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岛玲视频一区二区_中文字幕亚洲无码AV_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設為首頁|加入收藏
登錄|注冊
您的位置:首頁 > 社會>

公益路上寫大愛——記第十三屆全國五好家庭、鹽湖區張昌勤家庭

來源:發布者:時間:2022-06-03

一個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難,難的是做一輩子好事。從一腔熱血參與公益到用心、用情幫扶他人,再到推動志愿服務的專業化發展,張昌勤和妻子李玉平將志愿精神融入生命,正是因為心中裝有“大愛”,才使他們的公益之路走得堅定而踏實。

愛黨愛國踐初心

張昌勤出生于鹽湖區解州鎮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父親是一名擁有57年黨齡的老黨員,也是一名退役軍人。在張昌勤的記憶中,父親經常翻看自己收藏的毛主席紀念章,堅持每天讀書看報、看新聞聯播,還經常給子女們講“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的道理。

在父親的教誨和熏陶下,張昌勤光榮地成為一名中共黨員,并且把愛黨愛國的初心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深深扎根于心,培養出了勤勞節儉、崇德向善、熱心公益、扶貧濟弱的優良品格。

2014年,他和妻子李玉平放棄了收入不菲的個人公司,成立了第一時間志愿者協會,帶領志愿者夜以繼日投入到扶貧、濟困、助老、助殘、應急救援等各類志愿服務活動中,讓“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精神深入人心,讓志愿服務在引領社會文明風尚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孝老愛親傳家風

張昌勤與妻子李玉平志同道合,相親相愛,相互理解。提起妻子,他動情地說:“在我的人生中,除了父母,還有一個最重要的人,那就是我的妻子。”

在張昌勤的家里,凡是對家、對公眾有益的事,妻子都無條件支持。早年他去青海做生意,妻子就在家里照顧門店、照看孩子;他選擇做公益,妻子就做他堅強的后盾,并且義無反顧地加入志愿服務隊伍中,只要協會需要,她就毫無怨言地頂上去。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他們夫妻之間已經形成了一種相敬如賓、相互支持的默契。

平時,張昌勤的父母住在鄉下,他們夫妻一有時間就要回家探望,噓寒問暖,無微不至地照顧父母。母親生病期間,他們守在床前,悉心照料,還陪伴母親積極進行康復鍛煉,直到完全康復。

張昌勤孝老愛親的優良家風成為十里八鄉的佳話。“貧而有志,不盜不搶,善待親朋,為國扶困”,這是張昌勤家庭簡單質樸的家風家訓,他們用生活和工作中平平凡凡的事、點點滴滴的情詮釋了家與愛的真諦,共同構建了和諧、美滿的幸福家庭。

無私奉獻做公益

張昌勤把幫助別人作為自己人生的最高追求。多年來,協會共發展志愿者1246名,開展活動2682場,共計服務時間超過27萬小時,受益人群達到80多萬人,成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一支生力軍。

2016年冬天的一個清晨,張昌勤在街邊看到環衛工人吃涼饅頭、喝涼水的情景,頓時產生了為環衛工作免費送早餐的想法。“愛心早餐”項目就此誕生,并堅持至今。近年來,該項目先后獲得了全國、省、市各級“優秀志愿服務項目”榮譽稱號。2018年,張昌勤作為山西省唯一一個代表,在北京領取了中宣部頒發的“全國學雷鋒志愿服務‘四個100’最佳志愿服務項目”獎項,愛心早餐也成為了我市志愿服務的一張亮麗名片。

去年10月,汾河運城段遭遇近40年來最大洪峰過境,我市多地群眾生命財產遭受嚴重損失。為了籌集運送救災物資,張昌勤幾乎每天都是早上5點鐘起床,凌晨2點之后才休息,一天要接無數個電話,行程至少300多公里,在救災一線奔波。

據統計,去年的抗洪搶險中,第一時間志愿者協會累計為新絳、河津、稷山捐贈抽水泵、發電機、雨具、棉被、食品等物資共18批,價值40萬余元,有效解決了受災群眾的燃眉之急。

張昌勤一家把“和睦相處、互敬互愛、熱心公益、服務社會”作為經營家的最好秘方,家里的每一個成員都在做著力所能及的平凡事,他們把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接續傳承和發揚光大,在點點滴滴的公益路上,共同構建了一個溫馨、美好的小家,也為建設和諧、美麗的社會大家園作出了應有的貢獻。


網站聲明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