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岛玲视频一区二区_中文字幕亚洲无码AV_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設為首頁|加入收藏
登錄|注冊
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

人文縱橫話胡張

來源:運城日報發布者:時間:2020-03-26

胡春良

曾經被稱為夏縣“北大荒”的胡張鄉,卻是地地道道的人文之鄉。

胡張鄉位于夏縣北端,與聞喜縣相鄰,地貌屬丘陵旱塬區,國土面積83.8平方公里,耕地10萬畝。全鄉25個行政村,3萬多人。胡張鄉歷史悠久,人杰地靈。境內有龍山文化遺址、東漢末年的漢墓群(位于王村),有令人稱嘆的泊頭村清代大型浮雕影壁,有其毋村的千年“龍柏”(唐柏),有中國共產黨河東第一個黨支部的領導人嘉康杰烈士的故居和陵墓等。

說起胡張的杰出人物,當屬其毋村的嘉康杰,他在夏縣可謂家喻戶曉,在全國也有重要影響,被作為群眾工作的典范名列“永遠的豐碑”人物榜。嘉康杰(1890—1939)又名寄塵,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先后擔任中共河東特委組織部長、河東中心縣委書記、中共晉豫特委、中條地委委員、軍事部長,晉豫邊區八路軍抗日游擊支隊后勤供給部部長兼第六大隊政治部主任、第七大隊大隊長等職,中共“七大”候補代表。1939年11月18日,嘉康杰在夏縣韓家嶺動身赴延安,途經夏縣中條山武家坪時,被國民黨特務李玉安派人暗殺,不幸犧牲,時年49歲。嘉康杰殉難后,晉豫邊區游擊隊在陽城召開追悼大會。《新華日報》(太岳版)1940年1月17日,發表了《悼念嘉康杰同志》,高度贊揚了嘉康杰為革命奮斗的精神和作出的貢獻。1952年5月4日,山西省人民政府將解放戰爭中創建的“太岳五中”更名為“康杰中學”以示紀念。學校里設有康杰紀念堂,并在校歌的歌詞中寫道:“高高舉起毛澤東的旗幟,踏著康杰同志的血跡——前進!”同年10月14日,毛澤東主席在革命軍人犧牲家屬紀念證上題寫:“嘉康杰同志在革命中光榮犧牲,豐功偉績,永垂不朽!”

胡張王村還有兩位非常有名的英烈——陰凱卿和陰浩然。

陰凱卿,1904年出生在王村一個貧苦農家。由于家境困難,19歲時,陰凱卿到太原謀生,恰逢閻錫山的太原兵工廠招收工人。陰凱卿到該廠當了學徒,成為工人運動積極分子。1926年,中共太原地方委員會組織部長王鴻鈞到太原兵工廠開展工人運動,建立工會和黨支部,介紹陰凱卿加入了中國共產黨,陰凱卿成為早期太原工人運動的領袖之一。1930年夏,赤色職工國際第五次代表大會在莫斯科召開。由于工作出色,陰凱卿作為中共山西特委派出的唯一代表,參加了以劉少奇擔任團長的中國工會代表團。陰凱卿回到太原后,擔任中共山西省委組織部長,和省委書記劉天章一起開始恢復重建黨的組織,籌劃武裝起義。

1931年1月,山西省委復改為山西特委,陰凱卿擔任特委書記,劉天章擔任組織部長。兩人的職務換位,絲毫沒有影響工作。劉天章對陰凱卿非常尊重,陰凱卿也處處信任劉天章。兩人親密合作,團結戰斗,為周圍同志所稱道,成為山西黨史的一段佳話。此時,山西特委的工作重點是發動晉西暴動和平定起義,建立革命根據地。在陰凱卿等同志的共同努力下,同年5月,中國工農紅軍晉西游擊隊在呂梁山上正式建立。7月,中國工農紅軍第二十四軍在太行創建。當時,天津《益世報》就驚呼:假使有共軍千人,則不久即可滿萬,使其羽翼養成,較之江西,有過之無不及也。反動當局對此大為震驚,一方面加緊圍剿紅軍,一方面開始大力搜捕省城的共產黨人。

陰凱卿堅守崗位,先后兩次機警地躲過了敵人抓捕。由于省軍委代理書記孫斌、省特委干部陳伯英和省特委秘書長丁楚元叛變,陰凱卿,劉天章,河北省委巡視員任國楨等同志陸續被捕,全省黨組織遭到嚴重破壞。在獄中,陰凱卿不屈不撓,嚴守黨的秘密。1931年11月在太原小東門外刑場,陰凱卿、劉天章和任國楨等人齊聲高呼“中國共產黨萬歲”被劊子手殺害。陰凱卿犧牲時年僅27歲。1956年,省委在太原雙塔烈士陵園舉行了公葬陰凱卿、劉天章、任國楨等烈士大會,并立碑紀念。

