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日報發布者:時間:2020-04-14
■萬榮縣南張鄉東蘇馮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 陳水朝
近些年以來,東蘇馮村堅持“儒脈傳根,文化富民”總思路,走出了一條鄉風文明建設的新路子。
以禮服人。東蘇馮村致力于打造國學名村,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靈魂,將國學和當前的文明創建交融起來,村里建有標準很高的國學講堂,每年邀請顏炳罡等國學大師到村里給群眾授課。諸多道巷、胡同,都分別建起一座傳統牌坊,巷道、胡同名以國學經典命名,輔之以對聯、經典解讀等。在此基礎上,村黨支部用傳統文化的規矩意識管理人,在黨建和鄉村治理中強化“規”的建設,采取網格化管理的辦法,強化黨員責任,讓黨員在產業發展、環境衛生等村級建設的每一個方面都發揮積極作用。村里專門打造了“約規園”,從黨紀國法到村規民約,大家行有方向,干有目標。
以文化人。近20年來,東蘇馮村作為一個貧困村,先后投資千余萬元,新建了高標準的小學和幼兒園,在全縣率先為村級學校配備了校車和中央空調,建成花園式學校。黨支部十分注重農村文化建設,投資700萬元,建起了鄉村文化廣場和大舞臺,組建了戲迷協會和詩聯學會,讓文化植根鄉村,用優秀傳統文化鼓舞人。老年協會和紅白理事會是鄉村治理的重要角色。對此,黨支部十分重視,把黨小組建在每個群眾組織中,確保了群眾組織工作方向不偏,步調不亂。
以業帶人。民本思想是儒家文化的本質特征。多年來,東蘇馮村黨支部始終把脫貧攻堅當作重頭戲,村里缺乏主導產業,黨支部制定了產業扶持政策,由集體投資建大棚,每畝近2萬元。投資中個人出資3000元,先后建大棚225畝。全村僅此一項增收300多萬元,帶動了數百家群眾投入其中。同時還帶動了120戶電商坐在家中賣葡萄。村主要干部個人墊資2000余萬元,打了3眼深井,改善了水利條件;鋪裝村內柏油主道路12000平方米,硬化支巷道25000平方米;新建村委辦公大樓;對全村生活污水排放進行了全面改造;在全縣首家進行污水凈化處理,變雨污水為一級水,完成了全村綠化、美化提升工程。
以德感人。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中,村主干多方采購新鮮蔬菜5000余斤,免費發給全村365戶群眾,購置了2萬余元消毒液,組織黨員干部定期上門給群眾消毒,帶頭捐款80萬元,購買了100噸蘋果馳援武漢,送到了一線醫護人員手中。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