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發布者:時間:2019-09-16
□記者 景斌 通訊員 胡猛
近日,備受業內矚目的第四屆中國戲曲(黃河流域)紅梅大賽在青海互助縣舉辦,來自黃河流域13個省(市、自治區)的65個院團、23個劇種、130名選手、1120名助演樂隊人員參加了本次大賽。經過激烈角逐,運城市蒲劇團演員蘇鵬,憑借《李慧娘》選段中的精彩表演,一舉奪得紅梅大賽金獎,為我市蒲劇再次爭得榮譽。

中國戲曲(黃河流域)紅梅大賽是經黃河流域省(市、自治區)戲劇家協會共同發起成立的區域性戲劇賽事活動,該活動旨在傳播中國傳統戲劇藝術,加強黃河流域各省(市、自治區)戲劇界的交流,提高中青年戲劇工作者的藝術水平。
得到參賽通知后,運城市蒲劇團藝術創作室高度重視,經研究決定推薦本團演員蘇鵬參賽,并根據她的自身特點選定競演劇目《李慧娘》。
為了做好競演準備,運城市蒲劇團團長賈菊蘭安排各部門演職人員全力配合,音樂設計張志勇對參演選段音樂重新進行整理和完善,蘇鵬也多次請教恩師武俊英,力求在唱腔上達到完美,將蒲劇的音樂之美發揮到極致;蒲劇國家一級導演雷亞芬也是加班加點為蘇鵬的表演摳戲,一招一式、一顰一蹙都要求精益求精,確保當天在表演上達到完美無缺。
據了解,蘇鵬在2014年就曾以《李慧娘》一劇榮獲第十四屆山西省“杏花獎”戲曲表演獎。該劇既有蕩氣回腸的愛情故事,又有柔情唯美、悅耳動聽的“武派”唱腔,還有功法吃重的表演技巧,是一個唱做并重的經典劇目。特別是《救裴》一折中的“吹火”特技,更是令人叫絕。

據了解,為了學習“吹火”技巧,蘇鵬先是得到雷亞芬的傳授,后又赴西安拜訪有“吹火第一人”之稱的秦腔名家韓俊麗。經過韓俊麗的悉心指導和她自己的刻苦練習,蘇鵬的“吹火”技巧日臻成熟,表演時一口氣吹火次數曾高達150次。
8月25日,蘇鵬、張志勇、張小明(助演)等趕赴青海。“有壓力,但不緊張。咱們蒲劇藝術本來就很美,我只需要正常發揮就行!”蘇鵬笑著說,多年的舞臺經驗讓她更加從容、更加自信。
剛到青海,他們就直接趕赴大賽現場,查看場地、熟悉舞臺、與燈光音響師溝通……緊張有序,按部就班。
青海初秋的天氣已經微寒,大賽舉辦地條件有限,大家一切從簡,在場地外尋得一處僻靜地就開始練習。令人感動的是,本次大賽組委會工作人員特別熱情、周到,在與他們溝通《李慧娘》的舞美設計過程中,工作人員不厭其煩、反復模擬,讓大家感受到了戲劇人特有的專業和樸實,這才使得走臺過程能夠非常順利。
這次紅梅大賽涵蓋劇種之廣、參與演員之多、規模之大,在近些年都屬少見。現場,別的劇種演員在臺上彩排時,除了練習和化妝,蘇鵬都安靜地坐在臺下,認真觀摩學習。“戲曲都是相通的,只有取長補短、博采眾長,才會得到進步。”張志勇感慨地說。
在走臺的時候,有青海當地的秦腔、隴劇演員在下面觀摩,蘇鵬的表演博得了陣陣掌聲,還有演員跑到后臺找到張志勇說:“你們蒲劇的音樂太好聽了,表演真是太美了!”
經過前期的抽簽,蘇鵬被安排在第二輪第三名競演。8月26日晚上,競演正式開始。蘇鵬心態很放松,在她認真化妝的時候,武俊英還實時和她通話,不斷叮囑臺上的細節。賈菊蘭是蘇鵬的同門師妹,她也多次與蘇鵬視頻通話,為其加油鼓勁。
競演開始了,張志勇忽然發現蘇鵬幕后的幾句唱腔沒有聲音,“壞了!胸麥出故障了!”他連忙奔到后臺,原來由于音響師的失誤,導致胸麥待機關閉,排除故障后,蘇鵬登場了。
蒲劇大氣悅耳的音樂聲響起,令臺下觀眾也為之傾倒,觀眾們跟著蘇鵬的劇情表演進展時而開懷大笑,時而痛哭流涕,臺下掌聲、叫好聲不斷,尤其在“吹火”時現場氣氛更是達到了高潮。整場表演行云流水,一氣呵成,“好聽!好看!精彩!”臺下一名觀眾非常激動地說。
后來得知,本次大賽以《李慧娘》選段競演的就有5個劇種,與蘇鵬同輪競演的就有秦腔《李慧娘》,而蒲劇的表演反響最好,最為熱烈。
最終,蘇鵬榮獲第四屆黃河流域戲曲紅梅大賽一等獎,這也是她繼2009年獲得紅梅金獎后整整10年來的再次得獎,在蒲州梆子曾經風靡過的青海,為我們蒲劇爭得了榮譽。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