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岛玲视频一区二区_中文字幕亚洲无码AV_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設為首頁|加入收藏
登錄|注冊
您的位置:首頁 > 社會>

從“學習成語”到“制作短片”——

AI+親子共創 讓學習更有趣

來源:運城晚報時間:2025-11-10

記者 王露 文圖

  “媽媽,原來‘畫蛇添足’是這么有意思的故事!我們下次能不能做‘守株待兔’?”7歲的樂樂指著平板電腦上剛完成的動畫作品,眼里滿是興奮。

  周末,馮女士沒有像往常一樣帶孩子去游樂場,而是和樂樂一起,用AI工具制作了一段時長1分鐘的成語故事動畫。從文案構思到畫面生成,再到配音剪輯,全程由母女二人協作完成,這樣新穎的親子互動方式,讓傳統文化在孩子心中扎下了根。

  “以前給樂樂講成語故事,她總是坐不住,要么東張西望,要么追問‘這是什么意思’,解釋半天也未必能懂。”馮女士無奈地說,作為職場媽媽,她一直想找到一種高效又有趣的傳統文化啟蒙方式,直到偶然刷到“AI+成語動畫”的短視頻賬號,才萌生了自己動手的想法,“我想,與其讓孩子被動觀看,不如帶著她一起創作,既能加深理解,還能增進親子感情。”

  馮女士開始研究操作方法,發現整個過程并不復雜,借助普通的AI工具就能完成。“孩子也能參與進來,甚至能提出不少好想法。”馮女士說。

  母女倆的第一次嘗試選擇了“拔苗助長”。馮女士先打開DeepSeek,和樂樂一起構思文案。“我們從‘很久很久以前,宋國有個急性子的農夫’開始,樂樂補充說‘農夫肯定很著急,會蹲在田邊嘆氣’,還自己編了農夫和妻子的對話。”接著,她們輸入提示詞:“目標觀眾是5歲至10歲的孩子,用簡單動作和對話講述‘拔苗助長’,結尾用大白話解釋成語,再聯系孩子生活說清道理,控制在150字左右。”很快,AI就生成了完整文案,經過樂樂“審核”,只修改了幾處對話,讓語言更口語化。

  接下來,是生成畫面提示詞。馮女士按照教程,和樂樂一起把文案拆成20個分鏡。“樂樂說農夫要‘矮矮胖胖的,戴草帽’,妻子要‘穿藍色的衣服,梳著丸子頭’,還要求禾苗‘圓滾滾的,像小樹苗’。”馮女士把這些童趣化的要求融入提示詞,明確了3D動畫風格、宋代背景場景,以及固定的人物形象。隨后,她們打開豆包的圖像生成功能,粘貼提示詞,選擇比例16:9,點擊生成。看著屏幕上出現的農夫、田地、茅草屋等,樂樂興奮地拍手:“媽媽,這和我想的一模一樣!”生成的圖片經過“變清晰”處理后,被逐一保存下來。

  畫面準備就緒后,兩人用即夢生成視頻片段。“我們把生成的圖片上傳,輸入‘農夫蹲在田邊摸禾苗,皺著眉頭嘆氣’這樣的動作提示,選擇3.0模型,每個片段設置5秒時長。”馮女士介紹,不到10分鐘就完成了所有片段。樂樂全程參與,還會根據畫面效果提出調整建議:“媽媽,農夫拔苗的時候要滿頭大汗,這樣才真實。”

  配音環節是樂樂最感興趣的,她們打開配音蜂小程序,粘貼文案,樂樂挑選了一個“溫柔的阿姨”音色,還特意調整了語速,“要慢一點,小朋友才能聽清楚”。生成音頻后,樂樂跟著音頻念起了文案,還模仿農夫著急的語氣,場面十分溫馨。“以前聽故事是被動接受,現在自己參與配音,她對故事的理解更深。”馮女士說。

  最后一步,是用剪映剪輯成片。馮女士按照故事發展順序排列視頻片段,之后導入配音音頻,AI自動識別配上了字幕。樂樂主動要求添加背景音樂,還挑選了一段輕快的純音樂,又加入“嘆氣”“跺腳”等音效。“孩子的審美很純粹,她選的音樂和音效讓動畫更生動了。”馮女士說,不到半個小時,一段完整的“拔苗助長”成語動畫就完成了。

  看著自己參與制作的動畫,樂樂成就感滿滿,反復看了好幾遍,還能準確說出成語的意思:“做事不能太著急,就像我學騎自行車,不能剛學就想騎得很快,得慢慢練。”馮女士驚喜地發現,通過制作動畫,樂樂不僅記住了“拔苗助長”的故事和寓意,還主動詢問其他成語的由來,“現在她每天都盼著周末,想和我一起制作成語動畫”。

  如今,馮女士和樂樂已經制作了5個成語故事動畫,從“畫蛇添足”到“亡羊補牢”,每一個都凝聚著兩人的心血。“制作過程中,我們會一起查成語的出處,討論故事里的道理,樂樂不僅學會了成語,還增強了邏輯思維和動手能力。”馮女士說,AI工具讓傳統文化啟蒙變得簡單又有趣,“以前覺得傳統文化很枯燥,現在通過動畫的形式,孩子能直觀感受到其中的魅力,這種親子共創的方式,比單純說教有效多了。”

記者感言

  談及未來的計劃,馮女士表示會繼續和樂樂一起探索更多傳統文化主題,比如寓言故事系列、傳統節日動畫等。“其實,AI并不是要取代家長的陪伴,而是會成為親子互動的橋梁。”馮女士說。

  這種“AI+傳統文化+親子共創”的模式,正在讓更多孩子愛上傳統文化。正如樂樂所說:“和媽媽一起做動畫后,覺得學成語一點都不無聊,反而很有趣!”在科技的賦能下,傳統文化正以更鮮活的姿態走進孩子們的生活,而親子間的共同參與,也讓這份文化傳承變得更加溫暖而堅定。 

 記者 王露


網站聲明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