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發布者:黃建中時間:2019-07-22
稷山汾南有句批評人的土話是這樣說的:“你這是羞先人哩!”大部分人對這句話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批評人就批評人吧,怎么就羞先人了?
2015年去北京辦事,到北海邊的郭沫若故居參觀,讓我一下明白了羞先人是怎么回事。郭沫若的故居陳列著他的生平展,很多文物都是原件,非常珍貴。其中有一份成績單,特別醒目,大紅紙上用毛筆赫然寫著——
大清宣統元年五月二十八日四川省嘉定府官立中學堂成績單:曾祖父郭賢惠、祖父郭明達、父親郭朝沛,學生郭鼎堂(郭沫若的原名)成績:修身35,算術100,經學96,幾何85,國文55,植物78,英語98,生理98,歷史87,圖畫35,地理92,體操85。
這架勢,一看就讓人心里發毛!考個試,公布成績時,先把曾祖父、祖父和父親的名字寫在前面。成績不好,學生自己丟人不說,真是連先人的臉都丟光了,一下子就讓人明白了什么叫羞先人哩!
原來在我國封建社會,寫履歷時,一直就是這樣寫的。不管是誰,只要寫履歷,至少要從曾祖父、曾祖母寫起,任何人不能例外。特別是考試、任用官員時,更是這樣。即使曾祖父、祖父是農民,并且已經去世,也要寫出來。
大家請看清朝光緒二十年(1894)的狀元張謇的試卷,在封面中寫著:曾祖父文奎,不仕,故;祖朝彥,不仕,故;父彭年,不仕,存。
老張的曾祖父、祖父都不仕,也就是農民,沒有當過官,并且已故,照樣要寫上。父親是農民,備注為存,也就是還在世。
稷山人鄭克昌給王炳壇寫墓志銘,就從王炳壇的曾祖父王法宗、曾祖母楊氏,祖父王毅、祖母段氏,父親王向乾、母親韓氏寫起。唐代大詩人王維給宰相裴耀卿寫碑文,更是從堯舜時的裴氏先祖,一直寫到裴耀卿的祖父裴慎、父親裴守真。
為什么古代這么重視官員的世系呢?這是因為以前特別重視官員的家風和門風,講究的是:求忠臣于孝子之門。大家想一下,如果是秦檜的后世子孫,一寫出身就是:曾祖父秦檜,南宋奸臣,害死岳飛,那他還有什么臉面去參加科舉考試或是去做官?
清朝乾隆十七年,秦澗泉參加進士考試,因為籍貫是江寧,并且姓秦。乾隆皇帝懷疑他是秦檜的后代(因為秦檜是江寧人),立即下令調查他的身世。最終證明,秦澗泉是宋朝清官秦梓的后代,和秦檜沒有關系,這才決定錄取他。
這時秦檜已經死了600多年了,并且從宋朝歷經元朝和明朝都到清朝了,負面影響還這么大。事情過后,感慨不已的秦澗泉專程到杭州岳王廟參謁,并寫下了“人自宋后羞名檜,我到墳前愧姓秦”的千古名句。
在漫長的中國歷史長河中,這種極端重視家風的履歷體制,無形中起到了激濁揚清的巨大作用。大部分人是當不起老百姓戳著脊梁骨說:這慫娃是羞了先人了。
為了預防后世子孫因貪腐而羞了先人,宋代的包拯就立下了,“后世子孫仕宦,有犯贓濫者,不得放歸本家;亡歿之后,不得葬于大塋之中。不從吾志,非吾子孫”的家訓。這應該是歷代預防子孫羞先人的最好注解了!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