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發布者:時間:2022-03-01
■彭榮瓜
有人說,遇到好老公是運氣,遇到好婆婆才是福氣。自從我走進婆婆家的門,她身上的一些優秀品質、一些“閃光點”,總會時不時地感染著我,讓我感恩珍惜這份“福氣”。
今年春節,我們全家過了一個幸福又愉快的春節。一家人聚在一起,說說笑笑,快快樂樂,好不熱鬧。特別是我那年近八旬的婆婆,依然精神矍鑠、聲音洪亮,讓我們做兒女的很是欣慰。她總不聽勸,老要自己下廚做飯,且邊做邊說,一會吆喝這個兒媳把肉碟子擺好,一會招呼那個曾孫吃新鮮水果,一會兒又逐個給孩子們發壓歲錢。孩子們笑聲朗朗、追逐嬉戲,她高興得滿臉堆笑,活像一朵盛開的花。她的大呼小叫里,有包容,有理解,有祝愿,裝滿對家的熱愛。
婆婆平生勤勞,任勞任怨。公公在學校任職幾十年,家里家外的活計大都是婆婆一個人操持。她夏干三伏、冬忙三九。老輩們常說,婆婆年輕時,就是眾人稱贊的干活“能手”,割麥領行子,沒人能跟上;鋤地摘棉花,又快又好;歇息的工夫,也不忘納鞋底、做家務活。為多掙工分貼補家用,她晌午還頭頂烈日在田間勞作;寒冬,她披星戴月打雜干零活;為兒女過年能穿上新衣服,她除夕夜還在飛針走線……她說,多干點活,累不著的,緩一緩就有勁了。婆婆勤勞樸實的品質融入我心,她用她的行動告訴我,幸福生活是奮斗出來的。
從我結婚后,每逢過年,婆婆都為全家二十幾口人,精心縫制好看耐穿的繡花鞋墊,龍飛鳳舞,栩栩如生,哪個媳婦穿大碼,哪個曾孫穿小碼,她記得清清楚楚。每逢端午節,婆婆忍著熱風吹拂、蚊蟲叮咬,為一家老小擰五彩百索、縫玲瓏可愛的香囊,兒子戴什么“心”,媳婦戴什么“心”,大孫子戴“老虎”,小曾孫戴“香布袋”,她都記得明明白白,就連家里的小花狗也戴著婆婆縫的香囊。隨著家里添丁加口,婆婆縫制的香囊和鞋墊也越來越多,樹皮布籃子里的花布塊和五彩絲線也越來越多。婆婆一年年地縫制,把長輩對后代的愛,縫進香囊、繡進鞋墊,把平安祝福裝在家人兜里。
婆婆樂于助人,甘于吃苦。街坊鄰居的紅白事,她總愛操心受累。喜事還好說,特別是鄰家忽然夜半喪人,她總能第一個到,毫不遲疑地從家里拿需要的東西,幫著鄰家料理后事,勤快的腳步常催我夢醒。好多次我起床的時候,婆婆已從鄰居家幫忙回來,弄得我這“懶貓”羞愧難當。她同情恓惶家庭,鄰居“紅軍老張”的孫女語花妹子,從小媽就不在了,她家的大小事情,婆婆從頭到尾張羅打理。語花感動地對我說,姨姨就像媽一樣,把我們姐妹的婚事和爺爺奶奶的喪事都操心辦完了。婆婆家里常常是鄉親滿座,談笑風生。我佩服婆婆美好的心靈,贏得了鄰里融洽相處的美譽。
家里門前有一塊平整的菜園,婆婆每年都要在這塊“希望的田野”為兒女們播種應時應季的綠色食品,一壟壟、一畦畦的,鮮嫩的韭菜、水靈靈的茄子、綠油油粗墩墩的生菜、紅綠相間的辣椒、燈籠似的西紅柿、紫溜溜的蠶豆花、綠茵茵的葫蘆蔓兒、大個兒白菜等數不勝數、應有盡有。每次回到家,我都能吃到婆婆親手種又親手做的可口飯菜,一家人歡天喜地、其樂融融!而我每每臨走時,她總吆喝著:別走哩,這是咱自家種的蔬菜,比城里的新鮮綠色,多拿些!隨著一聲吆喝,各色各樣的蔬菜和頻頻的叮嚀塞滿了心懷,讓我體會到更多的感動。
記得有一年臨近春節,輪到我們家當鬧社火的頭,組織鑼鼓隊、竹馬隊、花鼓隊等,每天幾十號人都要在我家排練,待人接物應酬很多,而我的手指因為有傷,膿腫嚴重,什么也干不成。婆婆每天早早到我家帶孩子,幫著照料這一大攤子。那時候還沒買洗衣機,婆婆邊熱水邊用手洗衣服,長長的衣桿上晾得滿實滿載,她又給我們端來熱騰騰的飯菜、蒸好白花花的過年饅頭、炸好香噴噴的馬蓮豆腐丸子,直到備好大年初一的餃子,婆婆才緩歇一會。她安慰我說:“你不用管這些,安心養傷,這些活,有我呢!”關愛的話語,直到如今還暖在心底。
當然,婆婆也有缺點,就是愛大聲嘮叨,并且邊干活邊嘮叨。但是,理解了這些嘮叨之后,就能懂得,這些對子女的嘮叨里面,包含著多少絲絲縷縷的牽掛和擔憂、多少真誠的付出與關愛,更深深懂得婆婆和兒媳之間的嘮叨,也是知己朋友的聊天、一種家長里短的交心傾訴。我的婆婆,雖沒有牡丹的芬芳,但有寒梅的堅強;雖沒有青松的挺拔,但有山一樣的胸懷。美好的大家庭,緣于有一個海納百川的婆婆傾情呵護,她如同一把古老的琴,全心全意地彈奏著全家和諧幸福的旋律;她如同一支燃燒的蠟燭,毫不吝惜地把所有的光亮留給家人;她如同一曲悠揚動聽的歌,唱響全家吉祥如意的福音!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