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岛玲视频一区二区_中文字幕亚洲无码AV_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設為首頁|加入收藏
登錄|注冊
您的位置:首頁 > 經濟>

稷山 “三創”增糧

來源:運城日報發布者:時間:2022-05-09

記者 范 娜

“一年有起色、兩年見成效、三年成體系。”

去年,稷山縣被評為全國農業社會化服務創新試點縣。按照上述總體安排,今年以來,稷山縣從打造一批創新基地、形成一批創新模式、培育一批服務組織三方面著手,積極推進土地規模集約經營,進一步增強農業生產托管對現代農業的全產業鏈的支撐作用,探索小農戶和現代農業有機銜接的新模式。

稷山縣化峪鎮興豐農機服務專業合作社社員在給無人植保機配制第二輪飛防所需農藥

4月28日,記者走進稷山,近距離了解這個全國試點縣在農業社會化服務方面的新做法。

打造創新基地

擴大托管覆蓋面

對于農民來說,種地是主業,其他是副業。但對稷峰鎮西薛村村民衛忍宗來說,則完全相反。

今年41歲的衛忍宗坦言“自己不會干地里活”,因為自步入社會后,他先在西安一家機械廠做維修保養工作,后回到家鄉搞起了糧食運輸,如今已有20年。

衛忍宗家有9畝地,以前都是父母耕種,前幾年父母又承包了本村4家親戚的36畝地。一下子要管理45畝地的耕種、收獲,二老漸漸感到吃力。2019年開始,衛忍宗把地全部托管到稷山縣興斌農機服務專業合作社。一年兩季的小麥、玉米種植,從種到管到收到銷,全部由合作社來做。

成立于2014年的稷山縣興斌農機服務專業合作社,在2016年就開始慢慢探索單環節、多環節托管,后逐步發展到糧食生產全托管。

合作社理事長寧興斌算了一筆賬,農民在一季的糧食種植中,所有環節加起來,一畝地要投資700元。如果由合作社托管的話,一畝地只需投資600元。像衛忍宗家托管的45畝地,每年除去合作社的服務費后,每畝地還能純落600元。

這種糧食托管模式,衛忍宗很滿意。

鄭武法以視頻的形式向在外務工的村民展示托管麥地的麥子長勢

“托管后,家里的地我們不用操心,澆地、施肥、除草等這些活,合作社都給做了。自己該外出就外出,還能掙些錢。”衛忍宗家有一輛中型貨車,主要用來搞糧食運輸,大約能裝1.5萬公斤糧食。多年來,他除了收運河津、永濟等地糧食外,還在陜西蒲城、大荔、合陽等地有著固定客戶。一年四季,只要不下雨,他和車幾乎都在路上。

在西薛村,有80%的農戶跟衛忍宗一樣,把耕地托管給了合作社,自己在外收運糧食,開展第二職業。其余的農戶則干脆把土地的耕種防收等全部環節委托給合作社,自己外出務工、創業。

衛忍宗等人收回的糧食,全部送到了興斌農機服務專業合作社。

興斌農機服務專業合作社自成立以來,就以“服務社會、服務‘三農’、誠信經營”為理念,開展農機作業服務。如今,已實現了小麥、玉米全程機械化耕作。在小麥、玉米生產過程中,從農資到耕種,再到儲存、銷售,實現了糧食生產全程“一條龍”服務,是稷山縣小麥玉米全程機械化生產示范社。

在稷山縣,像興斌農機服務專業合作社這樣的物資供應社會化服務組織共有273家。在糧食生產期間,這些社會化服務組織通過統一技術、統一機耕、統一播種、統一農藥防治、統一機械收獲等“五統一”服務實施作業,有效降低了用工成本,解放了勞動力,提升了糧食品質,增加了農戶收益。

專業合作社提供的農業托管服務,西薛村就是受益村之一。

就在今年,稷山縣集中打造了包括西薛村在內的10個整村托管示范區,這10個村農業基礎設施條件較好、土地連片,依托農業企業、種糧大戶、專業合作社等服務組織,開展整村托管服務,對農戶地塊的耕種防收實現“一條龍”服務,擴大了服務覆蓋面。

創新服務模式

村集體經濟組織發力

開展農業生產托管,可依托的不僅僅是農業企業、種糧大戶、專業合作社等服務組織,還有村集體經濟組織。

這是稷山縣創新服務模式,依托村集體經濟組織開展生產托管的又一新做法。

化峪鎮路村莊村集體經濟組織就是其中之一。路村莊村開展農業生產托管服務,最繞不開的人就是目前擔任該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的鄭武法。

稷山縣興斌農機服務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寧興斌在保養糧食烘干機

早在2011年,鄭武法就牽頭成立了稷山縣興豐農機服務專業合作社。去年11月,已擔任路村莊村委會主任一職4年的鄭武法,高票當選該村黨支部書記。

一肩挑起村中事,鄭武法利用個人所長,以黨支部領辦合作社的形式,組織開展農業托管服務,推進村集體經濟發展。

“村集體經濟組織通過興豐合作社,引進農業標準化生產技術,為農民提供單環節托管、多環節托管、全程托管等農業社會化服務,推動我們的農業生產向規模化、標準化發展。農業發展了,又反過來增加了村集體經濟收入。”鄭武法介紹道。

