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日報時間:2025-09-06
■董貽榮
我于1935年出生在萬榮縣前小淮村,小名鐵虎,村里長輩都叫我虎虎。
1942年麥收時節,日本鬼子的飛機在我們村的上空呼嘯嘶吼,大人娃娃都趕緊往地洞里跑。我當時就知道,日本人又來了。
前次日本人進村,走到我家大門口,在外拼命砸門。幸虧大門結實,砸不開,氣得鬼子在門外亂叫喚。正要放火燒房時,不知道又發生了啥事,緊急集合走了,我家才幸免一劫。
但這一次,日本人朝村里投了6枚炸彈,有一枚就落在我們家,房子炸毀了,門窗燒著了,奶奶也不幸被炸死了。一大家子人都陷入了悲憤之中。
到了1943年,鬼子的掃蕩更厲害了。猗氏縣政府也搬到了孤山腳下的馬家莊。縣長叫董警吾,是我們鄰村小淮坡人,著名的地下共產黨員,后來被國民黨殺害。董警吾與我父親相識,他想找一個娃娃跑腿,就把我帶去了,安排在田糧處。剛剛八歲的我,就成為猗氏抗日政府的一名勤務員。
勤務員主要任務是站崗放哨、傳達口令、傳遞消息、保存文件等。小孩子擔任這種職務,容易麻痹敵人,常常能夠出色地完成任務,是成年人無法相比的。由于我勤快、耐勞,人們都非常喜歡我,愿意“使喚”我。我也成天樂顛顛地出來進去跑腿辦事。
董警吾常常摸著我的頭逗我:小虎頭,你上山不上山,吃人不吃人?我老老實實地說:我不吃人,老虎才吃人哩!董縣長就大笑:哈哈,小虎頭不吃人,他要吃日本鬼子。
村外的柿子樹,村里的平房頂上,是我觀察敵情的主要哨所,有什么動靜,及時向領導報告。有一次夜間轉移時我打前哨,看見一堆黑影,以為是敵人,馬上叫大家隱蔽。后來發現是一片蒿草,真是上演了一場“草木皆兵”的戲,惹大家笑了一場。
那時保存文件是一件麻煩事,既要找好地方,又得隱蔽得好、偽裝得像,讓日本鬼子看不出來。每次遇到緊急情況,我就迅速把文件用幾個白色包袱裹起來,再用油布一包,找個地方埋起來,事后再刨出來,任務就完成了。
一次我發現一塊地邊被雨水沖了一個大堰豁,就把文件藏在那里,瞞過了日本人。我還在馬家莊村外一處崖縫里挖了一個洞,算是建了個文件庫,文件藏進去后,迅速用石頭塞嚴實,誰也發現不了。最關鍵是這兒不怕刮風下雨,我保存的文件從未損毀丟失,受到了領導的表揚。還有一件事我記憶非常深刻。部隊在閆景公路上伏擊日本鬼子的物資運輸隊,打死日偽軍數人,繳獲了一輛汽車,還俘虜了一個日本兵。繳獲的物資有小魚、白糖等,人們都沒吃過這種東西,董縣長讓分配給各部門,大家都吃得很高興,不是說東西好吃,關鍵它是戰利品值得紀念。
那個日軍俘虜,就關在村里趙紅儒家里,交由我和幾個娃娃勤務兵看管著。后來我發現日本俘虜也是個平常人,沒什么可怕的,他和我說他想念父母,想念自己的愛人,想回日本國。看來,跑這么遠侵略別國的日本士兵也是討厭打仗的。
1945年日寇投降,我離開了抗日縣政府,結束了小勤務兵的生活,又回到我們村,開始上小學。八十多年過去了,我已是一位退休多年的九十歲老人,但每每回憶起那抗日歲月、烽火童年,仍心潮起伏熱血沸騰。
那時,我雖然只是個八歲的孩子,但卻是中國的孩子,黃河的孩子!八歲參加抗戰,是我一生的榮光和驕傲……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