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發布者:楊志強時間:2022-08-09
單位的院子里有兩株紫藤,中間隔著一條路,根東西而望,枝蔓卻在同一個棚架上相連相牽,很難分出你我,共同織就一個綠色的通道、紫色的門。
紫藤也叫藤蘿,稱其為紫,皆因其花的顏色。
我喜歡紫色,也甚喜紫藤花。友人說:紫色代表著神秘,喜歡紫色的人大都好奇心強。我不以為然,好奇大概不能算是缺點吧,蕓蕓眾生,誰不好奇?要不然,哪來那么多的八卦奇聞。
在家鄉的山野間,紫藤并非罕見之物,可是,這兩株被遷置的紫藤,卻成了小院一道亮麗的風景。春天的花香、夏日的陰涼、秋天的金黃、冬日的蒼勁,莫不吸引著人們的目光,令每一個看到的人紛紛稱奇。
她們的根部直徑超過海碗,這在藤類中算是很大的,懂行的人說其藤齡至少百年以上。
大概是高齡的緣故吧,紫藤的花很耐得住性子。梅花開了,梅花落了;桃花、杏花、梨花都開了,接著“綠葉成蔭子滿枝”了。紫藤呢?似乎還沉睡著,任你柳綠桃紅,我自巋然不動。
時令到了,紫藤就醒了。慢慢地,慢慢地,灰黑的枝蔓間,出現了一絲絲毛茸茸的綠,既不新鮮,更不碧翠,看上去朦朦朧朧的。接著,那絲綠長成了一個個圓形的、長角形的蕾。圓形的像是握緊的小拳頭,舒展開來,便是小小的手掌心,對,它們就是紫藤的葉子;長角形的長得更快一些,不幾天就如同毛白楊的絮,過幾天便大了好幾倍。不用猜,它們就是紫藤花的蕾。
開始的時候,紫花如星,點綴在暗黃的綠色間,有點醒目,但仍有憾意。忽而,不經意間,一串串花兒怒放了,遠遠看去,全然是一團花色,紫中帶藍,藍里蘊白,燦如云霞。走到棚架下,抬頭仰望,但見一串串碩大的花穗垂掛,花朵翩然,含苞者深紫,開得圓的明艷,花瓣的紫,使亮黃、雪白的花蕊顯得格外嬌嫩,兩片花瓣相對外翻,宛如彩蝶起舞。清風徐來,一串串花朵搖曳,猶如置身動感的幕布之下,更有那濃郁的花香,隨風而來,濃得如蜜,沁人心脾。
紫藤花可食用,味美勝過槐花。金朝學者馮延登稱贊:在齋宴之中,紫藤花堪比素八珍的美味。這時候,有農人在山野間采摘,拿到街頭叫賣;也有人自己到山間去尋覓捋采。買的采的紫藤花,或水焯涼拌,或裹面油炸,抑或做餃子餡,都是極美味的。
我沒有去野外捋過紫藤花,不知道捋花的時候是何種心境。但是,眼前的紫藤花,假如伸手摘下,充作美食的話,真有種焚琴煮鶴的感覺。愛美的心是相通的。這么多年了,沒見過有人去摘過院子里的紫藤,盡管,據大家說,好像都在家里吃過紫藤花的。
美好的事物都很短暫。紫藤的花期,也是很短很短的,短短幾天,花瓣兒就開始落了,一片一片,飄然如雪,鋪滿了棚架下的小路。這時候,走過時,人不由會放慢放輕腳步。誰忍心踏碎一地的花夢呢?
花兒落了,綠葉登場。經過花的洗禮,葉子迅即成長,滿架的綠似乎在訴說著那場花事,天氣漸漸熱起來了,密密的葉子擠滿棚架,路過的時候,都想駐足,享受這難得的愜意和涼爽。
秋風起了,藤葉黃了;秋意深了,藤葉落了。一年又一年,紫藤根和主枝,似乎還是原來的樣子,一點沒變化,像是一位無語的智者,任花開花落,任世道滄桑。
紫藤花開的時候,很美;花落葉盛的時候,也很美。
沒有花的日子,我們期盼著,期盼著花開,我們平庸的生命,正是在這一次次的期待里,變得如此豐盈和生動。
我愛紫藤,因為有紫藤的日子,會給我們平淡的生活增添詩意和感動。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