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岛玲视频一区二区_中文字幕亚洲无码AV_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設為首頁|加入收藏
登錄|注冊
您的位置:首頁 > 縣域>

我的小康生活

來源:發布者:時間:2021-05-31

“致富棗”甜心頭

永濟市民呂豐廣:臭水河變身美公園

我在涑水河畔生活了20多年,見證了涑水河由“臭水河”變身“美公園”的整個過程??吹戒乘訛I河公園的“顏值”變遷,我打心眼里為黨和政府的好政策、好舉措點贊。

回想當初的涑水河,河道狹窄,兩側垃圾遍地、雜草叢生,河中污水亂流,散發出的氣味讓人難以靠近。這些年,隨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成為全黨全社會的共識和行動,永濟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著力解決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兼顧的問題,相關部門措施得力,涑水河一天一個樣,“臟、亂、差、臭”的現象早已不見了蹤影。

涑水河濱河公園建成后,我每天晚上帶著孩子們去公園散散步、跳跳舞,和朋友們聊聊天,放松放松。這擱在過去,是我想都不敢想的!城市的發展、時代的變遷,帶給我們的是更多幸福感、獲得感和安全感。

永濟市栲栳鎮呂封村種植大戶張敏:田中也有黃金屋

2005年,我退休后閑了下來,回到村里承包了20多畝地,種植小麥和玉米,享受起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農夫生活。隨著村里年輕人外出開辦飯店的隊伍越來越壯大,我不忍心看著越來越多的土地撂荒,前后流轉了500多畝地。為了方便耕種,我又添置了各式各樣的新型農業機械。通過多年的努力,我成了當地的種植、農機“雙料大戶”。隨后,我成立了農機合作社,40多萬元的年收入,把日子過得有滋有味。

在滿足自己耕種需求的同時,我把部分精力投在了服務貧困戶脫貧致富上,固定服務的24戶貧困戶再也沒為“地種不了、收不回”而發過愁。這些可喜的變化離不開好政策的支持,農機購置有補貼,流轉土地有扶持,深松、托管等有項目……由此,我的干勁越來越足,真可謂“田中也有黃金屋”!

永濟市退休教師程泰民:從“吃派飯”到奔小康

派飯,顧名思義,就是村干部把“工作餐”派到群眾家里去。我因為學習和工作關系,改革開放前后在農村吃過不同時期的派飯。

第一次吃派飯,我還是高中學生。那是1966年的二三月,管飯的是個普通的人家。午飯很簡單,做的是“熗鍋面”。第二次吃派飯,我是小學教師。那是1974年臘月。飯經常是玉米面湯下紅薯,菜是“涼帽殼子”白菜臥成的酸菜,饃是黑麩面饃。第三次吃派飯,我是中學教師。那已是上世紀80年代末,情況大有好轉,天天能吃白饃自不必說,飯桌上還酒肉飄香,一家賽一家都拿著勁,家家比著好,看誰能好過誰。

一晃就40年過去了,下鄉“吃派飯”已經成了今天年輕人眼中的陌生名詞?;貞涍^往的歲月,特別是當年“吃派飯”的日子,再看這些年農村的巨大變化,改革開放后農民們家家蓋新房,衣食住行樣樣時尚,過上了和城里人一樣的好日子,小康生活已然來臨!

永濟市老馮家食品有限公司總經理趙亞麗:帶領鄉親在家門口實現創業夢想

1997年,在席卷全國的“下崗潮”中,我和愛人都下崗了。在這期間,我們擺過地攤,賣過小飾品和衣服,只能混個肚兒圓,根本存不下錢。后來,從在外打拼謀生的老鄉處了解到開辦飯店也許是條致富的門路。經過激烈的思想斗爭,我們丟下親人,帶著不多的路費,加入開辦飯店的隊伍中去了。

輾轉西安和重慶,從最初的艱難創業到后面慢慢站穩腳跟,也積累了“第一桶金”。但每年只有春節里能陪伴孩子、孝敬老人,心里很多愧疚。隨著時間的流逝,我越來越想念家人,想打造自己的事業,想回家。

2007年,我和愛人放棄了經營紅火的餐館,返回老家栲栳鎮創業。返鄉伊始,栲栳鎮政府領導幫助我們找到了一塊場地,協助我穩穩地邁出了創業的第一步。經過十多年的努力,在永濟市各級領導和相關部門大力扶持和幫助下,當年的調料加工鋪已發展成為永濟市老馮家食品有限公司、老馮家餐飲連鎖有限公司、老馮家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截至目前,公司餐飲加盟30多家,培訓人員400余人,帶動種植戶100多戶。從當初的背井離鄉到現在的事業有成,在家門口就實現了創業夢想,我心里美滋滋的。

文字:王 超 張二盼 薛會民 薛天武 本版攝影:李向東     


網站聲明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