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晚報發布者:時間:2022-03-01
□記者 薛麗娟 實習生 吉夢琳

▲遺址上正在作業的考古工作人員
文化遺址一般指古人類的建筑廢墟,或是人類對自然環境改造利用后遺留下的痕跡,證明有古人類曾經在這里生活、活動過,現場極大可能是一片田野。
2月24日在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東下馮遺址,記者看到的就是兩塊石碑和一望無垠的田野。
這里沒有山水花草的秀美,也沒有古建筑群的壯觀,但是有一種歷史文化的厚重感。“抓一把土就是文物,撿一塊瓦就是歷史”,可能說的就是這樣的地方。
二里頭文化的典型遺址
到達夏縣埝掌鎮東下馮村后,只見道路兩旁的房屋錯落有致。記者一行下車,跟著夏縣博物館工作人員常曉雅的腳步,沿著村中一條小道往房屋后的田地走去,遠遠便看見黃土塬上“東下馮遺址”的兩塊石碑。

東下馮遺址在中國考古歷史上是一處非常重要的發現。在中華文明進程中,唯有黃河中游晉南、豫西的文化傳承沒有中斷,而晉南地區作為歷史上夏族的主要活動區域,自古就有“夏墟”之稱。
據常曉雅介紹,東下馮遺址是夏商時期二里頭文化的典型遺址,正處在文獻記載的夏墟范圍,大致年代也在那個時代。考古學文化命名有以首次發現典型遺址的小地名命名的原則。當年,考古學家在豫西進行夏墟考察時,在河南洛陽發現二里頭遺址,至此拉開了探索夏文化的序幕。隨后,人們便將這類文化遺存命名為“二里頭文化”。
夏文化指的是夏王朝時期夏民族的文化。對于夏文化的探索研究,一直是我國史學界、考古界所關注的重要課題。
眾所周知,夏民族早期發端在晉南,從鯀(禹的父親)直到啟(禹的兒子),他們都活躍在這片土地上。后來,太康(啟的兒子)失國,一部分夏人才跟隨其遷去洛陽。所以,大家都知道禹都安邑在夏縣,而東下馮遺址的發現進一步佐證了夏縣夏文化的存在。
至此我們可以說,東下馮遺址是夏縣古文明的重要元素,對于探討夏商時期晉南地區的文化面貌具有重要意義。它的發掘探究,為晉南地區的夏商文化研究增添了一批實物資料。
一座商代早期的城池
“這里是晉南早期的一座商代城池。遺址的一角發現有一組排列有序的圓形建筑,差不多有幾十座。它們像是存鹽建筑。”遺址現場的考古工作人員說。據說,因此處離鹽池不遠,而且是商朝鹽池去往當時都城洛陽所經之地,所以,這些圓形建筑很可能是古人存鹽所用。古時鹽不容易存儲,能有如此建筑構造,足見古人的智慧。

▲雨后沖刷出的灰坑斷面
1959年春,考古學家在考古調查時發現了東下馮遺址。1974年~1979年,中國科學研究院考古所組織力量進行了歷時5年的科學發掘,發現二里頭時期的雙層回字形壕溝及一座商城遺存。考古學家分析研究所獲居住址、人工溝、陶窯、水井、灰坑、墓葬、石骨、陶器、銅器后,認為東下馮文化與夏商文化密不可分。
如今,雖然大型考古挖掘已結束,并回填成田,但考古工作仍在進行中,遺址的空地上仍可見許多考古人員。他們有的手握組裝的洛陽鏟在探測土層,有的在探測儀器前認真觀看,有的則在認真記錄著數據。
據介紹,東下馮遺址南北長約1500米,東西寬約600米,分布面積約為90萬平方米,文化層厚約4米。其包含了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龍山文化、夏、商、周各個時代的文化遺存。出土的遺物,除了房址、灰坑等,還有石器、骨頭、銅器、陶器等不同質地的生產工具、生活工具和兵器、樂器等,這都有助于今人對中國古代城市形成與發展的研究。
據說,那時的房內已有煙道,陶器也十分豐富,山西博物院中就藏有這里出土的小方杯。讓人驚嘆的是,早在幾千年前,人們用來喝水的杯子,竟與現在相差不遠。出土的石器有斧、刀、鐮、鏟等,大都是磨制的,很是精致,也有個別是打制的。而且青銅箭頭、鑿和鑄造的模具、石范的出土,表明當時已經進入了青銅器時代。
這里還有一項值得重視的發現,就是出土了石灰,說明人類在那個時期已經開始人工燒制石灰,并把其使用在建筑上。這同時也為中國建筑史增添了一項新資料。
考古工作人員還帶記者一行走到一處塬下,指著土層中的陶片和骨片,說:“去年雨多,因為雨水沖刷,灰坑露出了一些新的斷面。”所以,文物保護工作還在繼續中。
一片優美的田園風光

▲東下馮遺址
不得不說東下馮遺址獨特的地理環境,孕育了這片土地上的早期文明。
東下馮遺址東望中條山,北枕鳴條崗,青龍河在遺址的西北部流過,地勢平坦,土地肥沃,氣候四季分明,降雨量適宜,非常適合人類居住。從古到今,這里從不缺少人類活動的痕跡。
如今的東下馮村村民以小麥為主導產業,兼種蔬菜等經濟作物。因為在遺址保護范圍內,禁止深層耕作和種植深根系樹木、農作物。所以,遺址上多是麥田,剛剛返青的小麥在初春的暖陽照耀下,越發翠綠。麥田旁是村民剛剛翻過的土地,可能還沒有耕種農作物,也沒來得及長出野草,再遠處能看到一排排蔬菜大棚,仿佛已與蔚藍的天空連成一片。好一片優美的田園風光!
幾千年過去了,青龍河岸畔的古城已不復存在,蛻變成了現代村落,但遺址出土的種種器物,卻向人們訴說著這塊土地上昔日的文明和輝煌。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