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岛玲视频一区二区_中文字幕亚洲无码AV_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設為首頁|加入收藏
登錄|注冊
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

夏縣司馬溫公祠珍貴的元代鐵鐘

來源:發布者:時間:2019-11-28

司馬光(1019~1086),字君實,宋陜州夏縣(今山西夏縣)涑水鄉人,世稱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學家、文學家,也是中國歷史上的名相。其歷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贈太師、溫國公,謚文正,以主持編纂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鑒》而聞名于世。《司馬光砸缸》的故事亦傳頌千古,家喻戶曉。位于夏縣峨嵋嶺上的司馬溫公祠,是司馬光及其家族的祖塋,也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司馬溫公祠主要由溫公祠堂、司馬光祖墳、余慶禪院、神道碑樓、涑水書院和司馬溫公祠廣場等組成。

余慶禪院是北宋元豐元年(1078)敕建的香火寺,亦稱“余慶寺”。余慶禪院元代鐵鐘,位于余慶禪院正殿廊下,通高64厘米,其中鐘鈕高12厘米,底徑58厘米,鑄工精美。鐵鐘為覆桶形六耳波狀口式,鐘鈕為蒲牢形,呈倒U形匍伏于鐘頂,制法為淺浮雕,較為細致。較平緩的覆缽圓頂,呈三角位置分布有3個天孔,天孔之間裝飾有卷草紋。鐘肩一周裝飾雙蓮瓣紋,雖然起伏不大,但平和而圓潤。鐘體制式簡單,僅以范縫將之分為三個平均的方形銘文區。其上邊及兩側飾條紋以間隔,下部則飾繩索狀弦紋一周。鐘裙與鐘耳上方對稱部位飾花卉一朵,耳缺對稱部位飾連枝葉紋,沿鐘耳外側依耳之波狀起伏凹凸飾花朵乳釘紋一周。整個鐘的造型為短粗桶狀,裝飾雖然簡單,但協調勻稱,鐘體粗短,反而顯得穩定。

鐵鐘上銘文很簡單,不過大部分銹蝕嚴重,很難分辨通讀。大字有諸如常規的“法輪常轉”等詞語,紀年部分可辨出為“解州夏縣司馬溫公墓余慶禪院,僧長宿、志心……延祐五年□月□日”等。元朝延祐五年即公元1318年。由于銘文銹蝕嚴重,造鐘緣由不得而知。但作為禪院之鐘,又由僧人發愿鑄造,因此應為佛鐘之列。作為元代鑄鐘遺存,十分珍貴。


網站聲明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