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岛玲视频一区二区_中文字幕亚洲无码AV_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設為首頁|加入收藏
登錄|注冊
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

河東千年鼓韻 回響華夏正聲

——大型鼓樂舞詩《大河之東》亮相第六屆絲綢之路國際藝術節側記

來源:發布者:時間:2019-09-17

“祭天祈雨”

“鼉鼓啟農”

“老鼠娶親”


■本報記者 王 捷 文/圖

鼓樂陣陣,聲聲入心。

9月9日、10日,古都西安,秋雨緩緩而至,帶走了夏日的熾熱,送來了清爽。與此同時,送來的還有大型鼓樂舞詩《大河之東》。

作為第六屆絲綢之路國際藝術節演出的重要劇目之一,這部由運城傾力打造的史詩大劇以其別開生面的氣勢和內涵,帶著對運城豐厚文化底蘊的詮釋和演繹,邁著前所未有的自信步伐站上了更為宏闊的國際舞臺。

演出所取得的成功,令人振奮。兩場展演,贏得了陜西文藝界專家學者以及來自全國各地觀眾的盛贊,西安廣電大劇院內場場爆滿,線上線下好評如潮。接連不斷的掌聲、叫好聲、喝彩聲讓我們看到了一場高質量、高水準的劇目,向世界完美解讀了“五千年華夏文明族根在河東,古中國傳統文化瑰寶看運城”。

演職人員精益求精細打磨

一臺完美演出,自然離不開演職人員幕后的辛勤付出。盡管這部劇已經準備了一年多的時間,并且成功在上海、深圳、太原等地演出,但每一次出場對于他們來說,都仍是一次考驗。

8日一早從運城出發抵達西安的《大河之東》演出團隊,剛到酒店匆匆吃過飯,便馬不停蹄地開始在劇場踩臺,熟悉演出場地。演員們夜里12點多才回去,而負責道具、燈光、音響等方面的工作人員,仍然在一線加班加點對舞臺進行布置、修改,以確保演出效果。

9日一大早,全體演員又匆匆趕往劇場,抓緊苦練,小到一個表情、一個眼神,都不放松。每一場排練,他們都要化好裝穿好演出服。身上的衣服往往濕了干;干了又濕。累了就躺在板凳上或桌子上休息一會兒。

主演毛昕飾演時光老人、畫師等角色,要換5套服裝和頭飾,出場11次之多,演出強度可想而知。因為粘胡子,他的皮膚被膠扯得生疼,自己也無法吃飯。為此,他常常餓著肚子,直至排練或演出結束。

主演、運城市文工團副團長徐宵飾演黃河母親,這一角色和時間老人一樣貫穿全劇。為了演出效果更好,她特意剃掉了兩鬢的頭發。長時間帶著發箍,讓她的頭皮發緊,到了晚上就會感到頭暈惡心。這次排練,因為后臺光線暗,她從拱橋上下來時,一不小心扭到了右腿,膝蓋腫得像饅頭一樣,疼得彎不回腿。但當音樂響起的瞬間,她就會忘記疼痛全身心投入,順利完成每一個動作。

“這個角色主要表達的是我們中華兒女,在黃河、在河東孕育了生命,孕育了文化。對于舞蹈演員來說,能有這樣一次參與的機會,是一件幸事。我希望能夠為這個劇貢獻最好的自己,全力以赴做到最好,把我們河東文化推向全國,推出國門,推向世界。”徐宵說。

彩排間隙,飾演關公的蒲劇青年演員趙振,一遍又一遍地在舞臺上練習著臺步和拋接青龍偃月刀,只為更精準地契合鼓樂手的鼓點,以展示出關公的精氣神及情緒變化。“作為關公故里飾演關公的演員,我有責任、有義務把關公精神、關公形象在古都西安展示得更完美。”他說。

該劇演員年齡跨度極大,最年長的是高蹺走獸部分的一位農民,已有67歲,最小的是背閣中的小朋友,只有三四歲,但大家都沒有喊過一聲苦、叫過一聲累。還有該劇總導演、陜西舞蹈家協會主席王宏,國家一級舞美設計張繼文,執行導演楊偉信等,均一直堅守在排練現場,反復指導演員細節,隨時協調調度各方。

正是因為大家的努力付出和精益求精的態度,才讓《大河之東》在西安閃閃發光。

演出成果喜人獲多方贊譽

兩場演出無疑是成功的。久久不愿離去的觀眾舉著雙手為演員們點贊,雷鳴般的掌聲和喝彩聲此起彼伏,都證明了這一點。

觀眾袁先生看完后,感慨萬千。他說,山西人給陜西人帶來了河對岸震撼人心的鼓樂,劇中的鼓樂把中國傳統農耕文化激發了出來,讓今人感受到,中國古老文化底蘊何其深厚,現場效果有多么地震撼心靈。

來自陜西文藝界的專家學者,同樣也深深為《大河之東》的無限魅力感到振奮,為兩地文化交流感到欣喜。

陜西省文化和旅游廳副巡視員孟寶民攜全家特意前來觀看演出。在這次絲綢之路國際藝術節展演的近50個劇目中,他首選的便是《大河之東》。“這次演出主要是通過鼓樂的形式,展現過去一段歷史的輝煌,這種手法非常獨特。”孟寶民說,“運城文工團來陜演出,這是對陜西國際藝術節的大力支持,意義非常重大,既能增加我們兩地之間的文化交流,又能促進我們今后相互之間展開合作。通過文化交流,我們兩地的關系將進一步密切。”

