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岛玲视频一区二区_中文字幕亚洲无码AV_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設為首頁|加入收藏
登錄|注冊
您的位置:首頁 > 社會>

剪紙名家衛愛良:一把剪刀講述多樣人生

來源:發布者:王露時間:2022-07-12

一把剪刀一張紙,一雙巧手剪出世間百態。在75歲老人手里,紅紙在指尖上下翻飛,大小不一、層次交錯、變化繁復的花紋看得人眼花繚亂,還沒有看清楚來龍去脈,一幅栩栩如生的作品就呈現在眼前。

這位老人就是我市著名的剪紙名家衛愛良,多年來積極參與群眾文化活動,熱心公益、沉浸創作、注重傳承,用剪紙記錄時代,被大家親切地稱為“巧巧手”。

“巧巧手”這個稱號是從衛愛良少年時起就跟著她了。衛愛良是夏縣蘇莊村人,晉代書法家衛夫人的后裔。許是一種血脈與精神的自然延續,衛愛良自幼就對傳統藝術有著一股執著的追求和熱愛。



6歲的時候,衛愛良就喜歡上了剪紙。“我小時候,奶奶和姑姑就是村里有名的巧手。我看著她們剪刀一轉就是一個花,覺得非常神奇,就開始纏著奶奶要學剪紙。”衛愛良說,“正月是水仙、二月是杏花、三月是桃花、四月是海棠和牡丹、五月是老虎和石榴……我就一個花一個花地跟著奶奶學。”從那時候開始,她的口袋里總裝著一把剪刀,走到哪兒剪到哪兒,同時還養成了處處留心、處處觀察的好習慣。

在之后的學習中,衛愛良慢慢接觸了畫畫,這使她的剪紙技藝更上一層樓。她告訴記者:“以前是想象著剪,萬一想錯了就得從頭再來。學了畫畫以后,不光減少了失誤,還能剪出更大更復雜的作品。”在剪紙前,她常常會用鉛筆打個底稿出來,這樣,作品中人物的靈動、細膩,事件的具體、形象等,都能做到心中有數。

通過剪紙,衛愛良還給村民的生活增添了無數的樂趣。“村里經常沒有電,孩子們也沒有什么娛樂活動,我就給我女兒剪了‘媳婦簸米’‘豬八戒背媳婦’等,到了晚上貼在窗戶上,只要點上一根蠟燭,并將蠟燭上下左右來回擺動,窗戶上的人物就‘活’了起來。”那些年,每次天一擦黑,村里的孩子們就呼朋引伴地去衛愛良家“看電影”去了。

經過幾十年的研究創作,衛愛良的剪紙作品達到了數千幅,形成了花鳥人物、紅色故事、河東民俗、國家重大事件等多個系列。

《醫保到山村》頌揚的是農村醫療保險新政策出臺后,有些人可免繳費,有些病可免費治,廣受群眾的贊揚,衛愛良老人也發自內心的喜悅,于是剪出了這幅場景繁雜、人物眾多、熱鬧非凡的作品,曾獲第三屆國際剪紙藝術展金獎。

老人創作的《四代人回娘家》,充分表現了隨著時代的變遷,回娘家使用的交通工具也相應隨之變化。同樣是車,四代人截然不同,祖輩用馬車,父輩用自行車,我輩用電動車,后輩用汽車。村旁的大柳樹尚是見證,路寬了,人不同了,車不一樣了!用這一對比的方法歌頌了新時代,贊揚了新生活。

民間的剪紙,大多反映逢年過節,婚生嫁娶,壽誕喜慶之事。老人也通過剪紙,回憶自身美好的記憶,創作了《迎親》《過年》等反應河東民俗的作品,而且幾乎每幅剪紙都是一連串故事,仿佛一首首歌謠勾起人們的回憶,引起人們的聯想,喚起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展望。

除了反映農村生活、民風民俗、時代變遷的作品,老人還剪出了《眾志成城重建家園》《中國在騰飛》《新二十四孝》等,以“優秀傳統文化”“家規家訓”“核心價值觀”為題材的作品,傳播正能量,并多次在國內外斬獲各種大獎。

有人曾經問老人,對著一張紙,一坐就是好幾個小時,是很無聊的一件事,是怎么堅持下來的呢?衛愛良笑著說,剪紙自有它的樂趣,“剪完之后看見自己的作品,那種開心的感覺是無法描述的”。

“剪紙目前也以文化禮品的形式出現,比如像團扇、壁畫等裝飾品,今后還會更多地與日常生活相融合。這樣,剪紙這門技術就能得到更好的傳承。”衛愛良滿懷信心地說。


本版攝影記者 張國平 王露


網站聲明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