陰浩然(1914-1940),又名陰杰,胡張鄉王村人。他于1929年考入運城職業中學,1933年考入西北農學院,1934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因在報紙上著文揭露舊社會的黑暗,被迫停學到西安市從事黨的地下工作。曾在《陜西文化報》《西京評報》上多次發表文章,宣傳馬列主義,抨擊封建黑暗統治。1935年初,受黨組織委派到西北新聞攝影所工作,同年6月因國民黨特務告密被捕入獄,后被保釋回家。1937年到太原國民師范軍政干部訓練班學習,同年參加犧盟會,后到太谷縣擔任犧盟會特派員,和杜潤生等組成太谷縣總動員實施委員會,發動和組織太谷人民開展抗日救亡工作。1937年11月7日,日軍侵占太谷縣,時任八路軍同太大隊工作團政委的陰浩然帶領抗日戰士轉戰太谷東山,開辟并擴大抗日根據地,與日軍進行了殊死斗爭。1938年1月,在太谷石堡寨成立抗日民主縣政府。同年,閻錫山派保安員和縣長接管太谷縣,陰浩然遵照上級黨委指示,同閻錫山勢力進行堅決的斗爭,積極發展抗日武裝力量,帶領民兵配合八路軍一二九師七七一團打掉日軍據點,殲滅日軍300余人。1939年,閻錫山發動了“十二月政變”,閻部駐太谷保安十五團突然向八路軍工作團發動進攻。陰浩然率領縣委機關干部和民兵,配合七七一團殲滅了保安十五團1000余人,搗毀了駐大澗寨的偽太谷縣政府。1940年春,太谷縣抗日民主縣政府恢復,陰浩然擔任中共太谷縣委書記。1940年7月17日,他在太谷南山神頭的酌泉古剎里,被日軍包圍,突圍時不幸中彈犧牲,年僅27歲。

以嘉康杰、陰凱卿、陰浩然為代表的英烈志士,信仰堅定,奮斗不止,碧血丹心,英雄情懷,家國大義,就是這塊土地最燦爛的人文底色,挺拔而偉岸。

不僅如此,胡張鄉還有多達30處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包括古建類、古文化遺址、古墓葬、古石刻、古樹等。真可謂文脈綿長,文明浩蕩。

古建類有14處:

朱村娘娘廟,清代,保護范圍為東西50米,南北50米,現僅存正殿一座。

如意下晁村關帝廟,民國,保護范圍為東西50米,南北50米,現僅存正殿一座。

東張南財神廟午樓,清代,保護范圍為東西50米,南北50米,現存正殿一座。

如意下晁風水塔,清代,保護范圍為東西35米,南北35米。

泊頭風水塔,清代,保護范圍為東西35米,南北35米。

如意下晁夯土臺,時代不詳,保護范圍為自夯土臺邊向外延伸15米。

郭村古城堡,清代,保護范圍為以堡墻為基點向外延伸30米。

西晉東嶺古城堡,清代,保護范圍為以堡墻為基點向外延伸30米。

沙流村古城堡,清代,保護范圍為以堡墻為基點向外延伸30米。

王芳懿行碑樓,清代,位于小李村東1000米處,保護范圍為磚雕建筑,東西20米,南北20米。

杜寶和護家院樓,清代,位于西下馮村委會院。

杜成章懿行碑樓,清代,位于西下馮村,石雕建筑保護范圍為,東西20米,南北20米。

泊頭關帝廟,清代,位于泊頭村,保護范圍為現存石牌坊2座,石獅2尊,磚砌石雕琉璃影壁一座,洞門,以及碑刻數通,東西70米,南北150米。影壁為琉璃影壁,面南背北,建于塊石壘砌的高臺基之上,非常珍貴。影壁高達5米、寬4米、厚1米多,上面鑲嵌琉璃瓦,中心雕刻二龍戲珠、八仙慶壽、老壽星騎白鶴,最下面是兩個麒麟和石雕底座,建筑十分精致,渾然一體,巧奪天工。該影壁比“武廟之冠”解州關帝廟照壁還要高。根據記載,此影壁建于乾隆六十年(1795年)。照壁的上方,有石質橫匾鑲嵌在墻中,匾額書“義炳乾坤”四個大字。影壁上有楹聯:赤面秉赤心騎赤兔追風馳驅時無忘赤帝;青燈觀青史仗青龍偃月隱微處不愧青天。影壁兩側有精美瓷雕的輔壁。

