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岛玲视频一区二区_中文字幕亚洲无码AV_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設為首頁|加入收藏
登錄|注冊
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

【綠水青山中條新生態文旅經濟示范帶走筆芮城篇】峰峨水闊盡風度

來源:發布者:時間:2022-09-01

本報記者 牛嘉榮

180萬年前,西侯度的圣火在這里點燃,從此開啟人類通向文明的榮光;

180萬年后的今天,這把文明之火熊熊燃燒,以旺盛的生命力照亮芮城縣“山河聯動,城鄉一體,城景一體,村景一體”的發展新格局。

夾在中條山與黃河之間、占據純陽之地的芮城,有很多種打開方式。

可以是被光伏板“染”成深藍色的中條;

也可以是山腳下的萬畝菊海;

還可以是自元代而來,讓人一眼淪陷的永樂宮……

近年來,芮城在貫徹新發展理念上不斷探索,將濁水荒山變成了綠水青山、金山銀山。芮城依托生態、文化和農業等資源優勢,構建了以縣城為中心的旅游綜合服務核心區,中條山光伏新能源經濟旅游帶、黃河文化漫游帶,西侯度火文化體驗區、呂祖文化體驗區、圣天湖運動休閑旅游體驗區、黃河農耕文化體驗區“一核兩帶四區”全域旅游格局,同時實施了中條山隧道、運寶黃河大橋等重點交通工程,完善“四橫二十一縱”交通網絡體系,并以風景廊道串聯起城區、景區、鄉村,實現通道綠化全覆蓋。

穿過中條山隧道,“生態芮城歡迎您”七個大字映入眼簾。也正是由此開始,記者走進了古魏大地的新生態文旅畫卷。

“邀請太陽,點亮芮城”

深藍色的光伏板,迎著太陽,沿山脈走向在中條山南麓鋪將過去,綿延不絕,仿佛一片又一片競相綻放的“太陽花”……這是全國最大的縣級光伏領跑技術基地,現已成為芮城縣域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強勁引擎,帶領芮城走出了以生態文明引領縣域經濟轉型發展的綠色崛起之路,構建起了以現代醫藥、新能源、新材料、現代農業、全域旅游為支柱的現代產業體系。

芮城利用中條山區的地理優勢、光照條件,采用“農林光互補”的用地模式,在數十公里綿延起伏的光伏板下,特意種植了“鐵桿莊稼”油性牡丹和連翹,周邊還建成涼亭、觀景臺、停車場、旅游公廁等硬件設施,讓新能源產業煥發出景觀效應和旅游價值。同時,光伏基地幾乎貫穿全境東西,串聯了西侯度、九峰山、百梯山及王山等重要景區,連接了新能源展廳、烈士陵園、黨員信念教育基地、研學教育基地等。一條特色鮮明、設施齊全、路線科學的中條山光伏經濟旅游帶應運而生,它承擔著引領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的重任,描繪出芮城建設綠水青山中條新生態文旅經濟示范帶極為濃墨重彩的一筆。

如今,浩瀚的藍色光伏板與牡丹花相互輝映,將新能源科技產業轉化為創意觀光、科普研學、生態休閑的觀光場景,昔日的荒山禿嶺已成為集工業、農業、觀光于一體的特色旅游帶。

“太陽花”不僅開滿山麓,也讓新能源走入尋常百姓家。

黃河岸邊的陌南鎮莊上村,有“中國零碳村”之稱,從高空俯瞰,幾乎家家戶戶屋頂上都安裝有光伏板,它們在陽光下熠熠生輝,讓這座古村落綻放出新能源的時代之光。

山西國臣直流配電工程技術有限公司技術部負責人陳培介紹道:“莊上村的光伏發電量已經可以滿足全村人的用電需求,同時還能將用不完的電量進行儲存,實現農村對城市的供電,從而實現‘零碳’。”

7月末的莊上村,驕陽似火。可走進村子一間并不起眼的商店里,一室清涼,同屋外的炎熱形成鮮明對比。“7月15號剛安裝好的空調,不管外面咋熱,咱屋子里涼快著哩!這空調用了有小半個月了,沒花過電費!”店主張保民對新裝好的空調贊不絕口。細問之下才知道,原來這是基于光儲直柔系統示范工程的特殊電器,使用的電來源于屋頂上的光伏板。

