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岛玲视频一区二区_中文字幕亚洲无码AV_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設為首頁|加入收藏
登錄|注冊
您的位置:首頁 > 河東映像>

豐碑永樹——《柴澤民的故事》讀后

來源:發布者:時間:2019-10-26

     獻身革命 譽滿河東

柴澤民1916年出生于聞喜縣城一個貧苦的市民家庭,“九一八”事變后,作為聞喜中學的一名學生,他積極參加聞喜縣抗日救亡運動,并參與發起成立“反帝大同盟”活動。1933年冬他加入中國共產黨,1937年1月任聞喜縣委組織部部長,抗日戰爭時期先后任夏縣中心縣委書記、條西地委書記、太岳五地委書記并兼任第五軍分區政委、太岳三地委書記等職,一直是河東地區黨組織和地方武裝的主要領導人。

1941年5月,“中條山戰役”中,20萬國民黨軍隊全線潰退,河東人民陷入水深火熱之中。柴澤民受命于危難之時,擔任了條西地委書記,由太行山潛返河東。沿途敵軍封鎖甚嚴,他經過千辛萬苦,徒步兩個多月,才輾轉回到了聞喜縣下丁村小柏爻老黨員孫興華家中(河東地區黨的主要領導人隱蔽活動的重要據點)。當晚條西地委主要負責人柴澤民、席荊山、董奧林等,在這里謀劃著開辟河東抗日的重大戰略部署。柴澤民化名王富貴,來到日寇大據點夏縣水頭鎮張莊村一家小醫院坐診,醫院成了條西地委成員的接頭地。駐水頭的日軍做夢也不會想到,他們絞盡腦汁要抓捕共產黨、八路軍當地的首腦人物,竟在其眼皮底下進行著抗日活動。柴澤民和地委一班人在極其困難和復雜的情況下,建立健全了各級、各行業黨的組織,積極發展黨員,壯大黨的隊伍,利用各種方式狠狠打擊盤踞在河東地區的日本侵略軍,保衛人民生命財產安全。

1943年7月,條西地委改稱太岳五地委后,為了擴大抗日根據地,打破日寇對南同蒲鐵路和汾河兩岸的封鎖線,充分利用稷王山周邊溝壑縱橫、丘陵起伏的天然屏障,發揮游擊戰的優勢,地委決定并征得太岳區黨委同意,設立了稷麓縣委和稷麓縣民主政府。在以柴澤民為書記的五地委領導下,稷麓縣抗日民主政府很快就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就,狠狠打擊了日軍的有生力量。

三年解放戰爭時期,柴澤民同戰友和這里的人民,配合人民解放軍打敗了盤踞在河東地區的各種反動武裝,為全國解放戰爭的勝利作出了巨大貢獻。

從1933年參加革命到1948年調離運城的15年時間里,柴澤民的足跡幾乎遍及整個河東大地,帶領全區人民,同國內外敵人進行了殘酷激烈的堅決斗爭,其卓越功績在河東地區的人民群眾中享有崇高聲望。時至今天,柴澤民的名字依然譽滿河東,成為河東人民的驕傲和榜樣。

外交戰線 再鑄輝煌

1948年9月運城解放后,柴澤民調任北京,先后任豐臺南區軍管會主任、北京市人民政府秘書長和市委工交工作部部長。1962年調外交部工作,先后出任幾內亞、埃及、匈牙利、泰國、美國五國大使。他在任大使期間,充分展示自己和平友好的外交魅力和風采,廣交朋友,讓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國。

在出任中國駐泰國首任大使時,柴澤民憑著十分出色的工作,獲得了該國最高榮譽——白象勛章。

中美正式建交后,他出任新中國首任駐美大使。他積極展開文化攻勢,將中國民族舞蹈《絲路花雨》、京劇《拾玉鐲》《十八羅漢斗悟空》以及粵劇等介紹到美國演出,讓美國觀眾領略中國豐厚的文化底蘊。柴澤民頻繁穿梭于白宮和各州政要、國會會員、民間團體和黨派、僑團領袖與百姓之間,美國的50個州中,他到過30多個。他還受邀到各大學、集會等場所,做過上百次演講。從而,達到了宣傳中國、展示中國、取得各界支持的目的,促進了兩國的合作與共識,很快便打開了中美交往的新局面。

柴澤民以他的外交家風度,任駐美聯絡處主任到駐美大使期間,使中美關系正常化有了較大的發展,在我國外交史上留下了光輝的一頁。因此,美國朋友給了他極高評價,一致認為柴大使是“大使中最受歡迎的一位”?;粮裾f:“柴表現出老練外交家的風范?!毙侣劷绮簧偃朔Q其為“當時駐美大使中最活躍的一位”。

紅色家風 傳承久遠

全國人大委員會原副主任、全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主任顧秀蓮在為《柴澤民的故事》一書寫的序言中指出:“柴氏一門紅色家風特色明顯:一是以忠立身,忠心報國;二是俠肝義膽,追求真理,錚錚鐵骨,剛毅堅強;三是在困難面前,勇于擔當,臨危不懼,不折不撓,自強不息;四是清正廉潔,清白為官;五是知恩圖報,樂于奉獻;六是嚴教子孫,才學自立?!?/p>

