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日報時間:2025-11-18
山西宏達鋼鐵集團煉鐵廠二號高爐主控室內,巨大的監控顯示器上數十個畫面同屏鋪陳,宛如巨幅“鋼鐵出爐圖”:上料系統的機械臂精準抓取原料,軋鋼機組的紅色鋼坯在輥道上勻速前行,出鐵口噴涌而出的鐵水泛著耀眼金光,排渣系統有序分離廢渣……每一個流程都實時清晰呈現,數據跳動間盡顯工業智慧。
“多用一根鋼鉆,意味著你浪費掉230元”“多用一個連接套,意味著浪費141.59元”……抬頭望去,顯示器上方滾動播出的紅色警示標語格外醒目。“這可不是簡單的口號,是我們算出來的‘成本賬’,更是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高質量發展’要求在我們企業的具體落地。”山西宏達鋼鐵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張會民說,“現在每個操作工都清楚,節約一個小零件、優化一道小工序,都是在為企業降成本,為高質量發展增動力。”
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召開后,山西宏達鋼鐵集團迅速掀起學習熱潮,集團黨委及下屬各支部組織全體黨員,通過集中學習、座談研討、企業公眾號推送等形式,深入領會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精神。
“全會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把‘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鞏固壯大實體經濟根基’作為一項戰略任務,讓我們進一步堅定了發展方向、增強了發展信心。”張會民說,“集團組織中層干部、技術骨干、一線職工分層研討,精準對接發展需求,不斷提高公司發展的‘含金量’‘含新量’‘含綠量’。”
從二號高爐主控室出來一路向前,一條充滿藝術氣息的文化長廊讓人眼前一亮。長廊兩側,企業發展的歷史照片及各類生產工具模型琳瑯滿目,將企業從無到有、從弱到強的發展歷程精彩呈現。
“這是我們打造的‘鋼鐵藝術宮殿’,也是工業旅游的探索起點。”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我們結合鋼鐵工業特色,把企業文化展示與工業旅游結合起來,將廠區打造成一個可參觀、可體驗、可學習的現代工業基地,讓職工沉浸式感受企業文化底蘊,并向全社會展示鋼鐵企業的‘硬核實力’與‘人文溫度’。”
在廠區最東側,占地5.2萬平方米的生產車間內,國內首條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百萬噸級薄帶鑄軋生產線正加緊調試。這條由山西宏達鋼鐵集團與中國寶武集團聯合打造的生產線,總投資15億元,今年10月進入試車階段,即將全面投產。屆時,將為集團公司新增年產值60億元、利稅9億元,占公司總收入的25%,成為公司轉型發展的重要增長極。
“不破不立,不塞不流。”張會民說,“我們將全會精神和企業轉型實際相結合,凝練出‘綠色低碳怎么干’‘技術創新怎么突破’‘降本增效怎么落實’等具體課題,而這條薄帶鑄軋生產線,正是我們破解課題,聚焦新質生產力,挑戰創新高地、推進綠色轉型、實現高質量發展的一次極為重要的前瞻性實踐。”
相較于傳統帶鋼生產工藝,該生產線采用的薄帶鑄軋技術優勢顯著,能耗降低84%,碳排放減少75%,主要生產熱軋碳素鋼、硅鋼、高強度鋼板等鋼種,可廣泛應用于新能源汽車電機磁芯材料、風力發電機定子轉子、汽車車身結構件、家電用鋼、剃須刀片等領域,可滿足不同行業對高品質鋼材的需求。
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錨定高質量發展,山西宏達鋼鐵集團多點發力,全面突破。聚焦主業,著力推進裝備升級,投資65億元完成1350m3高爐、2×100t轉爐等重點項目改造,能耗、環保指標達國內先進水平,獲評國家級綠色工廠;數智引領,提升運營效率,率先建成鋼鐵企業大數據中心,數字孿生工廠、能耗數據監測獲評國家級智能制造優秀場景,榮獲“山西省智能制造示范企業”“山西省智能制造標桿項目”等稱號;優化結構,豐富產品供給,重點圍繞建筑用材、工業用材及品種鋼系列進行研發和生產,打造讓客戶滿意的高品質名優產品,“耿龍”牌鋼材成為蘭張高鐵、西安地鐵等國家重點工程指定用鋼,產品覆蓋全國20多個省市……
鋼鐵怎樣煉成?是火與鐵的淬煉,是創新與綠色的融合、精神與實踐的共振。
“以全會精神領航,向轉型去深水破浪前行。”張會民說,“我們將繼續聚焦高端產品、綠色低碳,既要當好‘鋼鐵脊梁’,更要做好‘低碳先鋒’,用創新與實干書寫屬于新時代的高質量發展壯美答卷。”
記者 楊紅義 高 琳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