光儲直柔示范系統依托低壓直流配電技術,將分布式屋頂光伏發電、低壓臺區柔性直流互聯、冬季清潔能源取暖、分布式儲能、新能源電器、柔性用電等技術有機結合,為未來農村新型配電系統、鄉村低碳經濟以及農村在“雙碳”戰略中的作用等提供了樣板。

新能源的文旅之光,也在莊上村自身的古老文化中,奪目耀眼。莊上村留存有百年古窯洞數眼,在其一旁,建起了170米長的“光伏走廊”,形成一條新能源與文旅相融合的觀景廊道。一旁是滔滔黃河水緩緩流淌,一旁是承載著村子歲月與記憶的古窯洞,連接起它們的卻是講述光伏產業發展史的現代橋梁。

“邀請太陽,點亮芮城”,這樣一條與光伏發電息息相關的浪漫口號,恰恰展現出芮城對改善生態環境的執著追求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堅定信念。如今,有序排列的光伏板在陽光下熠熠生輝,它們源源不斷地收集陽光,將太陽能轉化為電能輸出,為鄉村振興灌輸新能源,最終通過電網為全國貢獻芮城力量。

學張鄉菊花基地(資料圖片)

山水學張 金菊之鄉

“再有一個月,就到了菊花采摘的季節了。”學張鄉斜口村黨支部書記封國梁指著剛成花骨朵的北京菊說,“斜口村的菊花品種主要有杭白菊、北京菊、金絲皇菊和國慶觀賞菊等,采摘過后,主要銷往河北、山東、浙江等地。同時,村子里也形成了更為完善的菊花產業鏈,可以說菊花養活了斜口村。”

芮城縣菊花栽培歷史悠久,因為四季分明、氣候溫和、光照充足、海拔較高、晝夜溫差大的地理優勢,所產菊花品質上乘,走出一條依托產業脫貧致富的“菊花路”。芮城現有菊花種植基地6萬畝,其中學張鄉占2萬畝,有“山水學張,金菊之鄉”的美譽。

說到本村的菊花產業,封國梁來了興致,最簡單的原因是,有產業的種植戶能賺更多錢。據封介紹,村民劉有民就是從最簡單的種植戶開始干起,一步一個腳印,最終建起來自己的菊花加工廠,實現了在本村就可以達到種植—采摘—加工的一條龍產業,一畝菊花可創造上萬元的收益。

“要想延長菊花產業鏈,就要從育苗、加工、文旅三方面努力。”封國梁說。

截至目前,斜口村共有2000畝菊花種植基地,20畝菊花育苗大棚基地,可育苗約400萬株,供1300畝土地栽植,為打造學張千畝標準基地提供了優質種苗基礎。21家菊花加工廠,可實現菊花醋、菊花醬、菊花月餅、菊花酒、菊花護膚品等下游產品的加工制造,為菊花加工業集群發展增添了新動能。

“拿今年來說,最具特色的還屬首屆菊花節!到時歡迎大家來學張鄉參觀游玩。”封國梁提起菊花節的籌辦,頗為自豪。

2022芮城菊花節,就在斜口村舉辦。在全縣6萬畝的菊花基地中,以斜口村2000畝菊花基地為核心,圍繞基地建設一個5公里的菊花觀光循環圈。圍繞循環圈,游人們將走過菊花觀光園區、菊花高標準示范基地、菊花高標準溫室育苗大棚,周邊會配有小吃區、展銷區、兒童游樂區。該園區集觀賞、游玩、購銷、娛樂、體驗、餐飲、宣傳、科普、示范等功能于一體,讓游人在賞菊的同時,又能吸引客商購買芮城茶菊,做好“茶菊搭臺、經貿唱戲”大文章,實現農文旅融合,達到提升芮城菊花知名度和經濟效益的目的。

“截至8月31日,觀光園區棧道和高標準示范基地的田間路已鋪設完畢。同時,園區沿線通道綠化提升改造工程進入栽植階段,已栽植北京夏菊、荷蘭菊、地被月季、白皮松等苗木。菊花節將為本次旅發大會貢獻芮城的農文旅融合力量。”芮城縣果業發展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說。

青山藍天映襯之下的永樂宮全景

傳統景區 闊步前行

有風景的地方就有新經濟。在圣天湖景區內,可同時容納1500人實訓的圣天湖黃河營地已成為國家級青少年研學營地。同時,作為國家體育旅游示范基地,圣天湖每年吸引2萬余名專業體育人士前來參與競技體驗,為景區發展帶來了新機遇。

