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岛玲视频一区二区_中文字幕亚洲无码AV_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設為首頁|加入收藏
登錄|注冊
您的位置:首頁 > 鉤沉>

古代的炊餅

來源:發布者:時間:2022-06-22

□陳品

東漢劉熙的《釋名》中對餅做了解釋:“餅,并也,溲麥使合并也。”餅就是合并的意思,把水和面混合在一起所形成的食物,最早都是叫餅。根據做法的不同,叫法也不同:“故火燒而食者,呼為燒餅;水瀹而食者,呼為湯餅;蒸籠而食者,呼為蒸餅。”

古代人對蒸餅的火候控制可以說是非常講究,以上面蒸出一個十字的裂紋才算上品。西晉時人何曾就是一位高端美食愛好者,據說他去見皇帝司馬炎,都不吃宮里的食物,而是自備吃食,更是留下了“何曾食萬”的典故。他堅持“蒸餅上不坼十字不食”,意思是如果蒸不出十字的裂紋就不吃。陸游也曾經寫過詩:“蒸餅猶能十字裂,餛飩那得五般來。”不過,陸游這句詩里的“餛飩”可不是現在的餛飩,而是我們所說的“餃子”。

那么蒸餅又如何成了炊餅呢?宋朝詞人周密所著的《齊東野語》中有記載:“昔仁宗時,宮嬪謂正月為初月,餅之蒸者為炊。”宋仁宗的時候,由于仁宗的名字叫趙禎,禎與正、蒸同音,為了避仁宗的諱,將正月改為了初月,將蒸餅改為了炊餅。

炊餅實際上就是蒸餅,類似于現在的饅頭,只不過可能形狀略有差異。而有意思的是,古代也有饅頭的叫法,但和現在的饅頭又不是一個概念了,而是帶餡的,且多為肉餡,更像今天的包子。據南宋《夢粱錄》記載:南宋都城臨安城中有賣羊肉饅頭、糖肉饅頭、魚肉饅頭、蟹肉饅頭等。明朝宋詡寫的烹飪著作《宋氏養生部》里直接說出了兩者的區別:饅頭有餡,蒸餅無餡。 (《北京青年報》)


網站聲明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