演出結束后,陜西省藝術研究院院長、研究員丁科民仍然意猶未盡,非常興奮。“這場演出大氣恢弘,看了讓人長精氣神兒。鼓舞舞出了中華民族旺盛的生命力,鼓樂敲出了中國人不屈的精神。”他說,我們中華民族尤其是黃河沿岸優秀的歷史傳統,以及豐富燦爛的民間文化,在這部劇里都得到了很好的體現,讓人真正領略到了河東大地的人文風采和藝術魅力。

“這次的鼓樂舞詩,把山西傳統文化、歷史名人以及民間優秀藝術,如鼓、舞蹈等集中在一起,以一個主題貫穿,用現代意識加以統領,與現代人的審美追求、審美需要完美結合,可以說是一種創新性的表達,這正是傳統的民間文化需要做的事情。”丁科民進一步解釋道,“尤其是把黃河母親這個主題從頭貫穿到尾,中間的舞蹈群組,以及一些獨舞、雙人舞都很有情感沖擊,這種表達是民間舞蹈傳統文化走向未來、走向年輕人心靈的一個重要方式。演出最后,社火演員們在前排跳著非常興奮、自由、快樂、幽默的舞蹈,完全是現代舞的表現,可以說是一種心靈綻放,讓人感到特別振奮。”

陜西師范大學音樂學院黨委書記惠剛看完后,同樣興奮異常。“五千年華夏文明生生不息,五千年河東鼓聲隆隆不絕。鼓是中華文明的精神,是中華之聲、華夏正聲。它承載著中國人的希望,展示著我們內心自強不息的精神,代表了我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是我們精神文化內核的重要因素。這場演出把鼓、樂、民歌、詩詞等同地方文化結合起來,整體展現了黃河岸畔的生活壯景。最后一章也非常好,這是一種傳承,寓意華夏文明綿綿不絕、生生不息。”他說。

助推文旅發展的亮麗名片

10日晚演出之前,是運城文化旅游推介會。運城舜帝關公忠孝文化游、鸛雀樓大唐陪都文化游、永樂宮道教文化游、后土祠黃河根祖文化游、裴氏宗祠古代將相文化游、舜耕歷山原始森林生態游6條精品線路的特色之美,令在場觀眾心馳神往。

而《大河之東》就像是一張助推運城文旅發展特色的亮麗名片,以一種現代化演繹方式,向觀眾展現了運城源遠流長的歷史文化,讓他們產生了愿意去了解運城、去看看運城的想法。

武漢市歌舞劇院業務副院長熊濤被該劇的大氣深深震撼。他說:“尤其是舞美、服裝,令人印象深刻,包括演員的表演都非常投入,非常精湛。這是一部很好的作品。鼓是山西一個很有特色的標志,十分特別,很希望有機會到運城去觀摩學習。”

西安市民李女士通過這部劇對運城有了認識,希望能多去運城交流,她認為該劇所呈現的中華藝術需要傳承,她渴望通過運城的旅游名勝,更多地了解運城。

演出結束后,西安市民王俊杰久久不愿離開,仍然陶醉其中。他特別喜歡絳州大鼓,還收藏有絳州大鼓演出的錄音視頻,因此在得知這次演出后專程過來。“現場觀看和看視頻完全是兩個感覺,這次深深顛覆了我的認識,謝謝藝術家們帶來的精彩表演。這是一部精品大劇,非常恢弘,以鼓為魂,將整部劇串聯起來。”他說,運城他去過好多次,非常棒,但對運城全面的歷史文化了解并不深,“這次不僅了解了運城的歷史文化,還了解了6條精品線路,作為近鄰,有機會我一定再多去幾次”。

觀眾閆先生在觀看中不時用手機把自己喜歡的場景攝錄下來。他說,這部劇為廣大群眾帶來了歡樂,也讓他對運城有了進一步了解,他一定會多多宣傳運城。

觀眾楊舸在朋友的介紹下前來觀看該劇,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震撼。“陜西和山西的文化特別接近,這次觀看仿佛看到了我們陜西從遠古到現代的生活和文化。”他說,加上旅游推介會,讓他看到運城有這么多名勝古跡,這一切都深深吸引了他,他決定今年國慶節假期就赴運城旅游。

在西安市外事僑務辦公室原主任、中國駐法國斯特拉斯堡總領館副總領事成麗娟看來,《大河之東》是第六屆絲綢之路國際藝術節上的一部力作,為藝術節送上了一份大禮。“整個劇的編導、舞臺設計、服裝、燈光、音響,以及演員陣容都是一流的。這部劇使我們更進一步了解到遠古盛世時河東兒女的真實生活場面,也把當時黃河兒女戰天斗地、與大自然和諧共生的歷史畫卷,擺在我們面前,使我們收獲很多。”

這次,《大河之東》的驚艷亮相好評不斷,讓全國乃至世界的觀眾,領略到了一場極富河東特色的文化盛宴。一個半小時的演出,從遠古走來,仿佛一幅長卷,延展出浩瀚的河東歷史文明,彰顯了運城的文化自信。我們也有理由相信,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全體演職人員的精心打磨下,《大河之東》的魅力與影響更將綿延無限。

網站聲明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