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日報時間:2025-11-13
白璧無瑕落黃泉,荒冢無言草連天。人心淵藪不可見,塞上悲歌憑誰傳?11月8日晚,市蒲景苑·百姓劇場內燈火輝煌,座無虛席。一場跨越中外文化的戲曲華章拉開帷幕——由山西省蒲劇藝術院演出二團傾情打造的蒲劇《塞上悲歌》(又名奧賽羅)在此首演,精彩的演出不時博得陣陣掌聲。11月下旬,《塞上悲歌》還將晉京演出一周,讓首都觀眾領略莎翁戲劇與蒲劇碰撞的藝術魅力。

蒲劇《塞上悲歌》演出劇照。
蒲劇《塞上悲歌》改編自莎士比亞的四大悲劇之一《奧賽羅(Othello)》。本劇在忠實于莎劇原著內核的基礎上,著力開展本土化、戲曲化與現代化的創造性改編,打造“蒲劇中的莎劇”,積極推動擁有悠久歷史的古老蒲劇繼承傳統精華,邁向現代藝術舞臺,走向國際文化視野,在跨文化改編、傳統戲曲現代化轉型的實踐中,探索蒲劇新路徑,展現蒲苑新風貌。
該劇主人公胡人羅賽將軍投靠了漢人建立的新王朝,求娶了相國之女,一躍成為武將之首。英勇善戰的將軍得勝還朝,相國之女白無瑕對他傾慕已久,毫不在意門第不同、族群之分,向將軍表達愛意。一對戀人締結良緣,羅賽鄭重地贈送白紗為信物。然而,羅賽的“朋友”古意全,內心嫉妒其權勢,利用羅賽的敏感心理,讓羅賽誤認為白無瑕與副將鄭文偷情。羅賽妒火中燒并墜入懷疑陷阱,讒言在他心頭揮之不去。失去理智的他親手殺死了忠貞的愛妻,待事后查明真相,后悔莫及遂慘烈自刎。
在戲曲藝術的廣闊天地中,蒲劇,這一古老且充滿活力的劇種,以其高亢激昂的唱腔、剛健豪放的表演風格,在戲曲舞臺上獨樹一幟。當蒲劇與莎士比亞的經典作品《奧賽羅》相遇,一場跨越時空與文化的奇妙融合就此展開,這便是蒲劇《塞上悲歌》帶給觀眾的震撼體驗。
蒲劇《塞上悲歌》在改編莎士比亞《奧賽羅》時,保留了核心沖突與悲劇內核,每一個情節的推進都緊扣原著的脈搏,讓熟悉《奧賽羅》的觀眾能夠從中找到那份熟悉的感動與震撼,同時又為新的表現形式而眼前一亮。
本土地域化的改編使故事更加貼合觀眾的文化語境,又借助演員南征獨特的武戲功底實現全新呈現。南征扎實的藝術實力、豐富的舞臺經驗,深得閻派藝術傳承,尤擅通過細膩的情感演繹與精湛的程式技巧,塑造復雜人物形象。
蒲劇《塞上悲歌》充分發揮主演能文能武、唱腔激昂的優勢,武戲部分融入蒲劇經典“把子功”“走邊”等程式動作;文戲方面則運用閻派唱腔獨特的發聲技巧與行腔特點,詮釋角色復雜的情感變化,借鑒蒲劇傳統劇目《徐策跑城》《戰冀州》的經典表演技法,如“翎子功”、翻滾撲跌等高難度身段動作等,最大化發揮主演優長,實現演員與劇目在藝術表現上的深度契合。
蒲劇擅長通過強烈的表演來抒發情感,武戲的精彩呈現為劇情增添了更多的張力與激情。無論是戰場上的英勇無畏,還是在情感糾葛中的掙扎痛苦,南征都能通過細膩的表演和精湛的技藝,將角色的內心世界淋漓盡致地展現給觀眾。
