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發布者:時間:2019-10-25
今年國慶節,我坐在電視機前,激動地觀看大閱兵的現場直播,當我看到“圓夢奧運”方隊通過天安門時,回憶不禁涌上心頭……
十年臨池磨劍利
情系奧運迎曙光
1993年9月23日,我在北京出差,度過了一個不眠之夜,那也是令全國人民嘆息的一夜。
那晚,我和全國人民一樣,坐在電視機前,靜候著國際奧委會第112次全會的結果,盼望著北京2000年奧運會申辦成功。然而,薩馬蘭奇宣布“獲得2000年奧運會舉辦權的城市是:悉尼”。接下來的兩三秒鐘似乎停止了,空氣似乎凝固了,我的眼淚不由自主地流淌下來……窗外,傳來稀疏的幾聲爆竹聲,據說北京市民下午已自發地準備了大量的爆竹,想好好慶祝一下。然而,希望落空了,只有少數人點燃爆竹,也許是另一種無奈的抗議吧。
男兒有淚不輕彈,我在心里默念:“奧林匹克,我們會有成功的那一天。”從此我了解奧運知識,關注國際奧運動態,奢望有一天為中國申奧成功貢獻自己的綿薄之力。
機會終于來了,8年后,中國獲得了2008年奧運舉辦權。
2001年在全國人民關注奧運、支持北京的熱潮中,我創作的書法作品“繁花似錦,世紀之辰建中華偉業;眾志成城,情系奧運迎神州曙光”,榮幸入選“世紀之辰情系奧運中華書畫藝術大展”,6月19日~25日,以編號A00961在中國美術館展出一周。令人更意想不到的是,7月10日~16日,全部作品將在俄羅斯莫斯科中央美術家之家展出,為7月13日北京申奧成功增添對外宣傳的藝術元素。
我的一幅普普通通的書法作品,竟然在兩個月之內,先后登上了中、俄兩國的最高藝術殿堂,著實出乎意料。我以此為動力創作的“群星璀燦”條幅,還榮獲了“奧林匹克星中華兒女書畫大獎賽”銀牌獎。
2002年,在紀念申奧成功一周年之際,中國文化部文化藝術人才中心、世紀之辰情系奧運中華書畫藝術大展組委會,聯合邀請我赴俄參加中俄藝術文化交流活動。我因工作忙難以脫身而未行,但我為此創作的新作品“OK!世紀之辰友邦德鄰助中華一錘定音;yp’a!(烏拉)情系奧運書壇畫苑赴俄國結緣翰墨”,在8月5日以編號A0426再次在俄羅斯中央美術家之家展出,并榮獲優秀作品獎,中俄聯合為我頒發了獲獎證書。連授殊榮,我高興得像獲得奧運金牌一樣。
奧運為我鋪綠階
與時俱進達京畿
2008年是中國奧運年。元旦前夕,我收到了由北京百藝世紀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承辦,中國書法藝術家協會、中國美術藝術家協會協辦的“奧運有我全國書畫作品巡回展覽”征稿邀請函。我心情十分激動,毫不遲疑,動手創作了金文大篆作品一幅:
中華兒女鯤鵬志,體育競技龍虎姿。奧運有我添異彩,百年滄桑綻新綠。更快更高更強健,公平團結增友誼。書壇畫苑重參與,福娃貝晶歡迎妮。
作品不僅在全國31個省會城市巡回展出,而且還入編由中國國際文化出版社出版的《奧運有我全國優秀書畫作品精賞》。
2008年1月3日,經過三天思考,我作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舉辦曹中義迎奧運書畫展。
