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發布者:時間:2021-05-31
1929年7月,蒲坂大地燃起了革命的火種,中共虞臨永三縣聯合支部在永濟市開張鎮西開張村建立,開啟了蒲坂大地百年滄桑巨變的光輝歷程。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下,無數蒲坂兒女救亡圖存、爭取解放,熱火朝天地開展社會主義建設,大膽實施改革開放,蒲坂大地實現了從篳路藍縷到全面小康、從堯舜故都到永濟新城的滄桑巨變。

昔日的永濟市河東大道
產業鏈條招大引強。永濟市不斷深化招商體制改革,適時調整招商引資方向,圍繞工業產業體系建鏈、延鏈、補鏈、強鏈,積極在“六新”項目上求突破,先后實施凱通印染智能制造等項目96項,千軍鋁業提升改造等技改項目50項,培育小微企業2958家,規上企業達60家,成功招引北京光府、青島藍科途、西安穿越光電等優勢企業落戶,使永濟市的經濟航船行穩致遠。

如今的永濟市河東大道
現代農業碩果累累。永濟市被譽為“晉南糧倉”,是全國優質糧棉生產基地。近年來,該市在推動農業供給側結構改革方面狠下功夫,先后建設凡谷歸真、中農樂等現代農業示范園區60個,帶動發展特色干鮮果40萬畝、綠色蔬菜9萬畝、中草藥2萬畝、水產養殖1.04萬畝,建成了中國北方最大的鮮食克倫生葡萄基地。目前,該市“三品一標”認證49個,成功打造了“開張冬棗”“卿頭葡萄”“蒲雪面粉”等知名品牌。
全域旅游融合發展。永濟市是全省唯一的縣級“中國優秀旅游城市”,該市境內現存文化遺址、寶寺名剎等417處,國家級文保單位8處,成熟景區12個,其中國家4A級景區4個。該市積極推動旅游業與各產業、各行業深度融合,成立山西鸛雀樓旅游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對鸛雀樓、蒲津渡遺址、五老峰等景區進行改造提升,完成神潭大峽谷景區建設,新建堯王臺景區,舉辦各類文化節慶活動,積極開展對外推介、宣傳營銷,2020年該市成功創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文化旅游產業正在成為永濟市服務業發展的新引擎和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
城鄉面貌驚艷蝶變。多年來,歷屆永濟市委、市政府始終堅持“人民城市人民建、建好城市為人民”工作理念,以科學規劃引領城市,以精品意識建設城市,城市道路建成“九路八街”、大西高鐵引道建成通車、市區六大主題公園科學布局,率先在運城市實現了統一供熱、統一供水、統一供氣、統一垃圾處理、統一污水處理“五統一”。同時,按照“三型四美”標準,先后成功打造美麗鄉村74個,昔日凋敝破敗的窮鄉僻壤變成了“布局科學、產業興旺、村容整潔、鄉風文明”的現代化農村。
綠色生態肆意綻放。永濟市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大步邁在打造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的大路上。該市實施了伍姓湖人工濕地一期工程、涑水河入黃口水生態修復工程,日處理水量4萬立方米;實施了伍姓湖生態修復保護治理項目,昔日污染嚴重的臭水湖變成風景秀美的公園,多年不見的白天鵝等鳥類來此棲息;狠抓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制定了十大類55項清潔標準,基本實現垃圾“戶分類、村收集、鎮轉運、市(縣)處理”;城中村污水全部并入城市管網,建成2個建制鎮污水處理站和5個農村污水處理站;以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為目標,連年開展荒山綠化、鄉村綠化、通道綠化等工程,該市綠化覆蓋率達42%,全年空氣質量二級以上天氣達264天,綠水青山已然成為永濟市最亮麗的名片。
民生福祉共建共享。脫貧攻堅決戰完勝,5359戶14403名貧困人口全部達到脫貧標準;大力發展學前教育,持續狠抓義務教育,榮獲“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市)”榮譽稱號;完成了永濟市人民醫院住院大樓建設,建設了新的永濟市中醫醫院,新建、改造、提升鎮衛生院、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18個,村級衛生室實現行政村全覆蓋,醫藥衛生體制改革不斷推進,在該市實現了基本醫療保障全覆蓋。永濟市文化中心每年承辦文化戲曲惠民演出等百余場次,成為新時代市民精神文明建設的主陣地;城鎮登記失業率連年控制在4.5%以內;網格化服務管理覆蓋城鄉,掃黑除惡專項斗爭、黃賭毒犯罪等專項行動成效顯著,人民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安全感不斷提升。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