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岛玲视频一区二区_中文字幕亚洲无码AV_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設為首頁|加入收藏
登錄|注冊
您的位置:首頁 > 經濟>

河津南桑峪:“三業”并進鄉村興

來源:運城日報發布者:時間:2022-03-28

記者 范 娜 通訊員 吳曉征

河津市南桑峪幸福小區俯瞰(無人機拍攝) 記者 陳方斌 攝

2021年人均可支配收入3萬元,適齡青年人人有婚房,村民就業率達95%……

這是河津市下化鄉南桑峪村村民的幸福寫照。近年來,南桑峪村以鄉村振興為抓手,統籌做好民生工作,率先實行易地整體搬遷,使村民們過上了城里人一樣的幸福生活。該村先后獲評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全國民主法治示范村、全省鄉村治理服務示范社區、全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等榮譽稱號。

易地搬遷,告別山溝進福窩

南桑峪村是下化山區的一個行政村,距離城區35公里。全村共有四個自然村,2576口人,72名黨員,3400畝耕地。曾經的南桑峪村,因地下煤炭大量開采,導致90%的地下成為煤炭采空區,部分房屋斷裂倒塌,村民面臨嚴峻的生存危機。

2008年6月,在各級各部門的大力支持下,村里總投資1.9億元,啟動了整體搬遷工程。歷時五年,在河津市區建成了占地100畝、擁有828套住房的南桑峪幸福小區,實現了整體搬遷。

同時,為解決大齡青年婚房問題,2020年該村又投資1.5億元,啟動二期工程建設。二期占地24畝,設計住房312套,新建1幢18層住宅和二層村民活動中心。

目前,地下工程已全部完成,相關配套工程正在穩步推進。一期房屋均價僅為每平方米560元,是當時河津房價的20%,比成本價低1200余元。對于28戶困難戶,每戶只出5000元即可購置一套105平方米的房子,全村735戶2576人順利喬遷新居。二期房價每平方米均價僅2000元,村民全部實現低成本入住。

該小區還實行“四免兩補”政策,即免物業費、免暖氣費、免校車接送費、免老人老年公寓吃住費。對優秀學生予以1000元至5000元的一次性補助,為村民每人每年補貼100元醫療保險費用,讓群眾共享高品質生活。

從2008年開始,村黨支部圍繞鄉村振興,堅持黨建統領,強化“堡壘”作用,將群眾緊緊匯聚在黨的旗幟下,形成了鄉村振興的強大合力。黨支部嚴格落實“三會一課”、主題黨日等制度,堅持“四議兩公開”,實行支部委員全職在崗制度,分工負責抓好工程建設、物業管理、民生事業等。建立“向村民承諾”制度,支部委員和黨員每年向村民承諾5件實事,年底交賬,推動黨支部標準化、規范化水平不斷提升。

村里無論是脫貧攻堅、村務管理,還是環境衛生、矛盾處理,黨員搞服務,做標桿,處處沖在前。支部委員以集體為家,把村民當親人,全身心投入到易地搬遷、民生保障、就業創業等群眾關切的事上。特別是黨支部書記王國清從跑搬遷手續到籌資建房,從義務捐款到物業管理,堅持沖在第一線,為全村干群樹立了榜樣,多次獲得“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省級特級勞模”等殊榮。

南桑峪村成為河津市第一個整體易地搬遷村,村民們告別山溝溝,搬進河津城,住上了寬敞明亮的小套房,實現了華麗轉身。

“三業”“三治”,村興民樂共和諧

南桑峪村堅持抓好就業、產業、創業“三業”,讓群眾有活干、穩得住、能致富。

搭臺架橋促就業。該村開展技能帶薪培訓,對參訓人員每人每月發放2500元的補貼,激發大家的培訓熱情。成立了勞務派遣公司,組織村民就近務工,工資由每月2000多元提高到4000多元,村民們的“錢袋子”逐漸鼓了起來。

因地制宜強產業。該村積極引導群眾流轉土地,大力發展干果經濟林,每畝補助700元,共栽植花椒、核桃、油松等3400余畝,該村還邀請專家對村民進行花椒技能培訓,提高科學管護水平,使每畝花椒年產值達到4000元。

真金白銀幫創業。該村出臺一系列創業扶持政策,引導和幫助村民創辦各類企業。村民先后創辦物流公司、養殖場、游樂園、家具店、飯店、超市等企業20余家,帶動997名村民就近就業,就業率達95%,人均可支配收入從進城前的7500元躍升到2021年的3萬余元。

南桑峪村堅持把治理能力現代化作為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保障,大力推進“自治、法治、德治”融合,將一個搬遷村打造成為全國“三治融合”示范村。

堅持自治有方。該村建立健全各類村級機構,充分發揮“一約五會”作用,倡導杜絕餐飲浪費、勤儉節約民風,提高群眾的自我管理和自我約束水平。同時,成立大雁志愿服務隊,全員齊上陣,爭當排頭兵,人人講奉獻,戶戶作貢獻,激發了大家共建幸福小區的熱情。

堅持德治有效。加強文化載體建設,以文化廣場、文化禮堂、村史館、老年活動中心、村級圖書室等為主陣地,打造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廣泛開展文化體育活動、星級文明戶評選活動,引導村民知恥明禮、樂善好施,全村好人好事蔚然成風。

黨支部書記王國清多年來對公益事業和困難群眾慷慨解囊;山西曙光集團董事長賀曉光主動為搬遷二期工程捐款1000萬元;本村企業家王耀堂、李徐章、李兵偉等,主動為村民捐贈肉、蛋、糧油米面和蘋果等。村民還自發成立“心連心”互助社,干部群眾募捐60萬余元,解決困難群眾急難愁盼事情。

堅持法治有力。打造法治宣傳長廊,每月不定期在小區廣場進行法治宣傳,組織村民觀看法治教育視頻,并制定文明行為手冊,每戶一本,樓管每月兩次進行入戶宣講。近年來,全村沒丟失過一件物品,沒發生過一起刑事案件。


網站聲明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