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中藥時間:2025-08-20

山西博物院展出的釉陶馱糧驢 記者 劉亞 攝
阿膠一名首見于《神農本草經》中,原料不詳。在漢末的《名醫別錄》中記載阿膠“生東平郡,煮牛皮作之,出東阿”。由此可知,漢代的阿膠由牛皮制成。在很長一段時間里,阿膠的主要原料為牛皮,而不是我們現在所熟知的驢皮。
到了唐朝中后期,開始有了用驢皮制作阿膠的記載。陳藏器的《本草拾遺》中言“諸膠皆能療風止瀉補虛,而驢皮膠主風為最”,可知唐朝中后期已有驢皮制阿膠的做法,且在臨床實踐中醫家已發現二者功效的差異。
到了明清時期,驢皮膠的應用更加廣泛,《本草綱目》中分列了黃明膠與阿膠兩條,明確指出了黃明膠為牛皮所作。《本草匯箋》《神農本草經讀》等書中均言“阿膠乃烏驢皮所煎成”,而未再提及用牛皮制作阿膠這種方法,驢皮成為制阿膠的唯一原料。
到了現代,牛皮所制的黃明膠成了阿膠的偽品之一。
到了唐朝中后期,中原與西域的貿易往來更加頻繁,進入中原的驢變為尋常之物,驢皮資源充足,促使了人們在制膠時選擇驢皮而不是稀缺的牛皮。
但究其根本原因,還是要看二者功效的差別。隨著驢皮膠的使用與醫家臨床經驗的積累,驢皮膠與牛皮膠的功效從一開始混為一談的“俱能療風,止泄,補虛”逐漸清晰明確。驢皮膠“力主祛風”,功善補血、滋陰、養肺,而牛皮膠則為“外科活血止痛要藥”,長于活血、止痛、消腫。
(《中國中藥》雜志)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