垣曲縣亳清河城區段美景
永濟伍姓湖濕地一角
中心城區禹都公園水光瀲滟
幾只火烈鳥在鹽池漫步
聞喜縣對地下水超采區域采取封閉措施
臨猗縣吳王泵站英姿
臨猗縣涑水河行蓄分流工程
技術員對臨猗縣元上揚水工程設備作維護
臨猗縣供水特許經營項目加緊施工中
黃河禹門口至潼關段吳王護岸工程上延項目
水是生命之源、生產之要、生態之基。水是生態環境的控制性要素,水利在生態文明建設全局中具有基礎性、先導性、約束性作用。河湖泊是自然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也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習近平總書記從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戰略高度,提出“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的治水思路,統籌水災害防治、水資源節約、水生態保護修復、水環境治理。
今年以來,市委市政府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治水工作的重要論述,認真踐行“水利工程補短板、水利行業強監管”的總基調,全面提升黃河、汾河、涑水河流域的防洪能力,市水務局不斷強化河湖監管職責,努力形成“用好地表水、保障生態水、涵養地下水、多用再生水”的有序用水格局,讓河湖安瀾,全力以赴助推黃河流域(運城段)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
——黃河流經我市8個縣市,共345公里,是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涉及的干流河段為小北干流、三門峽庫區和小浪底庫區。山西河務局推進“河長+檢察長”工作機制,建立黃河生態治理與司法保護協作機制,以“清四亂”和“沉年積案”清零行動為抓手,強化執法監管,全線禁止河道采砂,推進河湖面貌不斷改善,河湖生態持續向好。黃河禹門口至潼關河段“十三五”治理工程,將進一步完善防洪體系,對維護河勢穩定、減小主流游蕩范圍、遏制灘地和高岸坍塌,保障沿岸群眾生產生活安全和大型電灌站的引水安全有著重大意義。
——汾河流域堅持“應修盡修”的原則,水毀修復工程完成汛前任務的98%,完成全市99座水庫、157座淤地壩防汛預案修訂,山洪災害防治區全部完成縣、鄉、村三級預案,構建了完善的防汛搶險技術支撐體系,全年水質均值達到地表Ⅳ類標準,汾河流域新絳、稷山城區段新增了蓄水面積140萬平方米,稷山汾河濕地公園恢復濕地面積2000余畝、綠化3000余畝,萬榮入黃口建成生態廊道十余公里……
——水資源管控成效逐步改善。以河長制為抓手,在全市范圍開展打擊非法取用地下水和規范取水市場秩序專項行動,存量問題整改率達95.2%,充分利用引黃等工程的供水能力,實施水源置換,并采取關井壓采等綜合措施。2022年共爭取到5個水源置換項目,總投資2.16億元,預計年內完成總投資的80%。
水興則邦興,水安則民安。我市將通過“把水脈、解水憂、興水利”行動方案,穩步做好防洪減災能力提升、服務“三農”能力提升、水生態修復治理工作提升,為奮力開創運城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強的水支撐與水保障。
記者 雷哲俠
本篇策劃 雷哲俠
攝影 金玉敏 閆 鑫 常 奇 陳方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