忠孝傳家久,詩書繼世長。柴澤民在國難深重的戰爭年代,組建武裝力量,為民族利益而斗爭,在和平建設年代,出使五國,合縱連橫,為祖國利益而公關,盡職盡責,這就是他對大環境和祖輩形成家風的踐行和創新。

柴澤民的曾祖耕讀傳家,父親經商,為人忠厚誠實、明禮誠信,并將祖傳規定充實修訂為12條:行仁德、重道義、懂禮法、有智慧、守信用、要忠誠、盡孝道、好友愛、樂善施、知廉恥、勇擔當、懂感恩。柴澤民為遺腹子,他的一個姐姐和3個哥哥,有的早逝,有的抗戰中失去聯系,母親便寄希望在他的身上,含辛茹苦將其拉扯成人實屬不易。母親從小給他講父親留下來的12條家規,且以身作則言傳身教,在柴澤民的心靈深處扎下了善良、勤勞、剛強、堅毅的根。母親盡其所有支持兒子干革命,為窮人謀利益,她老人家的機智勇敢讓世人敬佩不已。

1946年,不可一世的胡宗南進攻晉南解放區,揚言“抓住柴母做人質,徹底消滅柴匪”。漢奸土匪剡世全的復仇隊緊盯著這位革命母親無法擺脫,她遂心生一計,來到剡家對其母說:“我是柴澤民的母親,聽說你家的兒子要找我,我來見他?!必吣竾樀眠B說了數遍“不會吧”,過了一陣子才說出心里的擔憂:“是不是八路軍游擊隊來抓我?”柴母說:“你既不是土匪又不是國民黨,也不拿刀拿槍和他們打仗,游擊隊絕不會抓你!”聽了此話,剡母像受了赦免的死囚,拉著柴母的手直喊“老姐”,兩人談得很投機。于是,柴母便被安頓在她家后院窯洞里住了下來。剡匪得到消息后直奔自家后院,一進門其母就給了兒子一個重重的耳光并罵道:“見了你柴媽就這么沒禮貌?”剡匪先是一怔,接著要動武,其母橫在其間叫罵:“你今天抓她,明天八路軍再來抓我?混小子,娘就死在你手里算了……”就這樣,柴母在其家中住了七八天后平安地轉移到平陸山區去了。

像柴澤民與其母那樣正己正人,我們的國家才能真正強大起來,傲立于世界的東方。

不忘初心 回報桑梓

柴澤民秉承柴氏“知廉恥,立身要清白,行止需端正”的優良家風,始終保持著共產黨人的優良傳統,廉潔從政、嚴于律己,從不搞任何特殊化。無論是在地方、在中央,還是在國外工作,他都能夠始終堅持踏踏實實做事、清清白白做官,做人民的好公仆、做黨的好干部,在政治上、作風上和生活上,嚴格按照黨員標準要求自己。

柴澤民長期以來用實際行動回報桑梓,直到耄耋之年,仍經常奔波于河東大地,力所能及地辦一些有益之事。

1998年時任全國老促會副會長的柴澤民,多次到嘉康杰老家韓家嶺考察,對該村的發展進行了合理規劃,還為修建中的“夏縣中心縣委紀念館”題了字。2002年,柴澤民再次來到該村,并聯系中央相關單位,先后為該村修路、撥款,從根本上解決革命老區、烈士家鄉的行路難問題。

1938年春,夏縣游擊隊七中隊政治部主任王毅哉和副隊長張雨亭8人,以“托派分子”的罪名被殺害。在柴澤民、喬明甫、孫雨亭等人的多次反映下,1985年12月經上級黨委批準,得以平反昭雪,恢復名譽。

稷麓縣委書記王立中(贠灝),1945年5月和柴澤民一起同日寇戰斗時,被敵人罪惡的子彈奪去了生命,乃抗日戰爭中河東地區犧牲的我黨唯一的一名縣委書記。柴澤民深感惋惜,他對其子及其家人多有關照,并幫忙收集整理革命烈士王立中的資料,出版成冊。

1983年柴澤民回到了闊別30多年的故鄉,來到孫興華烈士墓地,為戰友掃墓。在柴澤民的建議下,聞喜縣委、縣政府于1984年4月6日,在該村樹起一塊高大的紀念碑,并公布為“聞喜縣重點烈士紀念建筑物保護碑”。2003年5月,該縣人民政府將下丁中學更名為“興華中學”。2008年8月,《革命功臣孫興華傳》出版。

1994年4月5日清明節,柴澤民在《北京日報》上發表了懷念戰友劉志超的文章,反響強烈,影響很大。由于當時的殘酷戰爭環境,劉志超犧牲后沒有留下墓碑、也無生平記載。柴澤民的文章,不僅是對戰友劉志超的懷念和紀念,也是對歷史的補白,無名英烈終于有了文字記載,得以流芳萬代。

2005年聞喜中學90華誕前,柴澤民應邀回到故鄉,此時他已年近九旬。他精神煥發、熱血沸騰地說:“母校先后有40余人赴延安抗大學習,160余人參加了八路軍和決死隊……母校給了我們革命的勇氣和力量!”

網站聲明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