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岛玲视频一区二区_中文字幕亚洲无码AV_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設為首頁|加入收藏
登錄|注冊
您的位置:首頁 > 社會>

骨質疏松:無聲的“骨骼殺手”

來源:運城日報時間:2025-10-17

72歲的馮先生在過去兩年里發生了2次骨折,平時經常背痛、乏力,去醫院做了全面檢查確診患有骨質疏松癥;67歲的陳女士總會出現肌肉酸痛,自打退休后身高越來越矮了,直至檢查才發現患有骨質疏松癥……

在醫院門診,經常有一些病人會問:“醫生,我媽媽怎么搬了個東西就骨折了?”“我爸身高怎么一年比一年矮,背一年比一年駝,這正常嗎?”這些問題背后常常都有一個共同的答案——骨質疏松癥。

10月20日是世界骨質疏松日,今年中國的主題是“健康體重,強骨健身”,倡議社會各界群眾保持骨骼健康、促進全身健康。

骨質疏松癥被認為是一種“靜悄悄的流行病”,以骨量減少、骨微結構破壞為特征,導致骨強度下降,骨折風險顯著升高。目前我國骨質疏松癥患病人數約9000萬,40歲以上女性患病率為20.9%,男性患病率為4.4%。生活中一次輕微的咳嗽、彎腰都可能引發骨折,這并非危言聳聽,而是沉默的骨質疏松癥在“作祟”。

然而,與骨質疏松癥高位流行趨勢相悖的是,人們對骨質疏松癥的認知度低以及診療過程中的診斷率低、治療率低,急需提高人們對骨質疏松癥的防治意識。對此,記者就大家關心的骨骼健康問題采訪了市中心醫院內分泌科主任王曉婧,請專家就日常生活中對骨質疏松癥的認識誤區以及如何科學防治骨質疏松癥進行講解,破解市民對骨質疏松“認知淺、預防難”的問題,幫助大眾科學守護骨骼健康。

骨頭會悄悄變脆

家住城市花園小區70歲的王奶奶平時身體健康,兩天前站起時,一時沒站穩,摔倒在地,沒有在意,第二天發現左邊大腿疼痛,行走困難,家屬送至醫院檢查后,竟是骨質疏松癥引起的股骨頸骨折。

“骨質疏松癥不是突然發生的,要留意生活中的預警信號,比如駝背、四肢或腰背部疼痛、身高比年輕時變矮等,都提示可能患有骨質疏松癥,應及時根據情況到醫院就診。”王曉婧介紹,骨質疏松癥已成為我國中老年人群的重要健康問題,50歲以上人群骨質疏松癥患病率為19.2%,65歲以上的人群骨質疏松癥患病率達到32.0%。全國骨質疏松癥流行病學調查顯示,我國每年的髖部骨折新發病例超過100萬,而且還在逐年增加。髖部骨折對老年人的健康影響巨大,因其致殘率和死亡率高而被冠以“人生最后一次骨折”。

“看似堅不可摧的骨骼,其實每天都在默默進行新陳代謝,當骨骼流失速度超過重建速度時,骨質疏松就盯上了我們。”王曉婧說,以下幾種日常表現是骨質疏松的明確信號,越早發現,越能有效干預。

全身疼痛。疼痛是骨質疏松癥信號中最常見的,疼痛的位置一般是不固定的,以腰背部疼痛最多見,疼痛沿著脊柱向兩側擴散。這種疼痛一般不是非常重,仰臥或坐位時疼痛可減輕,直立后伸展、久坐、彎腰、咳嗽、打噴嚏、用力排便、夜間或負重活動時疼痛加重,可伴有身體困乏、抽筋等。

身高變矮駝背。由于椎體壓縮性骨折,脊柱出現嚴重變形、塌陷,身高變矮,可通過自己衣服、裙邊下垂發現。椎體壓縮性骨折甚至出現駝背現象,導致脊髓神經受壓,可產生四肢放射痛、雙下肢感覺運動障礙等不適;導致胸廓畸形,可出現肺活量和最大換氣量顯著減少,再加上老年人肺功能隨著年齡增加而下降,導致患者出現呼吸困難、胸悶、呼吸不暢等癥狀;導致腹部臟器功能異常,出現便秘、腹痛、腹脹、食欲減退等不適。

