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發布者:張建群時間:2019-08-26

記者:作為運城籍的潛力作家,大家認識您是從文學出發的。目前您的文學創作還在進行嗎?
呂魁:從2005年我在省內《黃河》雜志發表處女作《小染》算起,至今14年間,分別在《人民文學》《十月》《當代》《中國作家》《青年文學》等國家級、省級文學期刊發表中短篇小說30余篇,近百萬字。我曾出版中短篇小說集《所有的陽光撲向雪》《莫塔》《朝九晚不歸》《把那個故事再講一遍》,獲未來文學大家Top20、第二屆人民文學之星佳作獎等獎項。近些年,我仍能基本保持每年完成一兩篇作品,還在繼續寫作,不過像文火燉雞湯般地慢工出細活了。
2016年,我在《芙蓉》雜志發表中篇小說《我略知她一二》,被《小說月報》《中篇小說選刊》轉載,2017年在《天津文學》發表短篇小說《一直下雨的星期天》,2018年在《小說月報·原創版》發表中篇小說《像什么也沒有發生過》。
記者:研究生畢業后,您已進入體制工作。工作一段時間后,您又離開體制選擇了別的行業,您是基于何種考慮有了新的選擇?
呂魁:2002年高考畢業后我去了北京,在對外經濟貿易大學讀國際貿易專業。2008年,我考入上海社會科學院國際政治專業,研究生畢業后又回到北京,2011年進入中共中央宣傳部某直屬事業單位,從普通編輯做起,歷任時政記者、副主編。
2015年我離開體制,四年多體制內的工作經驗,對我而言可以說是又一次完整系統地讀了一回大學。體制內的工作教會我許多,比如做事嚴謹負責,對待上級交辦的工作要及時完成給予反饋等。我很感謝自己曾在體制內工作過,這對年輕人來說是人生一筆寶貴的財富,使我在日后的工作中少走了許多彎路。
2015年年末,我去了一家互聯網+教育公司,轉行從事品牌公關工作。從那時開始,至今日我從事的工作,都與教育業態有關,或是互聯網+教育,或是教育媒體。隨著工作的深入,我也漸漸開始關注教育領域的相關問題,像教育公平、教育普惠、教育科技等。2019年年初,因機緣巧合,也可以說水到渠成,我辭去某家線上少兒英語機構品牌公關總監,帶著好的教育資源和項目,回到生我養我的家鄉運城,開始人生中真正意義上的第一次創業。
記者:您回鄉創業的目標是什么?為什么選擇在家鄉創業而不是別的城市?家鄉與北京相比,創業的優勢與短板各是什么?
呂魁:離開體制內這四年間,我所做的幾份工作都和教育有關。我先是在一家做教育大數據的互聯網公司待了一年,2016年年末去了國內排名第一的教育垂直媒體,2018年夏天又跳槽去了一家發展勢頭迅猛的線上少兒英語機構。四年的互聯網教育領域的工作經驗,讓我對國內的教育現狀有了一定的認識和了解。
我曾聽過不同研究領域的教育學權威教授、青年學者,激情滿滿闡述未來教育的模樣,想腦科學、教育大數據、游戲化學習、翻轉課堂、AR/VR等教育+科技的應用場景,使人對未來教育的發展無限憧憬。
在互聯網教育公司工作期間,每逢過年或家里老人生日,我都會回到家鄉小住幾天。通過和友人聊天以及有目的地市調觀察,發現距離我高中畢業十多年過去,家鄉的教育資源依然十分有限,更不用說先進的教育技術的應用,雖然有一些進步,但相較北上廣等一線城市相去甚遠。
2017年年末,我當時所在的教育媒體發表了一篇報道《一個經濟欠發達的農業縣如何辦幼兒園》,文中描寫的恰是我的家鄉芮城縣幾家公立幼兒園。那篇文章寫道:“芮城縣的所有幼兒園都設置了戶外活動場所,如沙水區、泥巴區、涂鴉區、大型積木區、音樂藝術區、植物種植區等。盡管大山的孩子不可能同北京、上海、廣州等大城市的同齡孩子那樣,與發音純正的外教練習英語口語,在科技感十足的IPad上人機互動,學會少兒編程,但芮城縣幼兒園的老師們通過和家長的互動參與,每一所幼兒園都收集了大量來自真實生活和自然中的素材,包括常見的撲克牌、酸奶盒、扣子,還有棗核、芝麻稈、汽油桶……”這篇報道令我相當震撼,盡管能看到家鄉的老師們竭盡所能帶給孩子們好的教育,但教育工具的落后,教授方式的停滯不前,也是不爭的事實。
我的奶奶曾任原運城地區幼兒園園長,我從小到離開運城之前,一直生活在地區幼兒園家屬院。文中所描述的芮城幼兒園的教學場景,和我上世紀90年代在地區幼兒園所看到的相差無幾。在大城市的孩子已經開始能接觸到全球領先的教育科技,用VR眼鏡進行虛擬生物解剖實驗,用人工智能技術補全知識漏洞時,我家鄉的同齡孩子卻還在用撲克牌、酸奶盒做的教具學習知識。盡管不可否認,家鄉這幾年的教育資源水平有很大程度上的提高,但與一線城市的教育理念和好的教育資源的分配,還是存在一定差距的。
也就是從那時候起,我就暗下決心,待時機成熟,有可能的話,我一定會盡我所能,帶著更先進、更優質的教育資源回到家鄉,讓更多的孩子能享受到與北上廣等一線大城市無差別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資源。
記者:目前的事業發展還順利嗎?有什么具體的打算?
