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晚報時間:2025-09-01
□記者 韓立
文物名片
主角:銅雕佛像
出生時間:清代
尺寸:高7.7厘米
藏寶地:鹽湖區博物館

在鹽湖區博物館的館藏文物中,一尊高僅7.7厘米的清代銅雕佛像,宛如穿越時光的使者,靜靜訴說著往昔的宗教信仰與藝術風華。這尊立像雖身形小巧,卻以精妙的工藝與沉靜的氣韻,承載著厚重的歷史底蘊,令人駐足凝視,心生敬畏。
佛像頭部微微側轉,似在垂眸俯瞰人間,又似在聆聽蕓蕓眾生的祈愿。這一細微的動態設計,打破了小型造像容易產生的呆板感,賦予造像鮮活的生命力。頭部線條圓潤流暢,彰顯佛陀的莊嚴與神圣。面部表情寧靜祥和,將佛陀慈悲為懷、洞察世事的神韻展現得淋漓盡致,仿佛跨越百年歲月,給予觀者心靈的慰藉與安寧。
佛像連帔長袍的衣紋線條流暢自然,在方寸之間展現出織物的垂墜質感。連帔部分紋理清晰,裝飾簡約而不失精致,邊緣處雕刻有細膩的紋路,增添了整體造型的美感。衣飾的雕刻不僅展現了清代工匠高超的技藝,更通過服飾的細節體現出當時的審美風尚與文化特色。
佛像雙手疊于腹部,這一手勢在佛教造像中有著特殊的含義,象征著禪定與智慧的結合。雙手輕柔地持握念珠,粒粒念珠雕刻精細,圓潤飽滿,串聯在一起,既展現了工匠的精湛技藝,也體現了佛教修行中計數念誦的重要法器特征。念珠的存在,更強化了佛像的宗教屬性,仿佛在無聲地引導著人們進入冥想與修行的境界。
從鑄造工藝來看,這尊清代銅雕佛像表面光潔平整,細節清晰可辨。銅質歷經歲月的洗禮,表面形成了一層溫潤的包漿,呈現出古樸典雅的色澤,更增添了歷史的厚重感。雖然佛像僅有7.7厘米高,但每一處細節都經過精心雕琢,無論是面部表情、衣飾紋理,還是手勢法器,都體現出工匠對佛教教義的深刻理解與對藝術創作的執著追求。
在清代,佛教文化得到了進一步的傳承與發展,這尊銅雕立佛造像就是當時佛教造像藝術的珍貴實物例證。這尊小佛像體現了清代工匠“小中見大”的精湛技藝,佛像手持念珠的細節刻畫,更是需要高超的雕刻技術。它不僅具有重要的藝術價值,更是研究清代宗教文化、社會生活與工藝技術的重要資料。
這尊清代銅雕佛像以其獨特的造型、精湛的工藝與深厚的文化內涵,如同一位靜默的智者,在歲月的長河中,始終保持著那份寧靜與莊嚴,向世人傳遞著佛教的智慧與慈悲,也讓我們得以窺見清代佛教藝術的輝煌成就。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