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岛玲视频一区二区_中文字幕亚洲无码AV_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設為首頁|加入收藏
登錄|注冊
您的位置:首頁 > 經濟>

絳縣“富村”記

來源:運城日報發布者:時間:2022-06-06

記者 范 娜 通訊員 張子晶

推行黨支部領辦農民專業合作社模式,發揮村黨支部的政治優勢和組織優勢,采取自主經營、合作經營、對外承包、統購統銷等方式推動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壯大;

村級集體經濟組織牽頭開展農業生產托管服務,解決留守農民地“沒人種、沒人管”的問題,實現了農民和村集體互惠共贏,達到農業增產、農民增收、農村穩定;

鼓勵村企結對、村村結對,通過產業帶動、項目幫扶、資金支持、就業幫扶、消費增收等渠道,切實發揮結對幫扶作用;

打造“五好”紅色村,發揮黨組織的組織優勢、組織功能、組織力量,統籌整合資金項目,盤活紅色村集體資產資源,推動紅色生態資源優勢轉化為綠色產業優勢,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

今年以來,絳縣多措并舉,有效推動了全縣村級集體經濟提質增效,為鄉村振興提供了堅強保障。

支部領辦,發展特色種植

郝莊鄉上呂村黨支部充分發揮“頭雁效應”,積極推進“黨支部領辦合作社”,以集體名義成立絳縣昌富滿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如今已流轉土地100余畝,建設了高標準設施大棚20座,全力打造“好莊尚綠”硒棗品牌。

“我們還引進了沾化冬棗,在大棚內套種辣椒,逐步形成以硒棗、沾化冬棗、辣椒為主的特色產業,帶動全村致富增收。”上呂村黨支部書記荊桂平介紹道。

上呂村的特色種植發展模式,是《絳縣村級集體經濟壯大提質五年行動方案》中“黨支部領辦”的直接體現。

絳縣縣委組織部、縣農業農村局聯合下發了《關于做好“創新發展模式”推動村級集體經濟提質增效的通知》,各鄉鎮深入開展調查研究,逐村進行分析研判,按照產業特點、地域區位、資源稟賦的迥異,認真篩選出27個村黨支部領辦創辦農民專業合作社,堅持因地制宜,遵循“宜農則農、宜工則工、宜商則商、宜游則游”的原則,以糧、棉、果、菜、畜、藥、加工和農旅融合等產業作為切入口,發展適度規模經營或提供集約化服務,實現村集體和群眾收入雙增收。

農業托管,帶動集體增收

“我們合作社自開展農業生產托管以來,做到了耕、種、防、收管理統一及時,種植的小麥畝產均達300公斤,玉米畝產均達800公斤,實現了高產、穩收。”古絳鎮上高池村股份經濟合作社理事長楊小丹說。

上高池村股份經濟合作社緊緊圍繞古絳鎮的小麥、玉米、中藥材等重要農產品和特色產業生產,開展農業生產托管服務,促進形成穩定活躍的農業生產托管服務市場,建立適應現代農業發展需要的生產經營服務體系,促進農業規模經營和綠色生產,不斷提高農業經營的效率和競爭力,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農業社會化服務模式和運行機制。

在絳縣,共有10個鄉鎮確定了開展農業生產托管服務的村級集體經濟組織。這些村級集體經濟組織通過組織本村或周邊村農業機械設備、引進農業標準化生產技術、采購農業生產資料等多種方式,為農戶提供單環節托管、多環節托管、關鍵環節綜合托管和全程托管等農業社會化服務,增加了村級集體經濟收入。

結對幫扶,實現抱團發展

村企結對,共謀鄉村振興,是眼下很多村莊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的一種模式。

郝莊鄉南永青村采用的就是“集體經濟+企業+農戶”的經營模式。該村與山東壽光上品農業科技開發集團有限公司協商合作,確定了發展現代化高標準蔬菜大棚建設項目,今年3月25日項目正式破土動工。

