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岛玲视频一区二区_中文字幕亚洲无码AV_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設為首頁|加入收藏
登錄|注冊
您的位置:首頁 > 經濟>

永濟,重振印染

永濟印染破產后,在原“火種”上誕生的兩家民企,已成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樣本

來源:運城日報發布者:朱 姝 蘭雪峰時間:2019-07-22

凱通印染全新智能化生產體系的設備即將調試完畢,進入生產階段。 本報記者 朱 姝 攝

上世紀80年代,作為永濟市經濟支柱產業之一,紡織印染業一直處于行業領先地位。“永濟紡織廠”“永濟印染廠”不僅是永濟,也是運城甚至山西工業中毋庸置疑的存在。

由于沒有及時對接市場需求變化,永紡、印染這兩家企業逐漸出現經營困難,并最終破產。

然而,永濟的紡織印染產業卻并沒有就此停滯,甚至消失。反而,在原先積累、沉淀出的人才、技術、管理等優勢的“火種”上,實現了轉型升級,帶動永濟印染行業的重振。

記者日前走進山西彩佳印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為“彩佳印染”)和山西凱通印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為“凱通印染”)這兩家永濟當地的印染企業,試圖尋找永濟印染重振背后的原生動力。

永濟印染:

產業重振 路在何方

很巧,彩佳印染和凱通印染兩家企業的負責人都是原來永濟印染廠的管理人員。

這是一種巧合,更是一種必然。

這也注定要了解當前永濟印染的發展,繞不開這一個名字——永濟印染廠。

“上世紀80年代還處于計劃經濟時代,當時的規劃是一個地級市需要配備兩個紡織廠,一個印染廠。永濟是山西省內著名的優質棉基地,因此省里當時決定在永濟建廠,這就有了永濟紡織廠和永濟印染廠。”柴化珍說道。

柴化珍是前永濟印染廠廠長兼總工程師,目前是彩佳印染的董事長。柴化珍向記者介紹了永濟印染行業的發展歷程。

當時的永濟印染廠從建廠初期就展現了迅猛的發展勢頭,曾經一度成為全省印染企業的標桿。

一個身處內陸腹地的縣級市,緣何能夠造就全省印染行業的標桿?

“用現在的話來講,就是我們對標全國一流,直接一步到位。”柴化珍說,“當時的印染先進企業都集中在上海、江蘇這些南方地區。所以我們沒有像其他地市的印染廠一樣選擇省內一流去學習,而是直接選擇了全國一流。”

在1982年,永濟印染廠建廠以后,廠里果斷決定以全國最先進的上海第二印染廠為榜樣,派出大批員工去上海學習先進的生產技術和管理方法,并引進了一批國內先進的技術設備。這讓永濟印染廠的起點就比其他地市的印染廠高出了一大截。

永濟印染廠還聚集了30余名從南開大學、太原理工大學等全國名牌大學的畢業生,這批人為永濟印染廠的發展提供了堅實的智慧基礎。

先進生產技術以及全國頂尖的人才,至今都是柴化珍不斷秉持的發展理念。

然而,到了本世紀初,永濟紡織廠和永濟印染廠的發展就出現了“步履維艱”的狀況。

“當時市場對于紡織印染產品的需求,已經從工業用印染布逐漸轉變為民用印染布。而當時永濟印染廠沒有快速適應這個市場需求的轉變,所以漸漸衰落了。”楊建橋說到。

楊建橋是現凱通印染的負責人,還是當時永濟印染廠的業務管理人員。

相比工業用布,民用印染布對印染技術、印染材料的要求更加精細、多元。永濟印染廠一時間沒有掌握住這個市場變化的關鍵節點。

生產水平不高、較為缺乏中高端產品這一現狀,帶來了一系列的惡性循環,需求銳減,市場萎縮;生產走偏,結構失衡;產品積壓,資金斷鏈。

在2002年前后,永濟印染廠的經營最終難以為繼,開始進入破產程序。

“國企是民企的學校,首先是人才的學校,還是后勤的基地。”柴化珍說。

所幸永濟的印染產業卻沒有倒下,在永濟印染廠所沉淀出的人才、管理、技術、設備等“火種”上,逐漸孕育出了以彩佳印染和凱通印染為代表的印染企業,帶領著永濟的印染產業繼續前行。

彩佳印染:

技術創新之路

彩佳印染在印染行業里算個“明星企業”。

咋成的明星?