陳家家廟碑刻,清代,位于西晉村中,建筑已毀,壁間豎立有8通碑刻。

石刻有4處:

如意上晁趙老先生懿行碑,清代。

馮村關帝廟重建享樂樓大門及移建碑,清代。

西下馮杜氏家譜碑,清代乾隆年間。

石雕龍柱,明代,位于西晉村委會院。

古文化遺址有4處:

西晉遺址,龍山時期,位于西晉村西北,保護范圍為東西200米,南北400米。

西晉遺址,西周時期,位于西晉村東北,保護范圍為東西200米,南北200米。

泊頭遺址,西周時期,位于泊頭村東北1000米,保護范圍為東西200米,南北500米。

胡張遺址,漢代,位于胡張村北100米,保護范圍為東西200米,南北300米。

古墓葬有7處:

中晉村古墓區,戰國至漢代,位于中晉村坡嶺,保護范圍為東西1000米,南北500米。

如意王墓,漢代,如意上晁村西500米,保護范圍為兩冢相連,東西100米,南北100米。

窯頭墓冢,漢代,位于窯頭村西,冢上有柏樹一棵,保護范圍為東西50米,南北50米。

夏后氏陵墓群,漢至晉,位于池下村西部嶺上,現存19座墓冢,另有9座已平,保護范圍為東西1000米,南北500米。

西張南古墓群,漢代,位于西張南村西部嶺上,原有4座大冢,皆已平,保護范圍為東西1000米,南北500米。

西晉村墓冢群,漢代,位于西晉村嶺上,有6座墓冢,保護范圍為東西200米,南北150米。

柳宰相墓,唐代,位于柳村東1000米處,保護范圍為墓冢一座,碑樓一座,東西100米,南北100米。這是柳宗元的伯高祖、唐代中書令柳奭的墓地。柳奭(?—659),河東解人,字子邵,唐高宗時任宰相。柳奭父柳則任官隋朝時,曾出使高麗而卒,柳奭前往迎喪,盡禮盡節,悲傷過度,“號踴盡哀,為夷人所慕”。可見柳奭是個忠孝仁厚之子。貞觀年間,柳奭累遷中書舍人,后擢拜兵部侍郎,永徽三年(652)代褚遂良為中書令,仍監修國史。永徽五年,因外甥女王皇后被廢,柳奭被牽累貶愛州刺史。后以大逆罪被誅殺。《舊唐書》載:“奭既死非其罪,甚為當時之所傷痛。”數十年后的武則天神龍初年,乃復柳奭官爵,當初受牽連打擊而流放、逃散的子孫親屬一概免罪。唐開元初年,柳亨之孫柳渙任中書舍人,上奏請求“許臣伯祖(柳奭)還葬鄉里”,才由曾孫柳無忝得詔,護柳奭靈柩回歸鄉里。

此外王村的東漢墓地也有一定的文物研究價值。1989年春節期間,王村的東漢墓地,繼前若干次偷掘后又被大規模盜掘。當地政府立案偵破,并追繳部分出土文物。山西省文物局立即派人前往調查,并于同年7月至9月間組隊進行實地勘查并搶救性發掘。勘查和發掘的墓葬均為磚室墓,少數為單室墓,多數為雙室墓或者前室附耳室的多室墓。發掘清理的三座墓分別為M5、M10、M29。特別值得一提的是,M5墓出土了少量殘存的東漢晚期壁畫,有標題“安定太守裴將軍”。王村古墓地形制比較單一,冢丘累累,從隨葬器物和形制等綜合考慮,年代應該是東漢晚期。在墓地排序上,似乎是從北向南,部分墓葬下限可到漢末與三國時期。據有關專家介紹,王村的東漢墓地應該為較大型的家族墓地。

《辭海》中這樣解釋人文:“人文指人類社會的各種文化現象”。文化是人類或者一個民族、一個人群共同具有的符號、價值觀及其規范。符號是文化的基礎,價值觀是文化的核心,而規范,包括習慣規范、道德規范和法律規范則是文化的主要內容。

胡張這塊熱土上留存的文化遺產、文明遺跡以及珍貴的精神財富,在傳承保護中,在弘揚吸納中,生發出一種全新的文化情懷,從而讓其土地更加豐盈,使得其鄉民們承襲風雅、守望相助!


網站聲明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