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日報時間:2025-11-17
本報訊(特約通訊員 衛世新 楊建義)近日,新絳縣三泉鎮三泉村“不昧碑”背后近百年的誠信故事經媒體報道后,又通過中宣部門戶網站等權威渠道廣泛傳播,不僅讓新絳這座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拾金不昧”的佳話家喻戶曉,更在該縣掀起一場覆蓋城鄉、全民參與的文化創作熱潮,使蘊含在石碑中的傳統美德在新時代煥發勃勃生機,成為推動精神文明建設的生動實踐。
“不昧碑”記載著上世紀30年代三泉村村民楊春源、李仰豐拾得百塊大洋后分文不取、完璧歸趙的真實事跡。近百年來,這座石碑不僅是當地百姓心中的道德坐標,更成為新絳人“誠信為本、拾金不昧”集體記憶的象征。自該縣縣委宣傳部發出“深挖誠信內涵、講好新絳故事”的倡議以來,一場由專業文藝工作者引領、普通群眾廣泛參與的創作風暴迅速席卷古城。從白發蒼蒼的老者到稚氣未脫的孩童,從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到自媒體達人,人人爭當誠信精神的傳承者、講述者與創新者。
在舞臺藝術領域,蒲劇愛好者與民間藝人精心打磨現代蒲劇《不昧碑》劇本,以傳統蒲劇的生旦凈丑行當,生動再現楊春源、李仰豐的高尚品格。情景短劇、微電影等視聽作品也紛紛涌現,通過鏡頭語言賦予古老故事以現代感染力。在非遺傳承方面,國家級非遺項目絳州澄泥硯的藝人們將“不昧”精神融入設計,匠心打造“拾金不昧硯臺”,讓美德在墨香中流傳;收藏家楊富榮繪制的不昧碑故事連環畫,在絳州富榮文化園展出,以細膩筆觸還原楊春源、李仰豐拾金不昧的全過程,吸引5萬多人次駐足觀看、拍照學習。
文學與音樂創作同樣百花齊放。該縣詩詞楹聯學會征集作品200余篇,老中青三代文人以詩詞、楹聯、散文、故事、朗誦等形式禮贊誠信;縣音樂協會創作的歌曲《不昧碑歌謠》,以質樸的鄉土旋律和朗朗上口的歌詞,迅速在街頭巷尾傳唱;縣文化館推出的現代劇《不昧碑》則巧妙融合古今故事,讓觀眾在輕松幽默中感悟誠信的當代價值。全縣各中小學更是將誠信教育融入校園文化,孩子們以“三句半”“快板”“群口詞”等形式登臺表演,講述楊春源、李仰豐的故事,讓誠信的種子在童心深處扎根發芽。
尤為亮眼的是,當地自媒體從業者還通過抖音、快手等平臺,以短視頻、微短劇、直播講解等形式,將楊春源、李仰豐與“不昧碑”的故事從古城推向全國。網友紛紛留言:“一塊石碑,一座城的良心。”“楊春源、李仰豐的故事,是刻在骨子里的誠信。”“這才是真正的文化自信!”
新絳縣以最樸素的情感、最接地氣的創作,讓沉睡百年的“不昧碑”在新時代“活”了起來,讓誠信精神跨越時空、直抵人心。這場全民參與的文化實踐,不僅豐富了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更書寫出新時代縣域精神文明建設的亮眼答卷。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