“技術,關鍵還是在于技術。”柴化珍說。“之前永濟印染廠在全省紡織印染行業中一直保持領先,后來逐漸衰落。我們意識到,如何規避短板,通過不斷改變,從人才、技術、管理等方面進行創新發展是關鍵。”

彩佳印染的技術處于行業領先位置,公司自主研發了多項新技術新工藝并獲得四項國家發明專利,其中一項還是“十一五”全國推廣項目,當時這種技術在國內和國際都處于領先地位,也因此被國家紡織部授予“技術創新示范企業”稱號。

彩佳印染的技術中心被全國總工會授予“工人先鋒號”榮譽稱號,公司被中國印染行業協會確定為“中國染整功能性面料研發生產基地”。同時,彩佳印染還是我市2019年度推薦申報的第一批高新技術企業。

彩佳印染現有員工200余人,其中專業技術研發并具有中高級以上技術職稱人員超過50人。

公司技術部分為生產技術部和技術研發部,分別負責基礎的生產工藝和新品研發,公司十分重視技術研發部,由柴化珍帶領一線技術工人親身參與。公司現研發的新技術在設備投資、節能減排、污染排放等方面都有優勢。

彩佳印染負責人表示,在以后的發展過程中,主要從噴墨、數字印刷、無水生產這3個方面不斷發力,并且要做到質量過關,達到不用洗、不掉色的質量要求。目前,彩佳印染生產的布料已經遠銷美國、歐洲等地。

彩佳印染之所以在技術層面能有如此卓越的表現,柴化珍坦言,跟他過去在永濟印染廠的技術積累密切相關。

“我本身是做技術出身,在過去永濟印染廠時代,積累了不少經驗。在永濟印染廠停產后,我們也帶過來了幾位核心技術人員,這目前都是彩佳印染在技術方面的堅實保障。”柴化珍說。

彩佳印染始終堅持科技創新、走自主研發道路。這種模式除了與原先積累的人才優勢和技術經驗儲備等息息相關,也與當下永濟市發展印染產業的特點有密切的聯系。

當下紡織、印染產業都集聚在南方地區,印染產業的下游服裝加工產業也基本都集中在南方地區。在永濟這樣一個內陸地區的印染企業究竟以何種優勢才能殺出重圍?

技術創新之路成為了彩佳印染最重要的一步戰略選擇。以技術創新作為拉動企業發展的最重要動能,正向效果正在不斷顯現。

除了技術立身之外,彩佳印染的管理模式也深受永濟印染廠的影響,他們靠加強管理,創新管理方法,在成品率和出貨率上不斷提高。在企業文化上,他們始終把誠信作為其經營的第一理念,并不斷豐富企業文化的內涵。

凱通印染:

效率提升之路

凱通印染的老廠房即將廢棄,現在位于永濟市經濟開發區內的新廠房也即將正式啟動。對于楊建橋來說,這是一個非常有標志性意義的轉變。

這個轉變要從凱通印染成立之初說起。

凱通印染廠成立于2002年,發展至今擁有4條完整生產線,年產布量4000萬米,在全國印染行業處于中上游水平。

凱通印染成立時,以租賃的形式,在永濟印染廠的廠房和生產線上,生產出了凱通印染的第一批產品。除了廠房和生產線外,凱通印染還接受了原有技術骨干、業務員200余人。

從事業務管理工作的楊建橋從永濟印染廠衰落的根本原因出發,聘請了20多位技術專家,研究全新產品的印染技術,迅速調整了產品結構。

當年,凱通印染就將過去全部工業用布的產品結構,調整至60%工業用布和40%服裝面料的產品結構,適應了市場需求,也一舉扭轉了頹敗的局面,將凱通印染帶上了高速發展的道路。

從2002年發展到2006年,凱通印染生產的產品中服裝面料已經達到50%。隨著產品不斷被認可,2012年公司決定通過設備轉型,用高效率低耗能的設備來擴大生產,并于2014年完成了產品的全部轉型。

在完成初步積累之后,凱通印染堅持以效率立身,通過不斷改進工業管理模式以及生產模式,向效率要效益。

從2015年開始,凱通印染引進了稻盛和夫的工業企業精益化管理模式,不斷從工藝改進和成本控制上精益求精。

最顛覆也是最關鍵的轉變,是從2016年開始,凱通印染決心走智能制造的路子,徹底解決生產效率問題。

“智能制造是我們轉型升級、走向中高端的重要途徑。”楊建橋說。

凱通印染的智能制造體系,從生產連續化、控制自動化、管理智能化、三廢自濾化這4個方面徹底改造生產流程。

“屆時,印染產品的生產線上會很少見到工人,所有生產流程都由一個中控大屏幕控制。這個中控可以智能配置生產要素、監督生產環節等,是對印染流程的一次大的顛覆。”楊建橋說。

在這一生產體系下,凱通印染的生產效率將提高50%,運營成本降低30%,產品生產周期降低30%,人員減少30%,能源利用率提高20%,年產值將達到6億元以上。

“當然,智能制造不是簡單用機器替代部分勞動力,而是要讓‘智能化’融入到企業訂單、供應鏈、生產、銷售、服務的每一個環節,打造柔性供應鏈,用供給側改革的理念,用智能制造的手段,實現凱通印染的轉型升級。”楊建橋說。

目前,在新廠房中,全新設備已經安裝就緒,進入調試階段。這是凱通印染對永濟印染廠遺留下老廠房、老設備的更新換代,更是永濟印染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一步。

網站聲明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