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岛玲视频一区二区_中文字幕亚洲无码AV_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設為首頁|加入收藏
登錄|注冊
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

閻敬銘與《不氣歌》

來源:發布者:張愛民 李竹林時間:2022-06-25

▲閻敬銘后人在《不氣歌》照壁前合影

位于永濟市虞鄉鎮樓上村的王官別墅,是清末戶部尚書、軍機大臣、東閣大學士閻敬銘兒子閻迺竹修建的一座農莊,古樸素雅,不事雕琢。原來的景區大門迎面有一座《不氣歌》照壁,照壁南北兩側是慈禧太后題寫的“龍”“虎”兩個大字。“龍”字瀟灑飄逸,“虎”字像一個古時的侍女。中間照壁上雕刻著《不氣歌》,落款是閻敬銘。 他人氣我我不氣,我本無心他來氣。 倘若生氣中他計,氣下病時無人替。 請來醫生把病治,反說氣病治非易。 倘若不消氣中氣,誠恐因病把命棄。 我今嘗過氣中味,不氣不氣真不氣。

這一首耳熟能詳的《不氣歌》,告訴我們為人處世要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閻敬銘有“救時宰相”之稱,人常說“宰相肚里能撐船”,到底是何遭遇,讓這位“救時宰相”寫下了這首流傳甚廣的《不氣歌》呢?

閻敬銘(公元1817年~公元1892年),字丹初,號約盦,陜西朝邑(今屬大荔縣)趙渡村人,后遷居山西永濟虞鄉屯里村,官至戶部尚書、軍機大臣、東閣大學士,是清代著名理財專家、著名廉吏。在清王朝走向沒落、官場極端腐敗之時,他去奢崇儉,為政清廉,使清王朝得以茍延殘喘,所以有“救時宰相”之稱。

閻敬銘為人儉樸,自己平日里粗茶淡飯,請客也毫不鋪張。有一次,閻敬銘設家宴招待山東新學政,所擺是粗劣的飯食,中間有一碟食物竟然是干燒餅,閻敬銘習以為常,吃得津津有味。可苦了那位學政大人,整個飯局也沒有夾一筷子菜,只是勉強吃了半碗白米飯。事后,他對外人說:“此豈是請客,直祭鬼耳!”

閻敬銘從地方到中央,務實節用,擔任戶部尚書以后,多次奏請朝廷削減不合理開支。他曾上疏請求裁撤軍機處的“點心錢”,理由是太浪費。本來,軍機大臣們退朝回到“直廬”(值班室)辦事,可以享受吃茶點的福利。可閻敬銘在這點小事兒上“小題大做”,因為他了解到市面上的點心并不值錢,但一到了皇宮內,經過采購太監們層層加碼,價錢翻了幾番,原本每天只有幾十兩銀子的“點心錢”,居然變成了幾百兩。

不過,裁撤點心這件小事,得罪了同僚和太監。一些同僚大臣下朝時故意在他面前摸著肚子喊餓,但閻敬銘視而不見,從袖子中拿出包好的麻花或者燒餅,自顧享用,令同僚很尷尬。

大臣們這方面還好應對,可宮里的太監們卻不好對付。一次,內務府為慈禧承辦一百只皮箱,每只開價六十兩白銀,閻敬銘沒有答應。太監們上報給慈禧,閻敬銘被慈禧責問時回答說,同樣的皮箱,在市面上每只最多不過六兩,現在報價是原來的十倍。慈禧知道內務府的貓膩,就令閻敬銘半個月內把皮箱買好。

當閻敬銘去京城各個皮箱店購買時,卻發現店鋪都關門歇業了。派人一打探才知道,原來內務府太監已嚴令皮箱店半月內不準開張交易,否則抄店治罪。無奈之下,閻敬銘派屬下連夜到天津選購,結果采購人被內務府太監用一千多兩銀子收買,也攜銀逃跑。最后,閻敬銘只得空手而還,向慈禧謝罪。慈禧雖明知內務府從中作梗,但有意包庇,此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還有一次,慈禧嫁內侄女,為了排場和面子,讓大太監李蓮英直接找戶部尚書閻敬銘公款報支,孰料被閻敬銘當場拒絕。第二天,李蓮英又威逼閻敬銘撥款不成后,讓太監們在戶部衙門亂砸一通,閻敬銘也因此遭受了一頓辱罵。

然而,因為有慈禧在背后撐腰,閻敬銘也沒辦法。受了窩囊氣的閻敬銘,回家后只能唉聲嘆氣。他的內心雖有沖天怨氣,但面對光緒皇帝都無可奈何的慈禧太后,他又能怎樣呢?長期積憤難解,閻敬銘大病了一場,病好后的他思緒萬千,一氣揮就《不氣歌》,以消心中的塊壘。

說是不氣,實際是氣到無語后的自我安慰。性格倔強、剛直不阿的閻敬銘去世后,慈禧仍因其拒絕撥款修頤和園一事而耿耿于懷,“擬不予謚”,但“查本朝大學士恤典,無此例。內閣擬字,圈出‘文介’。在上意為非佳名,故予之。然公之耿直,雖百年猶一日也”,可見這“文介”二字,也是對他清白一生、耿介一世的評價,還算中肯。雖然閻敬銘有經國濟世之才,但在清末腐朽的官場上,他這“救時宰相”也無力回天,只有用《不氣歌》疏解心中的憤懣。

如今國家富強,百姓安居樂業,一代廉吏的憤世之作《不氣歌》,也早已傳唱成了養生歌謠,也算是閻敬銘告誡后世的“警世通言”吧!


網站聲明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