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日報時間:2025-08-19
記者 韓維元
在數字化浪潮中,鄉村電子商務宛如一座“數字金橋”,橫跨田間與云端,將一個個曾經封閉、偏遠的小村莊與廣闊無垠的大市場緊密相連,為鄉村振興注入前所未有的活力。
自山西省2022年啟動鄉村e鎮培育工作以來,運城市立足農業大市發展實際,圍繞構建“產業+電商+配套”新型農村電商模式,以“電商賦能鄉村振興”為主線,堅持以產業為基礎、以電子商務為核心、以配套為支撐,將鄉村e鎮建設作為激活縣域經濟、帶動農民增收、助推鄉村振興的關鍵抓手,帶動全市特優農產品實現產銷兩旺。
經過兩年多的精耕細作,一幅“產業興、物流暢、農民富”的生動圖景在河東大地繪就。截至2025年7月底,運城市13個鄉村e鎮累計總投資34.61億元、總產值77.19億元、網絡零售額27.31億元,培育市場主體1012戶。
以“全鏈條推進”筑牢建設根基
鄉村e鎮的茁壯成長,離不開堅實的“土壤”。在推進鄉村e鎮培育中,我市從資金保障、全域覆蓋、機制護航到宣傳造勢著手,構建全鏈條推進體系,為鄉村e鎮建設夯實根基。
鄉村e鎮培育工作啟動以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強力推進,積極破解建設瓶頸,在省級財政專項配套2億元的基礎上,各縣(市、區)黨委、政府全力配合,采取“政府注資+社會資本參與”的模式,盤活閑置資產、整合涉農資金,落實配套資金8000萬元,撬動項目建設資產1.6億元,投向冷鏈倉儲、電商培訓、品牌培育等關鍵領域,實現農產品“從枝頭到舌尖”的新鮮直達。
“2022年年初,在啟動鄉村e鎮申報工作時,部分縣還存在‘電商基礎薄弱、產業散小弱’等問題。”市商務局工作人員回憶說。為破解這一難題,市商務局組建專項工作組,逐縣開展“一對一”政策解讀,通過政策宣講,推動鹽湖、永濟、臨猗、萬榮、平陸等5個縣(市、區)先行先試,順利獲批,并于2023年3月接受省商務廳考核驗收,成績全部被評定為“優秀”。
2023年11月,隨著絳縣鄉村e鎮的獲批,我市實現13個縣(市、區)鄉村e鎮全覆蓋,培育體量和覆蓋范圍居全省前列。全市鄉村e鎮實現了從“試點探索”到“滿堂花開”的全域覆蓋。
鄉村e鎮培育建設過程中,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始終將這項工作作為“一把手”工程緊抓不放,13個縣(市、區)全部由縣委書記或縣長擔任鄉村e鎮工作領導小組組長,28項約束性指標和11項期望性指標被細化為具體“施工圖”,真正實現從“各自為戰”到“全域協同”的轉變。
2023年5月,全省首次鄉村e鎮工作推進會在我市召開,30余名代表走進永濟市電商快遞集聚區、萬榮縣鄉村e鎮電商公共服務中心、臨猗縣“前店后倉+基地”電商模式示范基地,通過第一視覺感受現場直播帶貨、創業(孵化)培訓學習、特色主導產業介紹,運城鄉村e鎮培育成果得到全方位展示。
——積極組織“互學互鑒”交叉觀摩,萬榮的“桃花仙子周曉瑛”“藍青鮮果張琴潔”演示帶貨技巧,平陸展示“1+多+N”品牌體系運作,河津向臨猗學習統倉共配經驗。組織各縣(市、區)赴晉城、長治、臨汾等兄弟市考察,將先進做法轉化為本地實踐,形成了“比學趕超”的濃厚氛圍。
——組織各縣(市、區)參加“上海農博會”“廣州農博會”“中阿博覽會”“全國農商互聯暨鄉村振興產銷對接大會”等各類農產品展銷會、電商博覽會,帶著“夏都臻品”“垣汁塬味”“絳山紅”“芮州仙果”“稷山四寶”等區域公用品牌及特色產品亮相,提升運城鄉村e鎮特色產品的知名度。在《運城日報》開設“鄉村e鎮縣長談”專欄,分享建設經驗與成果,增強了社會關注度。
——舉辦全市鄉村e鎮成果展示活動,集中呈現各縣(市、區)在產業融合、電商發展等方面的亮點,讓市民直觀感受建設成效。借助“618”“雙11”“雙12”等網絡銷售重要節點,開展系列促銷活動,實現了“宣傳造勢”與“產品銷售”的雙向促進。
以“引筑育并重”提升建設成效
鄉村e鎮的持續發展,需要“外力”助推與“內力”生長相結合。我市堅持引進與培育并重,通過“外部引進專業力量、中間打造產業平臺、內部培育本土主體”,讓農村電商生態煥發蓬勃生機。
“以前想做電商,不知道咋開店、咋運營,多虧了樂村淘的老師手把手教,現在我的淘寶店每月能賣5000多斤蘋果!”臨猗縣果農的經歷,是外部專業力量賦能鄉村e鎮培育的一個縮影。