2020年,路村莊村的2600多畝耕地全部托管到了合作社。

看著自家長勢良好的小麥,村民鄭月占頗為自豪。鄭月占家有11畝地,2016年,他又承包了其他村民的近12畝地。2018年,他把23畝地全部托管到了興豐合作社。從種到收到銷,合作社提供的“一條龍”服務,讓他省心不少。

鄭月占說,去年秋季雨水過多,導致地里積水嚴重,機器無法進地。雨水退后,機器能進地了,但土壤又板結嚴重,種不成莊稼。合作社派社員駕駛深松機對全村的耕地免費進行了一次深松,小麥這才得以順利播種。

他指著自家的一塊麥田,笑著說:“我這塊地種得最遲,現在卻長勢最好。”

在所有托管程序里,讓鄭月占印象深刻的是飛防環節。

“我今年59歲了,種了幾十年地,發現自從用無人植保機打藥后,地里的莊稼好像另是一個樣,變化很大。”鄭月占說,無人植保機打藥節省人工、節省藥量,成本也比以前人工用藥的成本低。

2017年秋,玉米長得有一人高的時候,路村莊村地里出現蟲害,噴藥機器進不了地,合作社便從臨猗借了幾臺無人植保機,給全村的莊稼打了藥,效果很明顯。隨后合作社花4萬多元購置了一臺無人植保機。

最近,路村莊村的紅武家庭農場主、興豐合作社社員崔紅武申報了縣農村經濟事務中心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育項目,花7萬多元訂購了一輛更先進的無人植保機。

“這種最新的無人機,能打藥,還能施肥,今年秋季玉米管理時就能派上用場。”鄭武法十分期待。

近年來,稷山縣許多農戶購置了無人植保機設備,用于糧食作物、經濟作物植保打藥,實現精準定位、精準藥量、精準打藥的一體化精準服務,每畝地節約打藥成本12%,將農戶從繁重的勞務中解放出來。飛防技術因為用藥少、施藥勻、用時短,深受百姓歡迎。

今年,稷山縣在創新服務模式上做文章,選擇了8個村集體經濟組織開展生產托管,路村莊村就是其中一個。

稷山縣農經中心主任吳啟選介紹道,選取的這8個村不僅村集體經濟發展后勁強,而且抓黨建促基層治理成效顯著,我們將大力引導村集體經濟組織牽頭開展農業生產托管,打造“村集體經濟+服務組織+農戶”的新型服務模式,實現農戶富起來、服務組織強起來、村集體經濟壯起來的多方共贏,助力鄉村振興。

培育創新組織

延伸服務鏈條

走進稷山縣興斌農機服務專業合作社大門,一座堆積如山黃燦燦的玉米堆,格外引人注目。理事長指著這座“金山”笑言:“沒有80萬元,買不下。”

在“金山”旁邊,是一臺高大的糧食烘干機。這些玉米粒通過它烘干后,儲存在糧庫里,等待出售。

為了延長農業托管服務鏈條,寧興斌于2016年購買了這臺糧食烘干機,每天能烘干100噸糧食。

對于家門口有一臺糧食烘干機,西薛村村民楊小光深感便利。

楊小光家有12畝地,以前沒有烘干機的時候,他都是把收獲的玉米棒子連皮編成串掛在房檐下晾曬,下雨天用塑料袋蓋住。玉米棒子脫成粒后,再在馬路上晾曬。

“以前12畝地的玉米曬干得1個月。這期間,就可能錯過賣高價的時候。”楊小光說。

自從5年前用上了糧食烘干機,楊小光說他再也不怕下雨天了,“12畝的玉米不到一小時就全部烘干了。趕上市場價好,馬上就能賣。”

多年來,興斌農機服務專業合作社與安徽、山東、河南等地的飼料廠、酒精廠、淀粉廠建立了固定的銷售渠道,也帶動了附近村莊的更多農戶發展收運糧食這一第二職業。

今年,稷山縣大力開展糧食烘干托管服務,在延伸農業托管服務鏈條上做文章。

吳啟選介紹,主要是依托興斌農機服務專業合作社和和鑫農機服務專業合作社,開展玉米烘干、貯藏、銷售服務。按照市場行情,烘干玉米0.2元/公斤,政府給予補助30%,采用“糧食存儲+靈活取用”的方式提升農戶銷售單價,不僅可以實現糧食銷售利益的最大化,也可以解決服務組織資金周轉的困難,實現服務組織和農戶雙贏。

除了糧食托管,稷山縣還開展了中藥材托管、板棗飛防托管等服務,在拓寬服務領域、打造服務品牌上做足了文章。

“下一步,我們要整合服務資源,依托稷山縣惠鑫農機服務專業合作社,掛牌成立山西省稷豐智慧農業社會化服務中心,對全縣的社會化服務工作提供技術培訓、業務指導、政策宣傳等服務。”吳啟選說,同時,整合全縣的農機戶、合作社農機資源,建設集農資供應、技術推廣、農機作業、農產品銷售等服務于一體的農業綜合服務中心,促進服務資源整合和高效利用,不斷提升綜合服務的集約化水平。

據了解,稷山縣還將利用數字化技術,建立稷山縣農業社會化智慧服務平臺,并與農業農村部推廣的中國農業社會化服務平臺進行數據對接。農業生產托管是農業社會化服務的一部分,稷山縣正以農業社會化服務創新試點縣為契機,實施農業生產托管“1516”行動,打造一批精品項目,為全國農業生產托管和農業社會化提供典型經驗和典型做法。


網站聲明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