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岛玲视频一区二区_中文字幕亚洲无码AV_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設為首頁|加入收藏
登錄|注冊
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

守邊名將王崇古

來源:發布者:時間:2022-07-20

王崇古(1515年—1588年),字學甫,號鑒川,山西蒲州(今山西永濟)人,進士出身,累官至兵部尚書,明朝后期著名的守邊大臣。

鎮守西北

王崇古在常鎮(今江蘇常州)任職時,率兵于夏港大敗倭寇,并一直追至靖江并將其殲滅。此后,他同俞大猷多次出海,抗擊倭寇,立下赫赫戰功。

嘉靖四十三年(1564),王崇古任右僉都御史,巡撫寧夏。他喜歡兵法,且注重研究地形。到任后,他對邊塞各險要地勢,大都做過調查。他身先士卒,督修戰守工事,做好邊地防務工作。同時,注意偵察敵情、瓦解敵人,一遇有利時機,就率兵主動出擊,襲擾敵人巢穴。由于舉措得當,“套寇”多次入侵其他地域,而“寧夏獨完”。王崇古被晉升為左副都御史。

當時,河套一帶為蒙古吉能所占,并不斷向內地襲擾。時任總督既無兵略之才,又無指揮之能,屢戰屢敗,導致不少將士白白犧牲。為了扭轉不利局面,朝廷提拔王崇古為兵部右侍郎兼右僉都御史,總督陜西、延綏、寧夏、甘肅軍務。

到任后,王崇古把權力下放,要求撫臣用軍法指揮戰爭,并繪制地圖,擬定作戰方案,分發諸將。由于準備充分、指揮得力,邊境局勢逐漸好轉。為了免除“套寇”對河東一帶的襲擾,王崇古指揮大將雷龍出兵興武,偷襲敵營寨,俘虜了很多“套寇”。當吉能部又一次進犯時,他迅速指揮邊防部隊前去阻擊,大勝而返。在陜七年,王崇古屢立戰功,被提拔為右都御史。

計捕叛人

自嘉靖二十年(1541)起,河套以東到宣府、大同邊界,再東至薊州以北一帶,一直由蒙古俺答駐扎。俺答還收留了明叛人趙全等人,招募數萬逃亡之士,深入多地劫掠。

隆慶四年(1570),朝廷派王崇古總督宣府、大同、山西軍務。他一到任,就頒布禁令,禁止守邊士卒擅自出入邊塞。同時,派出有經驗的偵察人員深入敵方了解情況。他還發布告諭,慰撫少數民族和陷于敵方的漢族軍民。歸順的人接踵而來。

當年冬天,俺答之孫把漢那吉因不滿俺答強占自己的妻子,歸降了明朝。王崇古上奏朝廷,提出以把漢那吉性命脅迫俺答、優待把漢那吉、使其部與俺答部相互爭斗等上、中、下三策,意見被采納。

明穆宗下詔封把漢那吉為指揮使后,王崇古一面下令邊軍作好防御準備,一面與巡撫方逢時定計,派人將明朝厚待把漢的情況告訴俺答。俺答派使者來了解虛實后,將叛人趙全等十多人收捕,獻給朝廷,并發誓永不犯大同。

俺答封貢

在俺答的努力下,蒙古昆都力、吉能等部族先后歸附,并請求與明朝互市,再次遭到眾多朝臣的激烈反對。面對各方壓力,王崇古一再上疏,肯定了封貢互市的必要性。由于王崇古的理由充分,且對封貢的具體實施有周密的考慮與安排,明穆宗最終批準互市。

隆慶五年(1571),朝廷下詔封俺答為順義王,對其子弟、部屬及其他部族首領也分授官職,并允許蒙古各部與明朝通貢互市,使漢蒙關系得到根本改善,史稱“隆慶和議”,又稱“俺答封貢”。隨后,在王崇古等人的努力下,蒙漢互市迅猛發展,既促進了雙方的經濟繁榮,又加強了民族團結,使中華多民族國家基礎得到進一步鞏固,影響十分深遠。

縱觀王崇古的一生,既有從全局出發、善于把握時機的戰略眼光,又有從實際著手、善于臨機應變的政治才能,不愧為明朝后期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廣大黨員干部要善于觀大勢、謀全局,牢牢把握工作主動權,努力化挑戰為機遇,化危為機,更好地推動工作開展。

 (本報記者 南 遼 整理)


網站聲明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