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日報時間:2025-08-26
秋高氣爽明月當空,
是1941年中秋節之夜。
我在河東山溝里,
你在河西延水邊,望月戀念。
分手十有四月將滿,
為革命、為工作,這是萬分應該。
但愿1941年“如梭似箭”,
明春期會在前線。
你我又經一次鍛煉,
堅若鋼鐵,手牽手,肩比肩。
打倒法西斯蒂,
為共產主義的最后勝利而戰!
在讀烈士家書時,一位烈士寫在妻子照片背面的小詩引起了筆者注意,“望月戀念、分手十有四月、手牽手,肩比肩”,是對妻子滿滿的思念,“為革命、為工作,這是萬分應該,堅若鋼鐵,為共產主義的最后勝利而戰”。不禁好奇,是什么樣的人寫了這首戀念又充滿堅強意志的詩?
推動學生抗日救亡
肖揚原名楊樹義,于1913年出生在今永濟市虞鄉鎮陶家窯村。他自幼聰敏好學,在本鄉私塾讀書時就因聰穎過人,吃苦耐勞,膽識非凡,深受先生喜愛。1929年,肖揚考入位于運城的省立二中,入校后,他學習十分刻苦,各科成績優異。當時這所學校是我黨早期在運城傳播馬克思主義、開展青年革命運動和國民革命的活動中心之一,在這里他受到進步思想的啟迪,關心國家大事,關注社會現實。面對閻錫山統治下山西人民所遭受的壓迫和痛苦,他開始思考救國救民的道路,并逐漸接受馬克思主義,很快便加入中國共產黨,成為永濟最早接受馬克思主義、走上革命道路的先輩之一。他還牽頭主辦《晨鐘周報》,宣傳共產主義,組織進步同學進行革命活動。
1931年,他以優異的成績考入在太原的省立一師。九一八事變后,日本帝國主義侵占我國東北三省,恣意橫行,屠殺我同胞,而蔣介石南京政府為了“剿共”,采取“攘外必先安內”的不抵抗政策。民族危亡的形勢驚醒了億萬中國民眾,“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全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掀起了抗日反蔣的浪潮,在山西以太原為中心的學生抗日救亡運動也逐漸高漲。肖揚因思維敏捷、組織能力強,很快成為省立一師愛國學生運動的骨干。1931年12月18日,國民黨山西省黨部對游行學生進行鎮壓,制造了震驚全國的“一二·一八”慘案。為防止當局迫害,肖揚被迫輟學隱蔽,此后他便在太原積極參加黨的革命活動。
1934年,肖揚再次以優異的成績考入北京大學經濟系。重回學校的他已成長為一名優秀的革命者,入學后就立即加入了社會科學聯盟,其主辦的《永生旬報》,成為當時北京大學最具影響的報刊之一。他還經常冒著生命危險奔走于北平各大中專院校,宣傳黨的抗日救國主張,組織動員革命師生參加到抗日救亡運動中去。在1935年的一二·九抗日救亡運動,他作為骨干分子,積極推動了北平、武漢的學生愛國運動;1936年3月,肖揚擔任北京大學第十五屆黨支部書記;1936年4月至1937年11月,肖揚歷任中共北平市委秘書、中共中央北方局組織部長彭真的秘書。雖在一起工作時間很短,但在三十年后彭真談起楊樹義即肖揚同志,說:“楊樹義同志黨性很強,有原則性,在工作中能很敏銳地看出問題,確實是黨內一位好同志。”
為革命鞠躬盡瘁
1937年,我黨在山西建立了特殊形式的統一戰線。為了更好發揮統一戰線的作用,不少山西籍的黨員返回山西開展工作。肖揚也在這時返回山西。
全面抗戰爆發后,他任中共晉西省委委員。1938年9月,任中離特委(后改地委)書記。當時特委所轄三縣中僅幸存3名黨員,他團結地委全體同志,用不到一年時間,基本建立健全了三縣的中共委員會和農村黨支部,并建立了工人、農民、婦女、青年抗日救國會,特別是他竟能把閻錫山派任三縣的三位縣長中的兩位,發展為我黨特殊黨員,從而為我黨、我軍在該地區活動創造了有利條件。他為了創建黨的武裝力量,在三個多月內解決了軍事骨干力量和武器問題,兵員發展到四千余人,配合八路軍多次粉碎日軍進攻,為我黨、我軍在抗日艱苦時期和危難歲月中得到穩步發展壯大作出了突出貢獻。
1939年7月,肖揚調任中共晉西南區黨委統戰部副部長、兼任調研室主任。他先后兩次去延安向黨中央匯報工作并受到毛澤東、陳云等同志接見。1942年8月,中共中央晉綏分局成立,肖揚任黨委秘書長、宣傳部副部長、調研室主任,后又兼任黨校副校長。肖揚文武雙全,身兼多職,任務繁重,晝夜忙碌,終積勞成疾。早在1942年,他患上嚴重的肺結核。林楓同志讓他半天工作,半天休息,可他還是經常廢寢忘食,夜以繼日,通宵達旦,拼命工作,分配的蠟燭總是不夠用。他帶病與其他同志一樣,堅持開荒種地。1944年夏天,肖揚又患上傷寒,高燒40度,經搶救無效,不幸于6月20日上午8時病逝于陜西神木縣賀家川晉綏軍區醫院,時年31歲。肖揚同志的遺體先安葬于原晉綏分局黨校所在地陜西省神木縣胡家莊,后遷葬到山西省興縣城內晉綏烈士陵園。
姜 婷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