呂魁:今年年初,受目前合作方邀請,我帶著北京的團隊,回家鄉創業,打造運城首家以“兒童成長·家庭親子”為主題特色的教育服務綜合體。所謂教育服務綜合體,通俗說就是指在一定商業區域中心,以教育主題為中心,以多業態的教育、文化、藝術、體育、科技等優勢資源為主,輔以新零售,餐飲、娛樂、母嬰、媽媽經濟等資源的綜合商業體。
教育服務綜合體,最主要解決家庭平日或周末節假日的家庭教育問題。現在孩子的家長多數都是80后、90后,他們平日工作繁忙、四處奔波,到了周末或節假日,好不容易有休息的時間,媽媽想休息下,看看熱播的電視劇或和閨蜜逛逛街,爸爸想看場球賽或約哥們兒喝啤酒擼串兒,但因為孩子要上各種培訓班,只能犧牲自己的休閑時光,陪著孩子東城學畫畫、北城學舞蹈,遇上堵車更是苦不堪言。等到了培訓機構,孩子去上課,家長沒地兒可去,要不就是窩在車里玩手機,或者干脆在孩子教室門口發呆消磨時光。
一站式的教育綜合體,目的就是解決家長的這些痛點。目前,在北京、上海、廣州、成都等均有較為成熟的教育綜合體。在這些教育綜合體中,孩子能在國內一線教育機構學習自己感興趣的知識,父母則在孩子上課的時間內,可以在咖啡館喝一杯咖啡或是做美甲、美容。等孩子下課后,一家人能去餐廳聚餐,買些面包甜點回家,度過一個愜意愉快的家庭周末。
我現在在家鄉創業的項目,就是試圖做這樣的一家教育綜合體。目前所入駐教育綜合體的數十家教育機構,包含早教、美術、藝術、音樂、舞蹈、少兒編程、體適能運動等,其中不少教育機構都是來自北上廣一線城市,也就是說更多運城家庭在家門口,就能讓孩子零距離對接國際化優質教育資源。
我和我的團隊致力于引進國內外一線教育品牌,匯總特色精品課程,讓每一個孩子愛上知識、敢于發現、善于思考、勇于創新、精彩成長!我希望通過自身的努力,讓家鄉的孩子全面接觸國際領先的教育項目,讓家庭獲得進階式成長。
記者:還會不會回到文學世界去?
呂魁:盡管目前創業階段,工作節奏和強度都不小,但我還是會保持寫作的習慣。現階段寫作對我來說,反而更像是放松休閑的方式,能讓我在疲憊高壓的狀態下放松下來。再加上年齡的增長,以及人生閱歷的增加,我對生活的感悟和理解有了新的認識,寫出來的作品也能有一定的深度,至少能讓自己滿意。
今年下半年我會有兩個短篇小說刊出,今年年底、明年年初,我的第五本書也會上市,與廣大讀者尤其是家鄉關注我成長的父老鄉親們見面。我深愛我的家鄉,我當然會堅持寫下去,試著將家鄉的故事寫出來,讓更多的人了解并喜歡上有歷史底蘊,同時正在蓬勃發展的大運城。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