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日報發布者:時間:2019-12-03
運城市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通覽
【國務院核定公布第八批(2019年)】
近日,國務院核定并公布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我市共有12處文物新晉“國保”單位。至此,我市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已有102處,成為全國“國保”最多的地級市。
據了解,第八批國保單位共762處,另有50處與此前已核定公布的國保單位合并。截至目前,國保單位共核定為5058處。國保單位較多的省份是山西(530處)、河南(419處)、河北(286處)、浙江(279處)和陜西(268處)。
這些珍貴的文化遺產,對于提升全社會文物保護意識,構建完善中華文明標識體系,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增強民族凝聚力,堅定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義。從今日起,本報推出《運城市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通覽》專題,分批次陸續介紹我市102處國保單位,敬請關注。

【解梁故城遺址】
類別:古遺址 時代:春秋
地址:永濟市開張鎮古城村
據傳故城為春秋時期晉國六卿之一的智伯所建。該城東、西、北三面夯筑曲線形土城墻,周有城壕。現東西城墻僅存數段殘垣,北城墻保存較為完整。現存城垣高4至15米,總長約3500米,城壕寬約30米,深1米至1.5米。

【普救寺塔】
類別:古建筑 時代:明
地址:永濟市蒲州鎮西廂村
普救寺塔,民間俗稱“鶯鶯塔”,是我國古代著名的四大回音建筑之一。該塔位于普救寺內,寺創建年代不詳,北朝晚期已有,據《蒲州府志》及寺內碑刻記載:隋唐時期曾予擴建、修葺,唐名“西永清院”,宋至清歷代維修,是元代雜劇《西廂記》的發源地。民國九年(1920)寺毀于火災,僅存磚塔及菩薩洞3眼。另存唐代瓦棱小道遺址1處,清石牌樓1座;北朝晩期石佛像3尊;宋元時期觀音菩薩、侍童彩塑3尊;唐代鐵人1對;明代石獅2對,石虎1尊及宋、金、明、清碑刻、塔碣19通(方)。

【董村戲臺】
類別:古建筑 時代:元建清修
地址:永濟市卿頭鎮董村西街
董村戲臺坐南朝北,原為三郎廟附屬建筑。據碑記載,戲臺創建于元至治二年(1322),明代、清康熙十五年(1676)、乾隆十六年(1751)、嘉慶二十四年(1819)、1979年皆曾重修。現戲臺主體結構為元代建筑風格,面寬三間,進深四椽,單檐歇山頂。臺內中置隔扇,上懸光緒二年(1876)行書“遏云樓”牌匾。另存康煕十五年(1676)《重修樂樓記碑》1通。戲臺形制、結構保存較為完整,元代建筑風格明顯,木雕精致,為研究元代建筑、中國古代戲臺建制及戲曲發展提供了重要實物資料。

【阮氏雙碑樓】
類別:古建筑 時代:清
地址:河津市小梁鄉西梁村
阮氏雙碑樓,是清光緒例贈武德佐騎尉阮廷實與其子阮凌云德行牌樓,建于清光緒年間,坐西北朝東南,東西長8.29米,南北寬3.51米,占地面積29.1平方米。
雙碑樓形制相同,仿木磚雕結構,單檐歇山頂,相距1.27米。方形磚石臺基,高2.6米,四邊方形磚角柱,須彌座方鼓形柱礎,四面均有匾額、石刻楹聯。楹聯皆出自當時晉南各進士之手。樓中豎四明碑,碑文亦出自名家之手。

【萬固寺】
類別:古建筑 時代:明
地址:永濟市蒲州鎮鹿峪村
萬固寺位于永濟市蒲州鎮鹿峪村勝利莊自然村南300米處,坐東朝西,依山而建,東西長200米,南北寬100米。原中軸線自西向東建有鐘樓、鼓樓、大雄寶殿、藥師洞、水陸殿、多寶佛塔、無量殿、藏經閣等,南側原有萬固別院、東西僧院、羅漢殿。現僅存藥師洞、多寶佛塔、無量殿,其余皆成遺址。塔檐各角懸掛有小巧玲瓏的風鐸。塔后是無量殿,面寬五間,高二層,供奉著無量壽佛。由于殿內沒有梁架結構,所以俗稱為“無梁殿”。寺內現保存有歷代碑刻21通,毗盧閣水陸石碣4方。