在外部引進中,各縣(市、區)政府通過項目招投標,引進第三方專業運營公司,從鄉村e鎮運營管理、企業孵化、產品營銷、技能培訓、創業創新等多方面提供綜合服務和免費指導。
目前,全市13個鄉村e鎮共引進14家專業公司,對縣域電商生態培育起到了催化作用。臨猗縣鄉村e鎮引進的樂村淘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從人才培訓、公共服務、標準制定、活動策劃以及日常運維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服務,有效解決了縣域電商專業人才短缺的困境,為電商市場主體的提質擴量增效提供了堅實保障。
走進永濟市電商快遞集聚區,分揀機器人正在快速分揀包裹;直播間里,主播們忙著推銷小麥深加工產品;培訓教室里,學員們認真學習短視頻拍攝……這里已成為集倉儲、物流、直播、培訓于一體的電商產業高地。
在中間打造環節,我市積極引導各類電子商務業態和功能向園區聚集,重點打造以產業為基礎、以電子商務深度融合為核心的發展空間平臺,通過構建縣域電商生態服務體系、電子商務產業園區運營、電商平臺客戶服務,實現“經營主體高質擴容,產業發展提質增效、網絡零售明顯增長、服務功能優化完善、體制機制高效靈活”的目標,有力推動產業、主體、電商、金融、人才、技術、物流、創新等要素科學聚集到電子商務園區,形成“產業+電商+配套”的電商生態體系。
在培育壯大電商市場主體中,我市依托鄉村e鎮電商產業培訓孵化中心,大力培養本土電商企業、電商帶頭人和本地網紅,組織開展直播運營、短視頻拍攝等實操技能培訓,不斷壯大鄉村e鎮“新農人”隊伍。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運城本地超10萬粉絲的助農網紅主播已達17人。其中,絳縣的“小娜一家人”帶貨當地蘋果、冬棗、脆柿等農產品,粉絲量達495.7萬。臨猗縣“臨猗農民蘋果哥”、萬榮縣“桃花仙子周曉瑛”等一批本地網紅助力運城特色產品“出圈”。
以“全景式案例”展現建設亮點
每個鄉村e鎮都有自己的“主打歌”。各縣(市、區)依托特色產業,探索出各具特色的發展路徑,讓“果盤子”“小麥粒”“小蘋果”變成農民的“錢袋子”“致富源”“幸福果”。
臨猗縣鄉村e鎮發揮“三大優勢”(產業基礎、服務體系、市場主體),突出“四高舉措”(高站位謀劃、高起點布局、高標準打造、高水平服務),打造“三個高地”(品牌推廣高地、創新創業高地、產業融合高地),立足全縣110萬畝的林果種植面積和25億公斤水果產量的資源稟賦,依托由20余家天貓店、50余家拼多多店、1000余家淘寶店及不計其數的社交電商和微商所組成的“千軍萬馬”,利用涵蓋縣域內1000多家中轉包裝基地、452家涉農冷庫,集聚儲藏150多個林果品種以及為全國各大電商平臺提供優質貨源的優勢,開創出“前店后倉+基地”的臨猗電商新模式。2024年,全縣果品電商銷售額達21.9億元,占農業總產值的19.4%。
永濟市鄉村e鎮圍繞“小麥全產業鏈”做文章,利用栲栳鎮原有街道,通過墻繪、實物等手段,復原黃河流域小麥生產整地、播種、管理、收獲等場景,打造我省首家展示小麥全生產周期的直播基地和網紅打卡處。游客可以體驗石磨面粉、手工饅頭制作,再通過直播間將親手做的面食快遞到家。通過“體驗+銷售”模式帶動全鎮小麥深加工產品線上銷售額達9000余萬元,更催生了4家文旅融合企業,實現“一粒小麥帶動三產融合”的生動實踐。
萬榮縣依托“萬榮蘋果”地理標志,實施“2+10”項目(“2”,即實施鄉村e鎮公共服務中心、鄉村e鎮運營兩大項目;“10”,即實施鄉村e鎮10個配套項目),搭建起鄉村e鎮的“四梁八柱”,構建了“基地+電商+物流”的產銷體系,讓“萬榮蘋果”插上“e翅膀”,飛進北上廣深百姓果盤,甚至遠銷美國、俄羅斯等國際市場。2024年,“萬榮蘋果”電商銷售額達2.2億元,帶動周邊17個行政村發展成為專業種植村,戶均增收3萬余元。
從“會種地”到“會賣貨”,從“看天吃飯”到“借網發展”,從“賣貨”到“造鏈”,隨著全市鄉村e鎮的深入推進,農村電商已不再是簡單的“工業品下行、農產品上行”,而是一場融合技術、產業與文化的生態重構。這場變革,也在深刻重塑著鄉村面貌、農業發展方式以及農民這個職業本身。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