脆性骨折。骨折是骨質疏松癥最嚴重后果。骨質疏松性骨折屬于脆性骨折,脆性骨折是指受到輕微創傷,相當于從站立高度或更低的高度跌倒,即發生的骨折,比如輕輕一摔一碰就骨折,甚至用力咳嗽也能“咳”斷肋骨等。骨質疏松性骨折的主要部位發生于椎體、前臂遠端、髖部、肱骨近端和骨盆等,其中,椎體骨折是最常見的部位。且骨質疏松性骨折發生后,再骨折的風險顯著增高。

另外,體重過低或過高都會增加骨折的風險。雖然隨著體重增加骨密度會相應增加,但研究顯示過度肥胖(BMI≥30kg/m2)后骨密度不會再明顯增加,隨之而來的骨折風險將是正常體重的1.7倍,體重指數每提高1kg/m2骨折風險將增加15%。同時,與“梨形身材”相比,“蘋果形身材”的腹型肥胖人群,腹圍更大、內臟脂肪更多、肌肉量更少,骨折風險會更高。

指甲變脆。如果發現自己的指甲在平時不易斷裂的情況下,突然變得薄脆、容易劈裂、有縱行條紋,這可能暗示著身體鈣質和構成骨骼、指甲的基礎材料——膠原蛋白正在流失。雖然指甲變脆不能直接確診骨質疏松,但它可以作為一個提醒人們需關注整體骨骼健康的輔助信號。

牙齒松動。當全身骨骼開始大量流失鈣質和礦物質時會導致牙齒失去堅實的根基,從而出現牙齒松動、牙縫不可思議地增大、牙齦萎縮,甚至原先合適的假牙也不再貼合。因此,當你出現牙周問題嚴重時,或許是骨質疏松一個非常重要的信號,建議及時去查一查全身的骨密度。

“護骨”要防走彎路

“每天喝3杯牛奶,骨頭肯定夠結實!”

“我才25歲,骨頭硬得很,不用特意護!”

“媽,你關節疼就是缺鈣,多吃點鈣片!”

“生活中,很多人對‘護骨’的認知,都停留在‘補鈣=喝牛奶’‘年輕不用護’上。可實際上,這些看似‘正確’的想法,往往是傷骨的‘隱形殺手’。”王曉婧結合臨床實踐,為大家羅列出常見的人們預防骨質疏松的誤區,使大家在“護骨”中少走彎路。

補鈣就是猛喝骨頭湯。吃啥補啥的老觀念讓骨頭湯背了黑鍋。事實上,熬煮數個小時的骨頭湯每碗僅含鈣30毫克左右,不及半杯牛奶的1/3,更扎心的是骨頭湯中含有大量的脂肪和嘌呤,長期飲用可能加重代謝負擔。補鈣像搭積木一樣,鈣片是“磚塊”,維生素D是“水泥”,再加上每天適當接觸陽光就能激活這種“黏合劑”。

腰不疼就不用查骨密度。骨質疏松被稱作“寂靜的小偷”,初期人體不會出現任何不適癥狀。身高縮短、駝背、夜間骨痛可能是骨質疏松的早期信號。建議更年期女性每1年到兩年做一次骨密度檢查,60歲以上老年人每年做一次骨密度檢查,已確診骨質疏松的患者每半年到1年做一次骨密度檢查。

只有老年人、女性才得骨質疏松。事實上,年輕人若長期吸煙、酗酒、過度節食或缺乏運動,也可能因骨量流失提前患上骨質疏松。喜歡抽煙喝酒的人們更要當心。骨質疏松可發生于任何性別、任何年齡段,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才能遠離疾病。

年輕人無需關注骨骼健康。骨質疏松雖然是和年齡密切相關的疾病,但是骨密度的降低是在機體本身存儲基礎上進行的,如果年輕時就注意補鈣,讓骨密度峰值偏高,老年時發現骨質疏松的風險會減少。人體的骨量變化就像一條拋物線,先增長達到高峰,之后逐漸減少,拋物線的最高點便是35歲。所以,35歲開始就應該注意關注骨骼健康了。

增加骨量沒必要進行力量運動。骨骼系統的功能之一便是負重和運動,那些喜歡靜坐、不愛運動的人更容易導致骨質疏松,所以運動對保持骨密度很重要。當然并非所有的運動都能增加骨量,通常只有承重訓練、沖擊性訓練和抗阻力訓練等有助于增加骨量。可以選擇快走、慢跑、有氧舞蹈等承重訓練,或者跳躍、跑步、跳繩、騎車、踏板操等有沖擊性的訓練,也可以選擇啞鈴、杠鈴或使用一些專門的器械進行抗阻力訓練。

