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岛玲视频一区二区_中文字幕亚洲无码AV_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設為首頁|加入收藏
登錄|注冊
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

我國農耕文明發展的活化石——
稷山北辛神獸祭祀儀式

來源:運城日報發布者:胡春良時間:2020-09-10

稷山神獸表演(資料圖片)

稷山神獸祭祀禮儀是我國農耕文明發展的活化石,也是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2018年8月31日,北辛神獸曾亮相中央電視臺《我有傳家寶》欄目。在2018年運城市旅游發展大會現場,稷山北辛神獸表演神秘原始,節奏沉雄,有一種震撼人心的原生態美。據介紹,這北辛神獸原本是用于祭祀禮儀的。雖然大會現場北辛神獸只作了簡單的展演,而非祭祀禮儀的全套,但已足讓人深切感受到河東地區農耕文明的厚重與博大。

稷山神獸表演(資料圖片)

稷山神獸祭祀儀式誕生有著深厚的農耕文明的淵源。中華民族在農耕時代,春種秋收,靠天吃飯,少不了和自然災害抗爭,敬天祈雨等儀式即由此而產生。而祭祀姜嫄圣母,則是母系社會的女尊遺風;祭祀農祖后稷,應是祖先崇拜的具體體現。稷山神獸祭祀禮儀具有極高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其歷史價值主要體現在原真性。從禮儀、臉譜、裝扮服飾,到道具獸頭、祭祀隊伍的組合,無不傳遞出原始的歷史信息。其藝術價值集中表現在臉譜、獸頭、獸身的制作上。踩著高蹺的神獸傳遞出神秘的韻致,持棍手和拳板手借助原始的道具敲擊出遠古最真實的節拍。稷山神獸祭祀禮儀是華夏典禮的一部分,也是儒教禮儀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起源于堯舜時期的敬天祈雨的儀式,逐步演變為祭祀我國農業始祖后稷和姜嫄娘娘(后稷的母親)的祭禮,以祈求五谷豐登、風調雨順、人丁興旺。清同治四年版《稷山縣志》記載:稷山人尚節儉、勤耕織,知向學、喜祭賽。“稷山神獸祭祀禮儀”便是“喜祭賽”的例證之一。“神”即祭祀儀式的神秘,裝扮服飾的神異,法器道具簡樸而神奇;“獸”指藝人所托的獸頭與獸皮;“祭祀禮儀”則是在祭祀農祖后稷、姜嫄和龍王的禮儀中,主要通過神獸一系列活動,在娛神悅人的形式里,起到棄惡勸善、教化育人、解憂除煩、寧心養性的作用。這一禮儀已成為當地文化廟會的重要組成部分。

稷山縣北辛莊村歷來有多個公共祭祀活動:古歷三月初五,祭祀龍王,祈求風調雨順;四月十七日祭祀后稷,祈求五谷豐登;正月二十三日祭祀姜嫄圣母,祈求人丁興旺。其祭祀禮儀具有人文農祖的原始崇拜及區域文化標志的特征;它根植于民間,秉承群體的社會傳承,極具晦澀、神秘的特征。祭祀儀式場面隆重、靈活多變,在儀式上須誦讀祭文、奏雅樂、“搶頭香”、擊鼓撞鐘、掛燈籠、燒祭品、捏棗糕、鑼鼓走獸表演等,已形成一套完整的儀式,祭祀用的棗糕、祈福還愿用的燈籠等實物對研究稷山的民俗文化亦是不可或缺的實物資料,具有較高的文化和歷史價值,實施民間文化保護極為必要。幾千年來,人們為什么要堅持獻祭、祈谷、祈雨等與農業相關的祈求?一是因為對上天的敬畏,古時科學不發達,所以看見什么電閃雷鳴的就產生敬畏心理;二是為了祈福,為了戰爭勝利、五谷豐收、風調雨順、平安健康等愿望。

整個儀式的程序為:肅立;九響鐘鼓;主、陪祭人就位;燃燭、上香、獻爵;恭讀祭文;敬獻三牲;播放頌曲;敬獻花籃、敬獻功德錢;鳴炮九響;祭拜鞠躬。其神獸系列儀式貫穿始終,充分展示了這一古老祭祀儀式的神秘力量和文化魅力。

隨著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弘揚意識的強化,以及人們文化生活的多層次需求,稷山神獸祭祀禮儀近些年逐步得到恢復并走進人們的視野。老藝人崔彥生、崔發家深藏的神獸祭祀禮儀中珍貴的老獸頭及祭祀禮儀、獸頭和獸身的制作手藝,知之者已寥寥無幾,能做到專業水準的更是少之又少。 

傳承人崔建民,主持祭祀禮儀多年,2017年他發起成立稷山縣北辛祭祀神獸傳統文化保護中心,并積極把稷山神獸祭祀禮儀申報成為縣級非遺保護項目。

稷山,在春秋戰國時期稱為稷地,漢代在此設立稷亭,北魏太和十一年(487)在此獨立設縣叫高涼縣,隋開皇十八年(598)改名稷山縣。稷山神獸祭祀禮儀項目所在地清河鎮北辛莊村,古稱辛莊。在蒼涼、渾厚的表演節奏中,北辛神獸穿越時空,讓人們看到了運城發展全域旅游的民間力量,這一珍貴的祭祀禮儀、表演形式,更激蕩和傳承著遠古文化的力量。

網站聲明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