南永青村黨支部書記曹小明介紹,在村企結對模式下,村集體負責提供流轉整合土地,企業負責建設高標準自動化蔬菜大棚,農戶負責大棚管理。蔬菜成熟后,由合作企業在西安、太原、鄭州等地的直銷點進行統一銷售。村集體、企業、農戶按照各自占股30%、60%、10%比例分配收益,預計年收入可達130萬余元,其中村集體預計收入40萬余元。

今年,絳縣制定了《絳縣縣鄉領導干部包聯制度》,深入實施領導結對、部門(單位)結對和“村企結對”相關工作,組織機關事業單位、企業等,通過產業帶動、項目幫扶、資金支持、就業幫扶、消費增收等渠道,幫助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切實發揮結對幫扶作用,推動資源力量下沉,為村集體產業發展提供技術服務。

同時,絳縣鼓勵強村和弱村結對共建,通過項目建設、資源共享等方式實現優勢互補、互利共贏,以集體經濟發展速度、項目建設進度、工作特色等為主要衡量指標,組織各鄉鎮開展比學趕超,比經濟發展增幅、比項目覆蓋率、比項目落地速度、比項目形象進度、比項目服務保障、比發展速度質量等。

郝莊鄉北莊村、南莊村就是積極探索“強村帶弱村”幫扶帶動發展模式的典型。

北莊村和南莊村堅持“相鄰抱團、資源互補”,整體規劃、統一布局。今年3月份,北莊村率先實施韭菜種植項目,先期投資40萬元種植露天韭菜50余畝,南莊村后續跟進投資35萬元種植露天韭菜40余畝。在項目推進過程中,兩村規劃再投入150萬余元建設韭菜溫室大棚30座,推動韭菜連片種植,統一管理、銷售,預計可為每個村集體帶來20萬余元收益,實現集體經濟“抱團發展、整體提升”。

“五好”紅色村,盤活特色資源

步入橫水鎮柳莊村,依托紅色旅游和自然資源為主、吃住游為一體的鄉村旅游綜合體雛形已顯。

今年,柳莊村利用紅色資源、民俗文化資源和生態資源,打造以紅色旅游為核心、傳統文化為依托、自然資源為底色,吃住游為一體的鄉村旅游綜合體,全力打造“村史館”“陳賡為和平而戰教育館”,大力推進紅色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因地制宜開發連翹產業園3000畝,沿路栽種萬壽菊20畝。黨支部書記許學惠高興地說:“今年我們村的集體經濟收入將突破150萬元。”

絳縣充分發揮黨組織的組織優勢、組織功能、組織力量,統籌整合資金項目,盤活紅色村集體資產資源,推動紅色生態資源優勢轉化為綠色產業優勢,重點打造“支部班子建設好、紅色資源運用好、集體經濟發展好、村容村貌改善好、村級治理提升好”的“五好”紅色村,助推村級集體經濟發展。

同時,該縣以實施現代農業人才支撐計劃為抓手,大力培養農業科研領軍人才、農業技術推廣骨干人才、農村實用人才帶頭人和農村生產型、經營型、技能服務型人才,壯大農業農村人才隊伍。指導各行政村分類建立回引在外人才工作臺賬和村“兩委”干部后備力量臺賬,完善了人才激勵和培養制度,積極鼓勵優秀外出人才返鄉創業、回村任職,帶動村級集體進一步發展壯大。

絳縣還制定了《絳縣村級集體經濟壯大提質獎勵辦法》,在培養教育、日常管理、考核評價、激勵保障等方面對村干部實行差異化管理,實行村級集體經濟增長與農村干部收入掛鉤制度,加大政策傾斜力度,整合各類資金優先向“兩委”班子團結干事的村、發展愿望迫切的村、發展思路明晰的村傾斜,激發村干部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的熱情。

此外,在今年開展的“清化收”工作中,絳縣堅持三級書記打頭陣,縣鎮專班當尖兵,村級班子“自我革命”。按照村干部帶頭清、黨員主動清、群眾共同清的“三步清”工作法,扎實有效開展“清化收”工作,為村級集體經濟蓄勢賦能。


網站聲明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