吃鈣片能解決所有問題。老年人群中很多存在骨質疏松的情況,要保證日常鈣攝入量,如果食物補充量不足,需要選擇鈣劑,但吃鈣片不能解決所有問題。王曉婧建議,女性在圍絕經期、男性在55歲至60歲之間每年進行一次骨密度檢測,切忌盲目補鈣,要謹遵醫囑,結合自身情況對癥下藥。

快讓骨頭硬起來

健康骨骼是“三減三健”的重要專項行動之一,是健康中國行動的重要組成部分,今年“健康體重,強骨健身”的主題,體現了骨質疏松防治的預防為主、關口前移策略,同時強調了骨骼健康與全身健康的密切關系。

“科學管理體重與骨骼健康密不可分。”王曉婧說,低體重、肥胖癥等都會給骨骼健康帶來不利影響。低體重人群常因鈣、維生素D、蛋白質等負平衡或激素水平變化引發骨量減少,過少的肌肉和脂肪會減少骨骼受到的力學刺激,削弱骨強度,增加骨折風險。肥胖常伴隨體內慢性炎癥和氧化應激水平增加,增加破骨細胞活性,導致骨量流失,肥胖人群的肌肉質量相對不足,平衡能力下降,容易引發跌倒和骨折等不良事件。對于如何做好健康體重,強骨健身,王曉婧給出了六條建議:

保持適宜體重。對于年輕人而言,身材管理是一大難題,但對于老年人來說,這個標準可以適當放寬,老年人可以適當“胖”一些。

這里的“胖”并非真正的胖,而是強調老年人應該注重保持適當的體重和肌肉量。定期監測體重、體脂率、肌肉圍度等指標,根據身體變化調整飲食和運動計劃,保持適宜的體重。

合理膳食。飲食對骨質疏松的影響非常大。鈣、磷、維生素D等營養物質對骨骼的生長和維持至關重要,我們應該保證食物中這些營養物質的攝入。建議通過合理膳食或鈣補充劑增加鈣的攝入,通過增加陽光照射、攝入富含維生素D的食物或維生素D補充劑等,來保證維生素D充足。

合適的運動方式。運動對骨骼健康有著重要作用,可以刺激骨骼生成,提高骨骼的強度和韌性。可選擇“有氧+力量+平衡”相結合的多種運動模式,增加肌肉力量、改善平衡、減少跌倒風險。建議每周進行至少150分鐘的中等強度運動,如快走、游泳、瑜伽等。對于不能進行高強度運動的人群,可以進行一些低強度的活動,如慢走等。

保證關鍵營養攝入。每日攝入足量鈣是基礎,成年人推薦量為800毫克—1000毫克,50歲以上人群需1000毫克—1200毫克。優先通過食物獲取,如牛奶、酸奶、豆制品、深綠色蔬菜;飲食不足時,可在醫生指導下選擇鈣劑。

同時,補充維生素D,維生素D能促進鈣吸收,成年人推薦每日攝入400IU,65歲以上人群需600IU—800IU。可通過曬太陽,每天10分鐘—15分鐘,避開正午強光,食用富含維生素D的食物如深海魚、蛋黃或補充劑滿足需求。

規避傷骨風險因素。戒煙限酒,吸煙會抑制骨形成,過量飲酒(男性每日酒精≥25g,女性≥15g)會加速骨流失,需嚴格控制;減少咖啡因攝入,過量飲用咖啡,每日超過3杯咖啡、濃茶可能影響鈣吸收,建議適量飲用;避免久坐久臥,長期缺乏運動易導致骨量流失,即使是老年人,也應每天保持一定活動量。

定期檢查與監測。對于骨質疏松癥的高危人群,應盡早進行骨密度檢測。定期進行骨密度檢查是了解自己骨骼狀況的有效方法。通過骨密度檢查,可以及時發現骨質疏松,采取相應的預防和治療措施。同時,也要注意監測自己的生活習慣和健康狀況,及時調整生活方式,保持骨骼健康。

“骨骼健康如同銀行儲蓄,年輕時積累骨量,年老時才能抵御流失。”王曉婧強調,骨質疏松可防可治,早期篩查和干預能顯著降低骨折風險。

骨質疏松不是“老了就該得”的宿命,而是一場可以打贏的“骨骼保衛戰”,從今天開始少一勺鹽、多一杯奶,曬一會兒太陽、動一動身體,這些微小改變,正在為你的骨骼健康“添磚加瓦”。

本報記者 魏 濛


網站聲明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