【壽圣寺大殿】
類別:古建筑 時代:元
地址:新絳縣澤掌鎮北蘇村
壽圣寺大殿坐北向南,東西長19.5米,南北寬12.8米。創建于北宋建隆二年(961),明萬歷四十一年(1613)、清康熙四十年(1703)均有維修。
現僅存大殿座,為元代遺構,明三暗五格局,進深六椽,單檐懸山頂,五花山墻,灰筒瓦覆頂。柱頭鋪作七朵,補間鋪作五朵,形制均為四鋪作單抄,出螞蚱形耍頭。

【墻下關帝廟】
類別:古建筑 時代:明、清
地址:夏縣裴介鎮墻下村
墻下關帝廟是山西最大的村級關帝廟。墻下關帝廟,始建年代不詳。該廟雖然只是個村級關帝廟,但建筑既包括了正殿、卷棚、寢宮,也配備了看亭、樂樓,同時還建有東西配房、角房等,有較高研究價值。相傳禹王在夏縣建都時筑有城墻,墻下村在城墻外邊,因地勢較低,因此起名為墻下村。

【北辛舍利塔】
類別:古建筑 時代:明
地址:萬榮縣榮河鎮北辛村
北辛舍利塔建于明洪武十六年(1383),基座呈方形,邊長5.8米,占地面積31平方米。原為崇圣禪院建筑,現寺毀塔存。該塔為圓形五層覆缽式喇嘛磚塔,通高約15米,塔基埋于地下,塔身為五層,一層平面呈方形,邊長5.8米,素面無飾,疊梁出短檐,正面當心辟拱門。方形塔室,內室寬1.5米。二層為須彌式,三層為圓形覆缽狀,四層飾三踩單翹螞蚱形要頭。塔身造型別致,是元代以來流行的喇嘛塔的典型范例。

【棲巖寺塔群】
類別:古建筑 時代:唐至清
地址:永濟市韓陽鎮
坐落在永濟城區西南20公里的中條山巔,初名靈居寺,原寺分上、中、下三寺,中、下寺已廢,現存上寺部分遺跡。據清乾隆年間《蒲州府志》載,該寺創建于北周建德年間(572—578),隋仁壽元年(601)改今名。隋唐時在河東諸寺中最負盛名,隋文帝曾以外國所贈瑪瑙盞施寺為供,唐玄宗曾來寺避暑,唐代名士多有題詠。上寺為主寺,原建有大雄寶殿、毗盧殿、禪房、道場、望川亭、曇延洞、舍利磚塔等建筑。現僅存石門基座、棧道、望川亭、原佛殿等遺址及塔群。

【扁鵲廟(含扁鵲墓)】
類別:古建筑 時代:明
地址:永濟市虞鄉鎮洗馬村
扁鵲廟南北長88.90米,東西寬18.20米,原分東、西兩廟,廟間建有扁鵲墓。現存東廟、扁鵲墓。東廟坐北朝南,中軸線自南向北原建有山門、戲臺、獻殿、正殿,東西建有廂房,現存獻殿、正殿。獻殿為清代建筑風格,面寬五間,進深二椽。正殿為明代重建,磚構臺基,高0.32米,面寬三間,進深三椽,兩側附耳室,單檐硬山頂,板門,直欞窗。殿內建神臺、暖閣,供奉有扁鵲、其弟子及中國歷史上十大名醫彩塑。另存有明代蟠龍柱1根及唐、明、清、民國重修碑刻7通。扁鵲墓現存圓形封土1座,底徑約9米,殘高約2米,墓前有宋大觀元年(1107)扁鵲墓碑1通,原存石羊、石豬已失。

【東姚溫牌坊】
類別:古建筑 時代:明、清
地址:永濟市城西街道東姚溫村
牌坊位于東姚溫村西300米,為明代旌表蒲州故民衛武之妻張氏節孝坊。坊坐西朝東,通面闊9.75米,進深2.66米,占地面積25.94平方米。
據匾題記載,牌坊創建于清乾隆四十年(1775),為旌表故太學士孟庭之妻王氏節孝坊。坊四柱三樓,圓形直柱,單檐仿木歇山頂。每間砌有拱門,檐部磚雕裝飾性斗拱,垂帶匾額“圣旨”。墻壁磚雕有二十四孝圖、八仙人物及飛禽走獸等圖案。牌坊磚雕精湛,圖案繁雜,蘊含有深厚的封建“節”“孝”思想。

【解州同善義倉】
類別:古建筑 時代:清
地址:鹽湖區解州鎮解州村
建于清光緒六年(1880),整體布局坐南朝北,南北長164.403米,東西寬59.5米,占地面積9781.98平方米,是閻敬銘之子閻廼玨先生于光緒六年(1880)在運城建的同善義倉之一。
現存有倉區大門、前院和后場。門房面寬七間,進深四椽,明間開雙扇板門,大門額原有題記,現已模糊不清。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