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晚報時間:2025-08-19

“從運城出發時,油箱加滿,心里也‘加滿’了對西藏的向往。”7月8日,運城小伙王凌博騎著他的摩托車在拉薩停穩,他摘下頭盔,露出被曬得黝黑的臉龐。此時距離他出發過去一周,這場摩旅,是他送給自己的“青春紀念冊”,也讓他在風雨途中,讀懂了遠方的意義。
“出發不需要理由,只需要一輛加滿油的車”
王凌博今年34歲,在運城經營一家網吧,每天的工作幾乎一成不變:開機、維護、結賬、關店。今年6月,他在短視頻平臺上刷到摩友騎行進藏的視頻,雪山、草原、經幡……那些畫面在他腦海里揮之不去。
“就去西藏!”這個念頭一冒出來,就再也壓不住。搜尋路線,檢修摩托車,準備沖鋒衣、搭電寶、氧氣瓶等裝備,沒有特別專業的騎行經驗,甚至從未騎過長途,他就這樣決定上路。

“很多人說去西藏需要準備很久,但我覺得,再等下去可能永遠都不會出發?!蓖趿璨┱f。7月1日,他戴上頭盔,擰動油門,正式踏上旅程。出發那天,他在朋友圈發了張摩托車后視鏡的照片,配文:“今天,我先替你們看看遠方。”
“眼睜睜看著一輛摩托車沖下坡”
摩旅的日子,時間被重新切割成騎行和休息的簡單公式——每天騎行超過8小時,晚上找個旅館倒頭就睡,清晨被鬧鐘叫醒后繼續出發?!白疃嘁惶炫芰?00多公里,肩膀酸得像扛了塊石頭,手腕麻到握不住車把,渾身骨頭像散了架?!钡麖臎]在中途放棄過,“一旦歇下來,可能就再也不想動了。”
前幾天的行程還算順利,穿越陜西、四川,沿途的風景讓王凌博興奮不已。真正的挑戰,是從進入川藏線開始的。
318川藏線被摩旅人稱為“此生必駕”,但這條路上的危險從不掩飾。王凌博說,他在路上目睹了一場事故。當時他正騎著摩托車爬坡,突然聽到身后傳來刺耳的剎車聲,回頭一看,一輛摩托車搖搖晃晃地沖出護欄,翻到了坡下。
那輛摔得變形的摩托車和散落一地的行李,讓王凌博的心里沉甸甸的。“那位騎手是因為高原反應導致頭暈,加上彎道急剎失去平衡。”王凌博說,這件事讓他意識到高原騎行的危險性,之后的路程,他提前服用了抗高反藥物,并提醒自己每隔幾個小時需要停車休整。
“等待也是旅程的一部分”
這趟旅程中,王凌博印象深刻的,除了說變就變的天氣,就是時不時封路。
在318川藏線,王凌博遇到封路時間最長一次長達8個小時。由于施工隊清理路面,所有車輛都被攔住?!皬纳衔?時等到下午5時,8個小時里,我和其他摩旅人圍坐在路邊的石頭上聊天。有從廣東來的退休教師,有帶著帳篷露營的情侶,還有騎著自行車挑戰川藏線的‘00后’,大家來自天南海北,卻因為同一段路成了朋友。”
有人分享藏區的民俗禁忌,有人傳授應對高原反應的偏方,有人拿出自帶的牛肉干和青稞餅分著吃。王凌博說,那8個小時的等待,比任何一段飛馳的路程都讓他難忘。

當天下午解除封路的消息傳來,摩托車隊像一條藍色的長龍重新啟動。行駛時,他看到藏族工人正赤腳在泥漿里搬石頭,便放慢車速朝他們揮手,對方也笑著朝他豎起大拇指?!澳且豢掏蝗幻靼?,我們騎著車追求詩和遠方,而有人在這里,用雙手守護著這條通往遠方的路?!?/p>
“終點是起點,遠方在腳下”
所有勞累和艱辛,終將在美景面前煙消云散?!爱斁G樹與雪山交替出現,那種震撼是照片和視頻都無法傳遞的。”王凌博回憶。
抵達拉薩后,中國青年騎行聯盟將摩托騎行證書遞到他手中。該聯盟是由民間騎行愛好者自發組織的認證機構,其頒發的證書需完成全程軌跡核驗。王凌博摸著證書感慨萬千:“有些路必須自己壓彎,有些風景只能自己抵達?!?/p>
7月12日,在西藏待了4天后,王凌博又獨自踏上了前往新疆喀什的路途。3155公里的摩旅,一周的風雨兼程,對王凌博來說,不是終點,而是起點。“有些路,你不出發,永遠不知道它能教會你什么——比如勇敢,比如敬畏,比如在等待中學會熱愛生活?!彼χf。
(記者 張蕊彤)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