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晚報時間:2025-11-03
□王志英
一走進鹽湖區小張塢村,就發現一種奇觀:家家戶戶門前都種有柿樹,柿樹的枝頭都掛滿了小紅燈籠,被太陽一照,晃得人眼花繚亂。
忽然,“啪——”一聲輕響,一枚熟透的柿子從枝頭掉落。今年雨水充沛,經常出現柿子被打落在地的現象。自然成熟的柿子從高處墜落,往往會被摔碎,玉液瓊漿迸發一地,我見可惜,便俯身拾起少許果肉送入口中,一下子就甜到了心底——好爽好美!
熟透的柿子呈橙黃色,深綠色的果蒂點綴其間,表皮光滑,泛著溫潤動人的光澤,像是一枚瓷器,更像是一塊玉石藝術品。
我家門前栽有兩棵甜柿子樹,不經“溫”不經“烘”就能生吃。這甜柿吃起來不僅美味可口,更兼具豐富的營養價值和醫療價值,能潤腸通便、潤肺止咳,還能降血壓、改善心血管功能。果實長得也特別大,像本地的板柿一樣,因個頭大,適宜旋柿餅,一“泛黃”,老伴就先摘下來一批,用來旋柿餅。
村里旋柿餅,因為量少,都用水果刀削皮,然后將削過皮的柿子放在太陽底下曬。曬時,老伴選擇光照充足、空氣流通、清潔衛生的地方,用木凳和木棍搭起架子,上面鋪好蘆箔,再將去皮的柿子向上,單層排在上面暴曬。慢慢地,柿子就曬軟了,曬小了。
也有另一種曬法。就是用繩子把果蒂連在一起,穿成一串一串,掛在門前柿子樹上曬;或是把削掉皮的柿子串成串,掛在門前竹竿上晾曬。五花八門的曬制場景,也成了巷道里的一道獨特風景線。
晾曬期間,還需不時翻動柿子,翻動時還要“捏餅”,直到果肉里外皆軟,就將其封在缸中或罐中待上幾天,然后再倒出來放風。放風后,再把柿餅頂部相合,萼蒂部向外,放回缸罐中“上霜”。上霜時,缸內要先放一層干柿皮,再放一層柿餅,反復疊放,然后密封。
柿餅上霜與環境溫度有關,溫度越低,上霜越好,所以要把它放置在陰涼處。直到霜上好后,柿餅就做成了。
做成的柿餅,色灰白,斷面呈金黃半透明膠質狀,口感柔軟甜美,是非常好吃的美食。那年我去平陸張店吃羊肉泡饃,門口就有一家賣柿餅的,幾乎全是金黃透明膠質狀,外表白霜很厚又很軟糯,嘗一口又甜又涼,讓人口舌生津,我當下就買了十斤,帶回家與親友分享。
柿子還可以做醋,名曰“柿醋”。市面上常見的醋,多少里面會添加些東西,吃著、聞著乍酸,而人工釀的“柿醋”,酸里帶香,香里帶甜,甜里帶綿,口感特好。
進入十月,是釀柿醋的最好時節。柿子由青變紅,不分大小,不分美丑,皆可作為原料。將采摘回來的新鮮柿子,剝去隆起的柿蒂,不洗入缸,再用塑料布封住缸口。它不怕凍,放在院里都不礙事。到了來年五月,就可用棍攪拌,攪拌時要用桑木棍,攪它十天半月,就可以出缸了。出缸后,立即用做豆腐過渣的細紗布過濾,一天一人可過濾數百斤。沉淀一晚上,紅彤彤,又酸又香的農家柿子醋就大功告成,可裝器皿,便于食用。這正宗的“柿醋”,含有大量醋酸、乳酸、琥珀酸、葡萄酸、蘋果酸、氨基酸,經常飲用,對人體非常有益。
秋日的巷道里,柿子紅了,染紅了枝頭,那是鄉村農人最偏愛的秋景,也是季節最溫柔的饋贈。它帶著豐收,裹著溫情,將這片土地的熱愛與期許,都染進了這一抹紅里。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