1月8日,《運城日報》發表了我紀念恢復高考30周年的征文《蹉跎歲月倔強人》。讀著自己的文章,我更加堅定了舉辦個人書畫展的信心,并做好了思想準備。3月24日是奧運圣火點燃的日子,我在晉南師范作了一次“國旗下的講話”,其內容就是為晉南師范的師生講奧運圣火傳遞的重要意義,并言明為了迎接奧運,我將在5月1日舉辦“曹中義慶五一迎奧運書畫展”。當天下午我就辭職離開學校,搬到一個無人干擾的獨家大院,當晚就投入到藝術創作的忘我境界中。在短期內竟創作了七八十幅作品。為了讓觀眾全面準確地了解奧運知識,我為每幅作品都寫了解說詞,并印制了2000余份,后來在展覽中,被觀眾索要一空。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努力,在永濟市委統戰部的支持下,在民盟永濟總支的幫助下,5月1日至10日,“民盟盟員曹中義慶五一迎奧運書畫展”在永濟市隆重舉行,接下來將在運城市及各縣市巡回展出。不料,5月12日發生了汶川大地震。
災難無情人有情。在地震面前,我們再次看到了果敢負責的中國政府全力以赴、實施救災;我們再次看到了萬眾一心、眾志成城的人民群眾,一方有難,八方支援;我們再次看到了前赴后繼、勇于奉獻、不怕犧牲的解放軍指戰員和白衣天使,他們奮不顧身、臨危不懼地奮戰在搶救現場。
一種從未有過的愛國熱情空前高漲,中華民族的凝聚力在這一刻得到了升華,得到了弘揚。我們一家八口人都參加了捐款,兩個上幼兒園的孫子都獻出了童稚的愛心。
莫道人間桑榆晚
微霞尚紅滿天際
2008年6月13日,《黃河晨報》(《運城晚報》前身)刊登了我的《奧運有我》書法作品欣賞。6月14日,以我的作品為主體,由民盟運城市委主辦的“運城盟員慶七一、迎奧運書畫展”在河東博物館隆重舉行,為6月25日在運城舉行圣火傳遞獻上了一份文化大餐。6月20日我撰寫的散文《鸛雀樓與奧運同輝》在《黃河晨報》發表。6月25日副省長張平到運城傳遞奧運火種,因時間緊迫無暇觀看書畫展,用手機微信向我祝賀,并索要了一套書畫作品照片。
9月28日,我帶著全部作品到“永樂宮首屆國際書畫節”準備參展,結果一是棚子太小,無法布展;二是天降大雨,怕浸壞了我的作品;三是我的恩師張生在開幕式上突然因病離世,我流淚寫下了《張生拉我學書法》,在《黃河晨報》發表,以志遺愛。直到第二年五臺山申遺成功后,我帶著全部作品在五臺山展出,20多天中為寺院和游人免費創作,贈送了200多幅作品,算是為宣傳五臺山非物質文化遺產作了奉獻。
2008年11月,在北京奧運村舉辦“中國老年書畫奧運展”,我將自己的學書感悟創作了排律一首:
十年臨池磨劍利,嶧山出鋒玉篆欹。三年筆法未相似,李鄧吳徐互交織。五年筆勢難相像,宗秦法漢覓蹤跡。八年筆意始有我,甲骨鐘鼎悟玄機。奧運為我鋪綠階,與時俱進達京畿。百尺竿頭再一躍,夕陽有約上高梯。心心相連情義重,牽手結伴共足跡。莫道人間桑榆晚,微霞尚紅滿天際。
作品被評為金獎,擬入編《當代書畫名家精品收藏名錄》,我在校對稿中,發現“覓蹤跡”寫成了“蹤跡覓”,有筆誤,怕以此貽誤后人,故放棄了入編機會,但我為奧運盡了自己最大的努力,也成就了我的人生輝煌。我精心保留了電視、報刊媒體宣傳我的文圖資料,伴隨著我十多年。現在雖然退休七年了,但我仍保持著旺盛的精力和狀態,銘記著“重要是參與,而不是取勝”的奧林匹克宣言,向著“更快、更高、更強”的目標邁進,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沖鋒在前,奮斗不止。
我的迎奧運書畫展雖然已經過去十多年了,但它對我的成長進步是無法衡量的。我以我血薦軒轅,用自己的綿薄之力為國家的興盛鼓與呼,難道不是最愜意的事情嗎?正值新中國70華誕,追昔撫今,草成此文,與諸君共享,請大家與我一樣,為了祖國母親,守初心、擔使命,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鼓浪揚帆,再啟新程!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