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日報發布者:尉培榮時間:2019-08-22
今年1月,山西省軍區在太原召開“2018感動山西國防動員新聞人物頒獎典禮”。受表彰的兩個先進集體,一個是萬榮縣榮河烈士陵園志愿者群體,另一個是以巾幗英烈王光命名的安澤縣王光女子民兵班,其成員為醫生護士,平均年齡25歲左右。
2月24日,新華社“永遠的豐碑·為了民族復興英雄烈士譜”欄目,以《堅貞不屈的女區長王光:為掩護群眾轉移英勇犧牲》為題,介紹了王光烈士的英雄事跡。
其實,抗戰期間,王光烈士在萬榮稷王山根據地還有更多鮮為人知的人生細節。
1938年至1940年期間,年齡尚不足20歲的王光,在當時萬泉縣稷王山抗日根據地工作過兩年多,她人生中的一些重要經歷,就都發生在這兩年多的時間里。
顯著的工作業績。1938年8月稷王山邊區工作委員會成立之初,王光就先期到達稷王山,在邊區工委婦救會工作。運城女中畢業的王光,是當時干部隊伍中極少數具有一定文化的同志。王光不僅是“大眾劇團”的骨干演員,還在根據地組織婦女識字班,幫助干部群眾學習文化知識,激發大家的抗戰熱情。
在稷王山根據地加入黨組織。自幼飽受苦難的王光,工作積極上進,密切聯系群眾,突出的工作成績,在稷王山根據地有目共睹,是領導信任、群眾擁護的優秀婦女干部。根據王光的表現,經時任稷王山工委書記李承儒(化名王克義,芮城縣人)介紹,王光1939年6月在稷王山根據地的南文村加入黨組織。此后,稷王山縣委在袁兒溝舉辦黨員培訓班時,王光曾擔任培訓學習分組組長。
在稷王山根據地結婚。王光原名王聯鑫,1920年出生于稷山縣。因家境貧寒,6歲時,她被賣到安邑縣一地主家當丫頭,次年逃出虎口,被鹽化局職員王挺芳夫婦收養。參加抗日工作后,性格爽朗潑辣、辦事果斷干練的王光,是根據地干部群眾眼中的“辣妹子”。在稷王山縣委婦救會和宣傳隊期間的1939年秋季,經組織批準,王光與時任212旅54團二營教導員的蘇志乾(稷山縣清河鎮人)結為革命伴侶。
萬榮縣南文村的王德榮,是抗戰期間1938年加入黨組織的。前些年王德榮老人健在時,筆者曾多次到南文村采訪他。據王德榮老人回憶,他和王光年齡相仿,同期入的黨。王德榮說,王光與蘇志乾結婚時,沒有洞房,沒有嫁妝,也沒有舉行什么婚禮。1940年初,王光隨民運大隊一起從稷王山根據地轉移到太岳根據地,后分配到新成立的冀氏縣(今安澤縣)工作。
1938年冬,王光曾到鄉寧犧盟中心區學習過一個時期。轉移太岳根據地后,組織上曾派王光到武鄉縣蟠龍鎮抗大總校學習深造。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