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晚報時間:2025-11-17
□劉好儉
一天,我沿著北京市東二環河邊跑步鍛煉,在路邊平整的地面上,發現一處寬約1米多、長約20多米的區域,密密麻麻長滿了狗尾巴草。這草在我們山西老家叫毛毛草,在北京能見到這么大一片,實在少見。
它的莖干是青綠色的,不算粗壯,卻很扎實,從荒地里、石縫里鉆出來,一節一節向上生長。陽光下,莖稈表面的細微紋路清晰可見,那是它努力生長的痕跡。頂端的穗子是淺黃帶綠·的顏色,一簇簇的毛絮擠在一起,風一吹,那些毛絮就輕輕晃動,湊近了看,能瞧見飽滿的籽粒藏在毛絮底下。
它茁壯的莖稈像綠鉛筆在地面的“紙”上書寫生機。毛茸茸的穗子,又似小狗翹起的尾巴,在風里搖來晃去,向主人獻媚。狗尾巴草的莖稈和毛茸茸的穗子合在一起,既像毛筆——直挺的莖稈似筆桿,蓬松的穗子則如飽蘸的筆頭,有懸腕欲書的感覺;又像長槍——莖稈是槍桿,穗子聚成一團像槍頭,宛如一柄“草木長槍”。
狗尾巴草曾是我童年玩鬧的道具,用來編戒指、戴草帽,記錄著無憂無慮的童年時光。它的平凡與質樸、堅韌與頑強,也是我做人辦事的營養。
正當我細心觀察和研究狗尾巴草的時候,飛來了一群麻雀,大約有30多只。它們落在這密密麻麻的狗尾巴草叢中,跳來跳去,有的仰頭朝著狗尾巴草叫著,有的低頭用嘴巴在地上啄著,“嘰嘰喳喳”叫個不停。
“它們要干什么呀?”我好奇地自言自語。努力觀察了好一會兒,我才漸漸明白:原來它們要吃狗尾巴草穗頭中飽滿的籽粒,可夠不著,焦急地跳著,圍著草兒只打轉,一時想不出好辦法。
忽然有一只個頭較大、長得壯實的麻雀,朝空中飛去,盤旋了一陣,朝著地下狗尾巴草的穗頭俯沖下來?!班?,它是想從空中飛下來,踩著狗尾巴草的穗頭,把莖稈壓下來,吃到那飽滿的籽粒?!?/p>
可惜,想法不錯,效果不佳,角度不對,失敗了!可它毫不氣餒,第二次照法襲來,但風太大,狗尾巴草晃動不止,還是失敗了。那麻雀再一次飛到空中,盤旋的時間更長,掌握好時機,調整好角度,又沖了下來,這次成功了!那只麻雀踩著穗頭,“嘰嘰”地叫著,高興地吃著。
這時,旁邊有只同樣壯實的麻雀動了歪心思,想不勞而獲,飛快地跳到被踩倒的穗頭旁。但那只成功者,根本不允許它靠近,只要它一接近,就用嘴巴叨它的頭部;反復幾次,那不勞而獲者吃不到籽粒,只好悻悻而去。旁邊有幾只體小瘦弱者,那成功者看它們可憐,朝著它們叫著,同時用嘴巴叨下籽粒,放到穗頭旁;直到那幾個弱小的麻雀踩住莖稈,循著穗頭吃起來,那成功者才離開,繼續重新開辟戰場。
有樣學樣,之后有多只體格強壯的麻雀飛向空中,俯沖下來,反復嘗試,也都吃到了飽滿的籽粒,而且也有“扶弱抑強”的。此時的情景:有正在飛上天空的,有在天空中盤旋的,有朝地下狗尾巴草的穗頭俯沖的,此起彼伏,十分壯觀。我還觀察到,那只躲在旁邊、不勞而獲的麻雀,也學著大家飛到空中、俯沖下來,最終靠自己努力獲得了勞動果實,想必有體會到了勞動的快樂與光榮。
小小麻雀覓食的場景,一連三次堅持的執著、不斷調整角度的靈活俯沖、攜老扶弱的善舉,藏著不少做人做事的道理。其實,只要我們用心觀察自然和生活細節,總能從萬物互動中,汲取到成長與處世的智慧。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