圣天湖小鎮,一陣悠揚的歌聲傳來。聞聲尋人,原來是小鎮里的商販姚小寶在放聲歌唱。她在小鎮開店一年有余,幾乎天天都在。“荷花、天鵝是景區的熱門項目,除了這些,不少青年人會選擇‘叢林穿越’‘沙灘車’等項目,這一年來還有不少研學團隊來此交流學習。新開業的親子樂園也吸引了不少游客,主要是孩子想玩。”姚小寶提起今年8月開業的一家親子樂園,非常期待新樂園能增加客流量。

來自圣天湖的天鵝叼來一顆神奇的蛋,拋落在這片荒蕪的大地上。它來自于遙遠的阿爾法星球,地球土壤的滋養孵化出一群阿爾法精靈,它們具有挖掘機的外形,肩負著在地球建立未來城市的使命……這里是圣天湖畔的親子樂園,它依托圣天湖“冬觀天鵝”特色,編撰了一個與挖掘有關的故事,以此作為親子樂園的文化背景。

家長奮力蹬車,孩子的過山車緩緩向前;潔白的海沙在孩子和家長的共同努力下堆積成山丘、板凳等形狀;向高處望去,穿著安全裝備的孩子們正在全力攀巖……草坪、綠柳、秋千分布園中,給家長和孩子們玩樂的同時還提供了休閑之地。親子樂園分為五大篇章,通過場景沉浸、坡地攀爬、挖沙游戲、親子互動、團隊挑戰等核心要素,為游客構建起一座“周邊游+親子游”的主題樂園,填補了圣天湖景區傳統特色項目的空白,增添了沉浸感和互動感,成為集休閑、娛樂、親子互動于一體的游玩圣地。

“大河滔滔有過多少千回百轉,我的故鄉就醉在這母親河的臂彎,搖籃里盛滿人類的夢想,一把圣火點亮180萬年前……”這是永樂宮第九屆書畫藝術節開幕式《一眼千年》的歌詞。今年9月22日,書畫藝術節將迎來第十一屆,可謂為省第八次旅發大會搭建起文化交流的又一平臺。

圣天湖畔的親子樂園

就文旅而言,既然抵達芮城,最為耀眼的便是“東方藝術畫廊”永樂宮。

歷經七百多年,永樂宮壁畫依然鮮艷奪目,其元代宮式建筑更顯巍峨壯麗。也正因珍貴,讓永樂宮“走”出去了,成為我市文旅發展開拓的重頭戲。

今年以來,永樂宮藝術瑰寶首次集中走出山西,讓更多的人感受文化的浩瀚。

1月,深圳羅湖美術館,蘇州吳文化博物館。

6月3日,在蘇州工作的馮婷婷坐了近1個小時的公交,慕名走進吳文化博物館,只為一睹永樂宮純陽殿東鴟吻的真容。“我家鄉在東北,但因為有個關系特別好的大學同學,她家在運城,老聽她講永樂宮有多瑰麗,那我肯定得來看看。”馮婷婷說自己一看到鴟吻,就被深深吸引住,“因為它置于展廳中央,雖然是建筑構件,但其釉色艷麗,在展廳的燈光下閃閃發光,就好像穿越了幾百年時光在向我呼喚。震撼,太震撼了。”

9月30日,永樂宮的珍寶將繼續它的征途,走進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再一次展示自己獨特的文化光輝。

芮城縣依托深厚的文化底蘊和良好的生態資源,大力推進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永樂宮三月三廟會、檀道廟會、大禹渡廟會、圣天湖荷花節、非遺進景區、戲迷文化周等民間節會和活動,使芮城形成“季季有主題,月月有活動”的發展態勢。

如今,芮城縣深入推進“1285”發展戰略和“兩園四區”建設,逐步形成了以新型工業、現代農業、清潔能源和全域旅游為主導的新興產業體系,生命健康、清潔能源、新型材料、綠色建材和農產品加工等新興產業、未來產業持續發展壯大,萬畝循環農業示范園和現代花椒產業園區初具規模,風電、光電和生物質發電等清潔能源蓬勃發展,永樂宮、圣天湖、大禹渡3個4A級景區和印象風陵3A級景區帶動全域旅游風生水起,構建了縣域經濟發展的“四梁八柱”,芮城高質量轉型發展的態勢令人期待。


網站聲明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