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發布者:謝全登時間:2019-08-26
我的啟蒙老師是我的幼兒園老師。他姓朱,是一位離休教師,教我們時已60有余,是我們村德高望重的文化人。
朱老師不茍言笑,不怒自威,嚴謹認真,一身粗黑布長衫,總是漿洗得干干凈凈,整整齊齊。
上世紀70年代末,為了讓孩子早點接受啟蒙教育,村里決定辦個幼稚班,全村5~6歲的孩子均可報名。一間教室,一個班,一個老師,無大班、小班之分,統統“一鍋燉”。據說當初聘請誰當老師,也著實讓大隊干部傷了一番腦筋,前思后想,想到了本村退休在家的朱老師。朱老師在全縣不同公社和不同村的學校都教過書,于是上門禮請,朱老師倒也痛快,欣然接受。
班里40多個孩子,光有教室也不行,課桌椅怎么辦?朱老師自有辦法:找大人幫忙從大隊部拉的磚堆處搬來新磚,穩穩當當壘成兩個底座,高度適合孩子趴在上面寫字即可,然后把新裁的木板抬到上面,長的一排一個,短的一排兩個,課桌即成。別說,那些新裁木板淡淡的木香味真好聞,讓人至今難忘。
座椅嘛,自己解決,于是大的、小的、高的、矮的、好看的、丑陋的小板凳,統統收集到教室,在朱老師的指導下,擺放到位,倒也整齊。沒有黑板,去小學要個小黑板,墻上釘個釘子,掛上正好。沒有課本,這也難不倒朱老師,自己編,一切都妥當了。于是,課堂上,40余個小腦袋在朱老師的帶領下,整齊劃一,錯落有致,搖搖晃晃,“a、o、e、i、u、ü……”“上、中、下、人、口、手……”聲音略顯稚嫩,但很響亮。
在朱老師的管教下,我們越來越有學生樣了。后來,我們幼兒園畢業,到村小上學。村里也有了真正的幼兒園,有了桌椅、老師。前幾日,攜妻兒陪母親回村,猛然想起我們的幼兒園,還有朱老師。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