《塞上悲歌》汲取了蒲劇傳統劇目《鳳儀亭·小宴》的表演精華。蒲劇小生擅長用翎子功夸張地表現驚喜、憤怒、慌亂得意、輕佻、挑逗等心理活動和性格特征,一般的表演有擺、繞、拉、按、抖、噙、豎、顫等八法。這樣的運用鮮活地傳達了羅賽將軍的風光得意、愛慕佳人,或是在生疑過程中忐忑不安、情緒沖動的心理,巧妙地借鑒傳統程式表現幽微人性。同時,《塞上悲歌》還借鑒蒲劇傳統劇目《戰冀州》的武生戲。其中“摔城”片段的唱、做別具一格。主人公羅賽將軍得知自己冤殺妻子之后,用“串翻身”“扎靠僵尸倒”等高難度的身段,再結合繁復精妙的翎子功,表現羅賽將軍的極度痛苦自責,演員以精湛的武功身段,精準刻畫出羅賽殺妻之后的癲狂狀態。
蒲劇的唱腔以其腔高板急、起伏跌宕而聞名,這種獨特的聲腔特點在《塞上悲歌》中得到了充分的發揮。在表現羅賽將軍的豪情壯志時,唱腔高亢激昂,如黃河之水奔騰不息,展現出他的英雄氣概;而在表達他與白無瑕之間的柔情蜜意時,唱腔又變得婉轉細膩,如潺潺溪流,滋潤著觀眾的心田。當劇情發展到高潮,羅賽將軍陷入嫉妒與憤怒的深淵時,唱腔更是充滿了悲憤與絕望。
新婚三日乍相別,魚雁無憑徒長嗟。淚光熒熒驚魂魄,噩夢頻頻心千結。劇中的白無瑕,相國之女由小梅花獎獲得者、山西省蒲劇藝術院演出二團優秀演員劉夏飛飾演。她主攻小旦、青衣等角色,擅長《竇娥冤》《火焰駒》等經典劇目。在《塞上悲歌》一劇中,劉夏飛通過細膩的唱腔和含蓄的表演,展現出中國式愛情的溫婉與深情。所使用的“水袖功”也為該劇增加了看點。
“反派”角色古意全由小梅花獎獲得者、山西省蒲劇藝術院演出二團優秀演員段怡卓飾演,他通過獨特的身段、表情以及一些傳統的表演技巧,將古意全的陰險狡詐、巧舌如簧完美地予以呈現。奸佞古意全陰謀得逞后,以高高在上的姿態“施舍”一點真相,不僅是為了炫耀自己的高明,更是其人性丑惡的真實寫照。這種對人性的深刻挖掘與展現,與《奧賽羅》原著的精神高度契合,同時又通過獨特的舞臺呈現方式,讓觀眾有了全新的觀劇體驗。
《塞上悲歌》中小梅花獎獲得者趙奇、周杰、劉鑫偉、白佳森等飾演士兵,優秀演員梅壯、汪靖博等飾演群眾,他們精湛的演繹,為本劇增色不少。
蒲劇《塞上悲歌》在音樂、燈光和舞美方面也有著出色的表現,伴奏樂隊配合默契,文場樂器如板胡、笛子等,或悠揚婉轉,或激昂高亢;武場樂器如鼓板、棗梆、馬鑼等,通過富有節奏的敲擊,營造出緊張刺激的氛圍,與演員的表演相得益彰。同時,舞臺呈現引入現代劇場技術與理念,保留傳統舞臺一桌二椅、屏風的寫意精華,合理地運用燈光、音效等現代手段增強舞臺表現力,呈現莎劇探討的人性、嫉妒、猜疑等永恒命題,賦予了古老劇種別樣的現代闡釋。
蒲劇《塞上悲歌》藝術表現形式實現了跨文化元素的有機融合,借助蒲劇梆子腔的激昂節奏結合人物情感的渲染,發揮戲曲寫意的心理刻畫表現手法,有效增強了角色表現力,展現了中西文化交融的魅力。該劇以精彩的表演、深刻的內涵,展示了中國戲曲的獨特魅力,也讓更多的人了解和認識了蒲劇這一古老的劇種,讓古老的戲曲藝術在新時代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為莎劇注入了中國傳統戲曲的藝術元素,也為蒲劇帶來了多樣化的創作思路與表現手法,進一步推動戲曲藝術在新時代的多元化創新性發展。
文/圖 馮革才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