練功天天、天天練功是趙振的日常。有時候白天比較忙碌,他晚上還要去排練廳補功。“有時候太晚,讓管理排練廳的師傅也休息不好。”趙振說這句話時,臉上帶著歉意。但是,功必須練。舞臺是最好的檢驗師,“你如果三天不練功,連臺口都走不出去。腿硬、腳撇……”景雪變團長大會小會上強調練功,青年團里濃厚的學習氛圍,都給了趙振良好的成長環境和動力。
“團里每年都要請各個劇種的老師,給大家進行暑期培訓。京劇、秦腔、川劇、晉劇、上黨梆子……每個劇種都有其過人之處,都值得我們學習。京劇是國劇,要求的是國標,張四全老師講的規范和要求對我幫助很大。用京劇的標準要求自己,會解決地方劇種一些容易被忽視的問題。”趙振說。
2019年,趙振參加文化和旅游部舉辦的全國武戲展演時,帶去的是蒲劇的骨子老戲閻派(閻逢春)名劇《火焰駒·販馬》。半個小時的演出,通過髯口、馬鞭、靴子、顫眼等特技,來表現艾千晝夜兼程趕往邊關報訊的急切心情、驚險過程,幾乎全靠令人眼花繚亂的功夫來表現。而這些功夫,不僅需要扎實的基本功來完成,更需要體力。趙振每天都要把《販馬》背一遍。背戲是術語,意思是臺下沒有觀眾,演員要與有觀眾時的演出狀態一樣,認認真真、完完整整地練一遍。這是一種溫習,也是一種精進。一天一遍,既可以鍛煉體力,還可以熟練動作,上臺演出時才會更自如、更瀟灑。觀眾是最好的評委,你的一舉一動都會被他們看得清清楚楚。“唱戲沒有捷徑,只有苦練。”趙振說。
為了在臺上走臺步撇腳亮靴底走得更漂亮,腿上功夫很重要。趙振耗腿時,常常一耗就是一個小時,橫劈叉開胯(雙腿呈一字壓平),一劈叉就是10多分鐘。拿大頂也不能放松,有時半夜了,趙振還在拿大頂,汗水流進眼睛,淚水被刺激出來,但是依然堅持不懈怠。
那一次,景雪變團長接到省文旅廳讓申報文旅部舉辦的全國武戲展演通知后,第一時間通知了趙振。她了解趙振的勤奮,希望他能為蒲劇、給運城、給青年團爭光。趙振沒有辜負大家的期望,最后表演劇目作為山西唯一的一個劇目入圍全國武戲展演,在京演出技驚四座。
央視著名主持人白燕升加盟山西衛視后,整合資源,將《走進大戲臺》欄目升級為全國范圍內的戲劇賽事。7年前,趙振參加的那一次,全國60名選手,最后決出了前10名“全國十佳”。趙振出場8次,《紅燈記》《轅門斬子》《伍員逃國》《周仁哭墳》《販馬》《灞橋挑袍》《黃鶴樓》,連演7個折子戲,表現了比較全面的藝術修養,他的唱功與武功,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此后,趙振連續多年參加各個級別的大型戲曲晚會及春晚,讓蒲劇走向更廣闊的天地。
精進演好關公
趙振扮演的關公挺拔魁梧、眉目俊秀,最主要的是他擅長武戲,功架正,能較好地展現關公的氣勢與威武,也因此,最近幾年趙振版關公亮相后,受到了廣大觀眾的好評與關注。不少戲迷議論說,關公故里有一個能演好關公的演員,很重要,也很不容易。對趙振來說,演好關公,不僅是形象上的,更是精神上的。

趙振飾演的關公
作為關公故里人,展現關公有地利之優,但觀眾對演員的期望值會更高。為了演好關公,他除了堅持以密集的練功支撐形象,每到一處只要有關帝圣像的廟宇和弘揚關公文化的場所,都會仔細模仿揣摩各種圣像的造型、深解關公精神外,其他方面他也非常自律。“作為一名演員,尤其是一名常演關公的演員,一定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趙振說,如果即將有演出,他會把飲食、衣著、作息等都調整到最佳。
趙振在家孝敬父母,在外對朋友很熱心。誰家有事,他會積極前往。“掙錢的事可以不去,不掙錢的事一定要努力完成。這事關一個人的品德。”趙振說,“咱是演關公的,忠與義要當先,誠與信在心間。如果連人都做不好,關公肯定演不好。”
看趙振的獲獎經歷,一個個排下來,很長。每一份成績的背后,都凝聚著他的心血與汗水、專注和熱愛。“我這個人比較簡單,只知道學戲、唱戲,其他方面不擅長。能取得一點點成績,要感恩很多人。”趙振說,“景雪變團長是我最應該感謝的人,還有我的老師李凱、郭關明,以及李志明等前輩,他們在我的專業成長方面付出了巨大的心血。還要感謝同事的支持、戲迷的關注,他們都是我前進的動力。”
問及以后的打算,趙振想了想說:“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我認準的事情,就會義無反顧堅持下去,外求藝術,內修德行,為廣大觀眾演出更多的好戲,力爭做一名德藝雙馨的好演員,為蒲劇藝術傳承譜寫新篇章,讓鏗鏘蒲韻在更多觀眾心中唱響。”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