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晚報時間:2025-11-18
□王宏斌
在新絳縣澤掌鎮澗西村隅,一座魁星閣肇始于清嘉慶二十年(1815年),如文星垂地,似古柏棲鸞。歷經二百一十載風雨剝蝕,仍飛檐翹角、氣韻軒昂;閱盡兩世紀滄桑,猶黛瓦覆頂、青磚砌墻。木構含章藏秀,磚雕蘊雅留香,既為村落勾勒古樸天際,更成鄉民崇文重教的精神圖騰。
與尋常魁星閣相較,澗西古閣的韻味,盡在磚刻木琢的細節之間。二層回廊八柱青冥,經百年摩挲而愈潤;柱身六副楹聯遒勁,歷數代風霜而彌彰。或溯古追今述圣跡,或勸勉后學砥品行,或描摹景致抒情懷,字字珠璣映文脈,句句含章襯書香,人文氣息濃如酒,浸潤歲月韻悠長。獻殿之內,“魁星點斗”壁畫雖色微褪,卻神采飛揚:執斗揮毫藏銳氣,衣袂翩躚帶靈光,恰似筆尖蘸取文瀾秀,庇佑村落書香長,為古閣添靈動,為文脈賦吉祥。
文脈所系,民俗為根;古風流轉,暖意長存。兩百余載歲月遷,習俗未改情依然。村中嬰兒滿月日,祖父輕抱入懷間:裹一襲喜慶紅褥,揣一炷清雅馨香,攜三枚雪白饅頭,踏幾許青石板霜,移步古槐之下,祭獻文星身旁。途中偶遇第一人,便視作魁星化身降,受邀為娃賜佳名,祈福前程沐榮光,三枚饅頭作信物,緣分深淺記心房。這儀式藏著尊崇意,這習俗映著珍視情,讓“崇文重教”離匾額,化入世代生活行,成村落獨有的文化密碼,續鄉民共守的精神約定。
閣上楹聯,是文脈傳承的鮮活載體;字里行間,藏歲月沉淀的智慧深情。北側先門聯曰:“誕降周廷司祿命,神靈清代典文衡”,上聯溯周廷之遠,下聯續清代之長,十四字繪就魁星掌祿、主宰文運的神圣軌跡;橫批“凝秀”二字點睛,恰如古閣聚天地靈氣,涵人文風華。獻門外朝外聯:“十七世傳承名教,千百年啟佑斯文”,暗藏村落始建淵源,訴說澗西人守文脈的執著;朝內聯:“尊古圣書垂文章規范,重先賢字立學問法程”,勸勉后人以古圣為鏡,不忘學問之本,即便創新為今時要務,仍具穿越時空的思辨力量。東側聯:“文教衍微垣功能垂世,魁名通紫閣德可配天”,盛贊文化如春雨潤物,無聲卻綿長;魁星功德昭日月,盛德可配蒼。南側聯:“孝友克敦十七余世,春秋兩祭億萬斯年”,道盡“孝親睦鄰、克己敦厚”的村風淳樸,彰顯“春秋祭祀、教化育人”的傳統綿長。西側聯:“風雨奏清音書聲琴韻,云山供遠望鳥語花香”,以詩筆繪景,風雨穿閣如弦奏;以雅韻傳情,遠山近林入畫框,自然之美融人文,詩情畫意滿畫堂。
如今,澗西魁星閣依舊靜靜矗立:黛瓦映朝暉,石柱沐晚霜,木構傳古韻,楹聯續文長。以建筑為骨,撐起百年滄桑與榮光;以楹聯為魂,鐫刻文化基因與密碼;以民俗為脈,延續崇文傳統與期盼。它是新絳大地的文化瑰寶,是澗西兒女的精神原鄉,如一盞文燈永不滅,照徹歲月路茫茫;似一脈清流永不斷,滋養世代情未央。讓崇文重教的優良傳統,在世代更迭中生生不息,在三晉大地上綿延不絕,續寫文脈相傳的動人篇章,吟唱歲月流芳的不朽詩行。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